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友慎入6个自测误区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自我管理的疾病,所以自测就成了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自己情况的必须手段。但是自测也有一些误区,“糖友”们一不小心就会步入,费力不讨好还是小事,耽误了病情就追悔莫及了!




误区1 :自我监测随心所欲

有些患者自我监测没有规律,想起来就查一查,更有患者长期只查空腹或者只查餐后血糖。实际上,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医生要求患者自我监测有两个目的:一是要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便于药物的调整;二是要了解影响因素对血糖的作用,从而指导患者纠正这些影响。一般来说,患者应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及睡前,共七次)的血糖,以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以半个月到一个月监测一次全天血糖。血糖波动较大或正在调整药物的患者,应连续几天监测全天血糖。患者在增加新的食物时,也可以检测一下进食此食物前后的血糖水平。


误区 2:根据监测自行调整药物

用血糖仪测得的结果仅仅是某一次的即刻血糖值,不能反映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情况。因而,根据某一次测得的血糖值就自行增减药物的做法,或者监测血糖水平正常便自行减药甚至停药都是很危险的。只有通过多次测血糖记录血糖结果,才有助于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误区3 :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

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误区4 :测血糖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管,这种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过高 (“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




误区 5:运动前不测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需要适当活动,但是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运动可使葡萄糖消耗增加,降低血糖水平,可能造成血糖过低,因此运动前后应测血糖。若在运动期间感觉不适也应测血糖(判断是否发生低血糖),在运动多的那天睡觉前最好测血糖(看看是否出现延迟的血糖改变)。


误区 6:所有项目都能自测

有些监测指标,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不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高血糖持续超过13.3mmol/l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综合知识讲座
糖友自测六误区 你知道几个?
只有老年糖友才会出现并发症?3招延缓并发症产生!
避免这5大误区, 空腹血糖才测得更准!
关于糖尿病的十二个认识误区及温馨提示
2型糖尿病认知七大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