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三板十大猜想


前言


华尔街有句名言:趋势是你永远的朋友。新三板如今大红大紫,未来趋势将会怎样?

金梧桐资本根据商业实操和感悟思考,对新三板做了一些展望。这并非科学分析和预测,仅仅是碎片化的猜想。靠不靠谱,让时间来验证。


猜想一:新三板更名

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老三板”股票(指退市公司及原STAQ、NET挂牌公司)的比例越来越少了。截至2015年3月27日,2140家挂牌公司中老三板公司(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只有59家,占比区区2.76%。未来几年,新三板扩容到5000家甚至1万家,这个比例就会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三板公司就无所谓“新”和“老”了,不如统一更名为“三板”。


想洋气点的,参照纳斯达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和韩国高斯达克(Korea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的命名方法,叫“华斯达克”是个不错的选择;想高大尚的,则直接叫“北交所”(据说“北京产权交易所”的简称也是“北交所”,但这个名号给新三板似乎更在理)。



猜想二:亏损但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公司的股票在新三板挂牌

京东赴美上市前两年的净亏损分别为5000万元和17.29亿元,在美上市当季(2014年一季度)又亏了近37亿元。新浪微博在美上市前两年分别亏损3800万美元和1亿美元......这种成绩单,不要说A股主板,连创业板都绝无可能。但京东、微博们却大大咧咧地在美国上市了,并颇受追捧。


未来的世界级公司,有哪些可能出自中国?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国”字号、“中”字号的企业上。最有可能的,或者说最具价值的,是网企、高科技企业、新实业和新金融。


但反观创业板,一般的制造业披上“两高六新”的外衣再加上盈利的报表,就能在国内创业板大把大把融资圈钱。可处在投资性亏损期的网企和高科技企业却迈不过创业板“最近两年的利润1000万”的门槛而远走海外——这种现象让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饱受诟病。

好在新三板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不设盈利要求、不怎么需要排队、没那么多潜规则......新三板就是真正的创业板,中国的纳斯达克,这里面会产生中国的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中国的创新公司最有可能在新三板产生。金梧桐资本相信:未来,处于烧钱阶段的优秀企业不必再远走纳斯达克或香港,可以直接扎根新三板。他们是谁?是童年的京东,还是微信第二.....



猜想三:挂牌的无形门槛抬高

目前新三板挂牌的规则当中,定量的指标只有 “2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表”一条。加上股改时要求的最低净资产500万元,名义上的定量指标只才只有两个。那么是不是符合这两个指标的公司就可以挂牌呢?


当然不是。新三板挂牌的有形门槛很低,但是无形门槛却在不断地抬高。


在行业上,房地产、重污染企业在新三板是不受待见的;在财务上,无法实现财务规范的企业也无法挂牌。金梧桐资本曾经接触过做海产品贸易的公司,年收入数亿,利润几千万,但是采购和销售两头没发票,这样的企业还是闷头赚钱的好。


另外,主办券商的新三板团队的人手也普遍不足,券商去服务有转板预期的、有做市潜质的、有并购机会的企业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不少券商内部制定了新三板项目的立项标准,除了规范性要求外,要求企业利润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才能予以立项。


这种无形门槛的抬高,再加上未来创业板实质性地修改规则,“接应”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倒三角”有望逐步摆正。



猜想四: “跨市场并购”大行其道,新三板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选秀场”

优秀的中小企业常有,但是发现千里马的市场机制不常有,新三板这样的市场化机制可谓市场化的伯乐,能为A股公司提供优质的、规范化程度高的并购标的。今年以来湘财证券、新冠亿碳、金豪制药、瑞翼信息、屹通信息三板公司先后被上市公司收购,未来这种“跨市场并购”一定会越来越多。


此前,证监会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收集各方意见,指导非上市公众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为新三板的并购营造了放宽鼓励的外围政策环境。除了外围,新三板企业日渐成熟,当中不乏黑马企业和明星企业,融资功能也不断展现出来,外围加内因,使三板企业更具并购价值。


对上市公司来说,收购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新三板企业,能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对新三板企业来说,被上市公司并购,相当于有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并有利于VC/PE顺利退出。


除“跨市场并购”外,金梧桐投资预测新三板内部也将会出现企业之间的大规模并购整合。


未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收购新三板公司、新三板公司收购新三板公司......10家、100家、500家......并购大戏会不断精彩上演。


猜想五:上市公司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将成为资本新时尚

在A股上市公司眼里,新三板已不仅仅作为“并购选秀场”存在。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挂牌新三板的案例逐渐增多,未来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2014年以来,云南铜业、海亮股份、云天化、鲁信创投等数十家A股公司纷纷分拆子公司挂牌新三板,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拟挂牌新三板,或是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间接参股新三板公司。其中最积极的当属大族激光,其全资子公司国冶星光正在进行股改,不久可能抢滩新三板,如若成行,国冶星光将成为大族激光旗下第四家挂牌新三板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落子”新三板的原因多种多样:回避同业竞争问题、存在转板A股的预期、寻求融资平台、或是客串“创投”式的产业投资者。这种另类资产证券化的游戏将在主板、创业板大行其道。



猜想六:挂牌企业严重分化:有的一飞升天,有的打回原形

在一批新三板优质公司脱颖而出让市场跌破眼镜的同时,劣质公司成为“仙股”或干脆被摘牌。


目前,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最高和最低的相差不过60倍左右。这种分化,实际上无法真正反映公司质地差别和行业增长空间。新三板有望通过市场的力量改变这种情况,公司的股价最高和最低的相差可能远远超过60倍,达到80倍、100倍甚至几百倍的水平。


比如新三板首只百元股麟龙股份,其2013年度的每股收益为2.38元/股,对应目前的市盈率为54.33倍;上陵牧业(430505),3月11日其收盘价为15.44元/股,对应2013年度的每股收益0.2元的每股市盈率高达77.2倍。另一方面,将有不少的公司没有成交,成为“僵尸股”。


真正优质的公司,早晚会被投资人发现其价值。而那些凑热闹的公司,早晚会被打回原形,被摘牌甚至主动要求摘牌。资本市场就像装满砂石的口袋,越震荡,越稳固,新三板在这种调整中走向成熟。而作为这个参与者,金梧桐资本深信新三板公司将会高度分化,所以,对优质项目的寻找、研判和培育成为公司第一要务。



猜想七:挂牌补贴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新三板扩容刚开始,网上便开始流传各地方政府对三板挂牌的财政补助标准。据说超过30个高新区推出了新三板挂牌优惠政策,包括财政直接补贴、返税等优惠办法。其中财政补贴少则40万元,最高突破30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的挂牌费用不但能在政府全额“报销”,还能小赚一笔。


企业备战新三板,地方政府当推手,原因不难理解。上市带来的GDP、就业、财税、地方口碑等有形隐形的好处实在太多。比如一个公司可能因为挂牌而规范财务,每年为地方增加几百万元的税收,在持续的增量的税收面前,区区几十百八万的一次性财政不足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根据金梧桐资本跟进的挂牌项目开看,企业申请财政补助却并不见得都很顺利,有的甚至找不到对口部门,尤其是近期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企业挂牌动力应该来自于内生、来自于自发、来自于挂牌的明星企业和黑马企业的财富效应。当一个金融动作能赚钱的时候,可能就不再需要补贴了。



猜想八: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和总市值猛增

2013年,中国的GDP约为印度的4倍多,但是印度的上市公司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的3倍。按此计算,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应该增加12倍才能与印度的水平持平(虽然二者的证券市场分类和规则有较大区别)。


美国的GDP约为中国的1.8倍,纳斯达克有上市公司5400家左右,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的3.5倍。按此类比,新三板公司数量与中国的经济体量也不相匹配,如果从市值来看就相差的更远。


曾有新三板领域的活跃人士公开场合预测:新三板市场的估值5年超过深交所,8年超过上交所,十年超过上交所、深交所的总和,如果达不到就剃光头。


我们无法做一个资本市场的预言帝,但是新三板公司数量和市值猛增并日渐活跃,绝对是值得期待的壮观景象。



猜想九:“转板”不再被挂牌企业挂在嘴边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节奏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在近年来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企业上市排队时间也在延长。被企业家所期盼的那种新三板转创业板的绿色通道的幻想,实现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只要目前的上市节奏是由行政控制,限制家数,就不会有绿色通道。即便有的话,也不会对多数新三板挂牌企业降低条件开启转板之门。


未来,新三板将对交易制度可能将进行重大改革。交易活跃了,有了融资功能,转板就显得没那么必要。尤其是一些科技型公司,不好定价,价值难以评估,就需要做市商为其报价。所以,那些投资人看不懂的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留在新三板实际上更合适。好的职高生的工资可能比二本三本的本科生工资高得多,同理,做个赚到实惠的三板企业,挺好!



猜想十:一批专业服务于新三板专业机构不断涌现并壮大

不仅是拥有牌照的中介机构,一些第三方也进入了这个市场。他们通过为企业提供持续服务,在不同阶段提供直投、并购、融资、做市等综合服务,成为新三板价值链的抓手,成为新三板利益群的中转站,最终获得长期业务价值,比如金梧桐资本等。


某机构被称为“新三板领域的富士康”。富士康是著名的代工生产企业,这个类比表明了该机构的模式是替主办券商“代工”或“贴牌”;也有的机构对拟挂牌企业统一报价、打包服务,或用股份来抵挂牌的费用。


金梧桐资本依托对新三板、并购、重组、IPO、风险投资领域的专业团队和丰富经验,以基金和精品投行业务为挂牌企业和投资人创造价值。金梧桐基金专注于TMT、医疗健康、消费升级领域的早期股权投资,以新三板挂牌及做市、转板、私募、并购等多种渠道为退出方式,共创价值,共享收益。精品投行业务则包括新三板挂牌财务顾问、并购财务顾问、定增财务顾问等。


无论何种模式,肯定会有一批专业服务于新三板专业机构不断涌现并壮大。

(来源:金梧桐资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类型的公司适合在新三板挂牌?
愈演愈烈的医美行业并购 | 和君每日观察
财智书会为你推荐的2月书单——资本市场入门书目清单
并购狂潮要来了吗?什么样的互联网企业适合新三板?
史上最详细的新三板并购重组操作流程
年终“花式保壳”之风不可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