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师资(二)|涂子沛:用大数据对抗“粉色糨糊”

  2015年3月7日,《大数据暨工业4.0高级研修班》将正式开班。著名信息管理专家、科技作家,畅销书《大数据》、《数据之巅》作者,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将为大家倾情讲述大数据在企业业务中的应用!
  畅销书《大数据》《数据之巅》作者涂子沛2014年12月29日宣布正式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分管大数据方面事宜,据称涂子沛还将成为阿里 IDSG的三位负责人之一。
  《大数据》曾在中国社会开大数据之先河,引发了大数据战略、数据治国和开放数据的讨论,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盛赞其“为华文世界开创了一个重要话题”。


大数据不只是科技问题


  这似乎是一个不谈大数据,人人都觉得落伍的时代。就连世界杯,都关联上了大数据。你知道哪只球队会赢吗?大数据会告诉你。在大数据专家涂子沛的眼睛里,显然,大数据比章鱼保罗靠谱多了。


  “我们看看德国队现在是怎么训练的。德国队已经把传感器装到了每一个队员的身上,装到了足球上面。一场比赛下来6000万条记录,一个球员控球时间的长短、传了多少个球、奔跑的加速度是多少、奔跑的长度是多少,这些全部都可以计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精细化的管理,数据给我们带来了精细化的管理。从这个案例来讲是数据是收集来的,把传感器放到足球和队员的身上而收集来的。这就是我说的大数据的第一个定律‘数据是人为的现象',一切的数据都是人为收集的。”涂子沛说道。


  从美国到中国,涂子沛一直都在谈大数据,涂子沛,这个全球知名的数据工作者,现在多了一个身份,他也是畅销书《大数据》的作者。今年5月,他的新书《数据之巅》上市。他的新书同传统那些大数据的科技图书不一样,这是一本从文化维度,看数据文明是怎么兴起的。


  “大数据不只是科技问题,已经涉及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这本新书的初衷是想把大数据这个现象放在历史的纵轴上、通过国际对比,把它分析透。”涂子沛这样解释写这本书的初衷,他希望能够通过历史的比对,找出中国的优势在哪里、差距在哪里,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


  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许倬云非常赞赏涂子沛这部新作《数据之巅》,许先生评价这部作品“是大作,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应时之作。这本书,主要是以美国社会中数据的使用为例。我知道他一心想用这些例子,提醒中国的读者:在信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忽略数据的使用。涂子沛先生开启了一道大门,我相信,后面会有更多的开展,让大家进入这一个重要的现代文化园地。”

一个天生和科技沾边的人


  只要你见过涂子沛,第一眼就知道,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和科技沾边的人,工程师标识太强了,蓝色的衬衫配着笔直的深蓝西裤,他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后在武警部队和政府部门工作十年,期间开发过全国第一个反偷渡遣返信息管理系统,担任过边防巡逻艇的指挥官,多次立功受奖。


  后辞去公职赴美读书,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信息科学硕士学位。在美期间,先后担任软件公司的数据仓库程序员、数据部门经理、数据中心主任、亚太事务总监、首席研究员等职务。


  涂子沛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谦逊,他会专门下楼走到大厅里,绅士地把你让进电梯,微笑地等待你的采访。在电梯中短暂交谈的瞬间,这位青年学者的眼中的红血丝清晰可见。


  长期定居于美国的他,专门为了新书回国,期间寸步未停地北京、安徽等各地巡回演讲和举办讲座,这本《数据之巅》正如它的名字般,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及中国大学青年的强烈震撼。“我写这本《数据之巅》,完全是出于一种使命感”。


  2012年,涂子沛的第一本书《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出版,它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有关大数据的书籍,尽管涂子沛自己说那本书其实更多的写的是一些现象,以及由现象引发的思考,他当时对大数据认识还处于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但《大数据》仍然引来了中国各界精英领袖的拜读与思考。


  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就评价说,“在机场书店无意间看到的这本书,读起来竟爱不释手,没想到大数据技术可以这样写,有观点、有故事,读来引人入胜,掩卷引人深思。“后来神州数码多次邀请涂子沛来演讲和参观,也是因为收到这么多的关注和邀请,涂子沛逐渐意识到在中国传播数据文化的重要性。


  2013年5月,涂子沛接到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邀请回国做一次关于大数据的培训,他拿着他们发来的上百页的资料,都是关于大数据的读后感和问题,而那边的员工告诉他,这还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浏览着这些资料,心中像有一只蝴蝶,轻轻煽动了下翅膀。“


  大数据与云计算不同,云计算就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革命,一种技术的重新架构,而大数据不仅是个技术革命,不仅是商业管理革命,更是社会革命,它会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在涂子沛不断受到邀请的巡回演讲中,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对数据的强烈兴趣,并被这些团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感染,“于细微点滴处,我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这成了我提笔写作第二本书的重要动力。“


  第一本书《大数据》,涂子沛兼职写了8个月,而《数据之巅》,辞去工作的涂子沛用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直到印刷的前一秒,我还在改这本书”。


  第一本书是他在忙碌工作的状态下抽时间写就而成,到了第二本书,涂子沛干脆撂下工作在家专门写书,由于该书以美国历史为基础,涉及到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资料。


  有人评价这本书是用数据谱写了美国历史,这些大量的历史资料都是建立在涂子沛不分白日黑夜的查阅美国历史资料而写,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重新把美国统计史、人口普查史、工业普查史、农业普查史都看了几遍,然后在所有这些资料中寻找到有意义的点,有建设性启发性的点。


  “大数据很新、很热、很重要,我感觉有义务、有一种使命感要把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说清楚。《数据之巅》在战略和顶层设计的层面上为大数据的建设提供了思路、指出了我们的差距。”涂子沛希望这本书能够影响政策的决策者和企业管理者。


  涂子沛为“之巅”设计了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政策维度,大数据是人为的现象,因此建设好需要顶层设计。第二个含义是技术维度,使用数据的巅峰的形式是什么?是让机器自动的处理数据使用数据,迈向智能社会。第三层是文化维度,是站在数据的巅峰,看数据是如何兴起的。


  “科技符号转化为文化符号是这本书的使命,科技符号是精英的符号,是小众的符号,文化符号是大众的符号,要让数据这个小众的符号变成大众的符号,要让数据的文化的意识,要根植到大众的意识中,让大家都来使用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涂子沛说。


  “第二本是从历史的角度,我想传递的是种数据文明,数据文化,从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还要掌握未来,未来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在全世界的竞争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我只是想对咱们中国提一些战略性的建议,在与美国历史这种对比之中发现我们的不足与弱点。“


  该书以美国为主体,把美国的200多年的历史划分为7个时代,第一个百年的三个时代——初数时代、内战时代、镀金时代,按时间点来划分,有起点也有终点;进入20世纪的四个时代分别为:量化时代、抽样时代、开放时代、大数据时代。


  每个时代的发展,都代表了美国数据文化的一个跨越和进步,而美国人民没有想到的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则成为了奠定全美国甚至整个世界的数据时代的历史事件 。


  从美国建国之初,人口普查就在美国的制度建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南北战争时期,人口普查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战争的发展;《纸牌屋》之前,1930年代好莱坞就在用统计结果来决定剧本及主角人选……


  人口普查在政治、经济、军事在整个美国历史上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因为人口普查 的数据太大了,每次人口普查都耗费多年,即使今天算清楚都很难,而且人不停地出生死亡,要算清楚非常难,这是最原始的问题也是最具挑战的问题,也是个数据量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最早的大数据就是人口,比其他数据都要大。


  涂子沛说”美国的人口普查也是阴差阳错,他也不知道因为人口普查有一天信息社会就这么产生了,但是他们很认真,没有说因为这个难做就不做了,他们当时用人口普查来分配权力,然后逐步扩大。“


  美国的数据文化对历史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数据之巅》的一条主线。为了完成写作,涂子沛把美国的人口统计史、农业统计史、工业统计史全看了一遍。


  有人评价说,涂子沛是从用数据重写了美国历史。 “数据是个人为的现象,要是没有人就没有数据,而数据是需要顶层设计的,大数据的设计需要顶层数据,这也是数据之巅的一层含义,一个国家的数据中什么是最基本的数据?就是国土多大,人有多少,所以人是最基本的。


  《数据之巅》虽是以美国为主体,但全书中最让涂子沛感动的却是书中日本如何在二战后快速崛起的部分——日本企业在战后在美国“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兹·戴明的帮助下应用统计方法改善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并在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


  涂子沛自己说,这部分自己是留着眼泪写完的。为了把这章写完,涂子沛查阅了几乎所有关于戴明的传记,他联系了每个传记作者,甚至电话联系了戴明的女儿,向她查证一些历史旧事。


  “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我想我们应该想一想,问一问,日本行,中国为什么不行。”涂子沛认为,日本15年崛起,有两个答案,一是用好数据,二是他们的学习的精神,这也是最关键的。“要承认自己不行,正心诚意的想西方学。中国近代史的几百年,一直拒绝西方文明,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不能拒绝。”


  书中第五章开头,涂子沛引用了陈独秀的话,“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民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的意思是, 中国不仅要学科技、还要学制度、最后要学伦理。”


改变,是必然的


  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讲究混沌,讲究大而化之,从古至今,中国人的数据理念和思维便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我们从市场上买条鱼回去给妈妈做,妈妈问这鱼多重啊?大概一斤多点吧,两个人对话,A问几点了?B答快九点了!从古至今,中国人都不喜欢将数据挂在嘴边。


  涂子沛便提到“我们还仅仅把数据当成工具来看,符合我们利益的我们会用,不符合我们利益的我们就不用,但是西方社会比较好的一点比如美国,它把数据当做基点和基石来看,所有的角色都建立在上面,首先反映的是事实,我们得尊重它,一切从事实出发,认为数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实是不可侵犯的,因为数据最根本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建立。”


  而中西方这种对待数据理念的差异自然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封建体制比较长,人治社会的历史很长,中国的数据文化不发达,中国的数据文化停留在一种工具基础上,停留在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实用上。


  我们是木匠数学,没有强调去追寻一个公理、定理,抽象性的数学使用原理没有发动起来,这是其一;第二人治的社会,事实是极端被扭曲的,所以数据文化中尊重事实得不到认可,整个社会的事实得不到尊重,然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又强调混沌、含蓄、大而化之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中国讲究模糊美,认为这种模棱两可某种程度上是种美,的确有时确实是种美,但是到现在的商业社会,就不适合社会发展了,就必须去扬弃。


  改变,是必然的,这就是涂子沛提到的把科技符号,上升为文化符号的原因。




(摘自“一刻演讲” 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评分享】数据·历史·文化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 :大数据是智能世界的土壤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提分必看!!
大数据时代,人口普查为什么还要挨家挨户登门?
【专项历史】古代“大数据”的简史
《数据之巅》数据承载的无限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