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与稳定效应的抉择

文/牛播坤(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事项

3月31日国务院颁布《存款保险条例》,自5月1日起实施。

主要观点

对于中国来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无疑是试图使得一直以来存在的隐形担保逐步走向显性,为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准入创造条件。然而,如何使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和长期以来坚信国家会兜底的存款人相应调整其行为,国家担保制度的显性化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纵观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制度,我们发现其制度设计在组织类型、责任模式、投保形式、费率制度和解决框架等核心问题方面不尽相同。从实际效果来看,存款保险究竟是降低还是提高了系统性风险,答案莫衷一是,始终面临着道德风险与稳定效应的抉择平衡。

报告正文

一.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与稳定效应的抉择

(一)不一样的存款保险制度

截止到2014年10月,全球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个国家加速成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虽然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各个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在组织类型、责任模式、投保形式、费率制度和解决框架等核心问题方面却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

三种责任模式:付款箱、损失最小和风险最小。付款箱,存款保险机构主要负责对受保存款进行赔付,以俄罗斯、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为代表。损失最小,在银行出现问题后,存款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处置决策,运用一整套风险处置工具和方式,以处置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以加拿大、法国、日本等为代表。风险最小,存款保险机构除拥有广泛的风险控制职能,进行风险处置外,还拥有补充监管的权力,通过采取早期纠正等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以风险最小为目标,以美国、德国、中国台湾为代表。

两种投保形式:强制或非强制。强制类型以加拿大、中国香港为代表。非强制类型以德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美国采取强制与非强制相结合。联邦储备体系成员的银行必需参加FDIC的存款保险计划,非联邦储备体系的州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可自愿加入存款保险计划。

两种费率制度:浮动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浮动费率指所有机构按照统一费率征收,并随时间调整。风险差别费率指不同的风险投保机构按照风险大小征收不同的费率。前者以美国、俄罗斯为代表,后者以德国、中国香港为代表。

三种问题银行处理方案:法律、特别处理机构或者两者的结合。法律方案以中国台湾为代表。特别处理机构以韩国、美国为代表。两者的结合以德国和中国香港为代表。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效果

根据国际存款保险协会(IADI),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有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并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和保护存款人的利益。那么,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在各个国家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

危机中仍有大量银行出现问题。自美国1933年建立全球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以来,美国共有4074家银行倒闭和被救助。规模最大一次发生在1981—1993年爆发的银行危机,共有2898家倒闭或被救助。其中,1071家为FDIC成员。爆发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行业冲击和不良资产的形成。之后,FDIC在存款保险制度方便做了一些改进,提升了监管力度,但是依然有300多家银行出现问题。

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后,银行的风险偏好上升。2004年1月,俄罗斯存款保险局(DepositInsurance Agency,DIA)正式成立。在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后,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增加。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都有所上升。2004年2月1日,银行贷款与资产的比值为0.41,而在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后,2005年1月1日,该比值提升至0.46,一年后,又提升了0.01。2004年2月1日,权益与资产的比值为0.22,在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后,该比值逐渐下降,到2006年12月1日,降至0.19。

存款集中度下降。自2004年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俄罗斯前5大银行存款占比一直在下降,分别从2004年的65.75%降到2010年的53.07%。而贷款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以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为例,该银行是俄罗斯最大的国有银行,拥有俄罗斯25%银行资产。其在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后,存款与资产的比值一直在下降,从加入前的0.612降到加入后的0.517。

(三)同样的问题:道德风险变大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银行危机的传染性,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内在的道德风险又会加剧银行体系的风险。对投保银行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人的保护意味着存款人的挤兑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这将诱使投保银行从事风险较高、利润较大的银行业务,比如,以较高的利率吸收存款,投资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从而加大投保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动机。存款保险制度既有道德风险问题又有稳定效应,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时候,道德风险大于稳定效应;在危机的时候,稳定效应较强。但是,整体来看,道德风险问题大于稳定效应(世界银行,2012)。

二.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攻坚战——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放开加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银行破产风险上升,损害储户的利益。当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性制度保障,将有效保护储户的利益和建立起相应的问题银行解决方案。

(一)为银行体系的进一步开放做好准备

中国银行业正在破除垄断壁垒,允许民间资本进入。2014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获准筹建,包括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防范这些银行的道德风险,处置破产的银行以及防止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外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这既符合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相一致的市场原则,也避免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风险处置真空,或者演化成依赖国家信用提供隐性担保。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可以在银行体系对民间资本的开放上作出更进一步的开放。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改善了整个银行体系的生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风险自担”。这意味着民营银行在用资本承担风险之后,还要发起人对银行经营风险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制度安排虽然可以有效约束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但发起人承担的责任过大,无形中也增加了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未来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护航”,民营银行的发展将会迎来一轮新的契机。

(二)提升央行对银行的监管权

央行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银行只关注自身的个体风险,且银行的内部治理水平与系统性风险控制基本没有关系,银行不会把两者联系起来考虑。为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央行需要同时兼顾系统风险控制和单个银行的内部治理两个问题。从单个银行角度,银行只关注自身的内部治理问题,而这与系统性风险基本没有关系。因此,当央行将系统性风险问题监管指标强加于单个银行身上时,银行没有动力去做相应的调整,也就加大了央行的监管难度。但是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风险越高,保费也就越高,因此,银行会选择最优的风险水平,实现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形成银行的自我约束,减轻了央行对银行的监管难度。

三.国家信用真正退出仅迈出第一步

隐性全额担保制度下,银行有国家信用托底,基本上不会出现破产的可能。但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国家信用将从市场中退出,让位于银行信用。资本充足率低、坏账率较高和拨备较低的银行,可能面临存款转移的问题,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另外,由于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存在,银行的风险偏好上升,有投资风险较大业务的动机,同样会加剧竞争。因此,当国家信用从市场中退出后,银行将会有破产的可能。

然而,在目前国有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只是国家信用退出迈出的第一步。破除银行和存款人长期以来笃信的国家兜底思维还需要市场运行的逐步检验。(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华创宏观”2015年3月31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王立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银行如破产存款“安全”如何保障
存款保险制度利弊分析
存款保险是利率市场化好兄弟
存款保险人制度:从“隐性”到“显性”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探讨
存款保险制度究竟对谁有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