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老万顺

浩瀚东海,千岛纵横,犹如点点繁星点缀其间有一小岛,名曰长涂。那本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岛,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没有什么旅游景点,也未曾出过名人志士,可是这个岛的知名度却不低。

这是为何?原来这个岛上有一个百年老字号的糕点作坊——老万顺硬糕厂。提起老万顺生产的糕点,在舟山群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是著名的“倭井潭”硬糕。

老万顺的“倭井潭”硬糕是闻名江、浙、闽、沪一带的传统糕点,它的形状别具一格,呈长方体,成人大拇指般大小,好似小时候玩的积木条。这硬糕犹如一块坚硬的花岗石,咬不断,折不断,就是用全身之力往桌上摔,也很难摔碎。只有把它放进嘴里,耐着性子含一会儿,才会慢慢地化开,也可以一点一点地、很小口地、很当心地用牙齿从边上咬开。那糕又松又脆、清香可口,食后余香不绝,让人久久难忘。

“倭井潭”硬糕是采用老万顺祖传秘方制作的,在配料和制作技术上都是非常讲究的,它是由上等糯米、绵白糖、加上玫瑰、芝麻、桔饼等,经过炒米、磨粉、配料、细拌、杵粉、压实、印块这几道工序,再经过两次水蒸,两次火焙,把糖、粉和辅料安全溶胶在一起焙干后,才成为外表皮两面黄亮的硬糕,具有硬而不坚、口味香甜、糕体松脆、不粘牙齿等特点。


百年传承

老万顺硬糕作坊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 140 余年的历史。第一代掌门人叫林纪法,浙江黄岩人,出身于糕点世家,祖上都是靠制作糕点为生的。林纪法壮年时带着家小来到岱山长涂岛定居,上岛之后,发现岛上居民均以捕鱼为生,由于当时长涂岛的条件有限,渔船都是以小木帆船为主。渔民每次出海捕鱼一般都在小木帆船上架只锅,将就着吃饭,一旦遇到大风天,一个大浪打过来,架在小木帆船上的锅很容易翻倒,渔民们的饭就吃不成了,很多渔民都为此而烦恼。还有一些渔民因为在海上捕鱼非常辛苦,有时根本顾不上烧饭,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于是,林纪法就想到了自己祖传的硬糕制作技艺,何不制作一点硬糕,让渔民兄弟带着出海,以此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呢?于是林纪法开始在长涂岛上开起了糕点作坊,用祖传下来的秘方加工生产起硬糕来。

没想到,林纪法的糕点作坊一开张,他制作的硬糕就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舟山人都知道了长涂岛上有个非常好吃的 “林氏硬糕” 。 时间一长, 由于此硬糕味道可口,携带方便,渔民们出海捕鱼,几乎人人必带。 “林氏硬糕”的生意因此好得不得了。

林纪法的这个硬糕作坊开在长涂岛上的一个叫倭井潭的地方,那个地方为什么叫倭井潭呢?这也源于一段有名的历史传说。

相传不知从何时起,岱山长涂岛上就有一口水潭,这口水潭很特别,就好像是天造地设的神潭,潭水清凉可口,常年不竭,仿佛天赐的甘露,被当地的百姓称为仙水。到了明嘉靖年间,由于倭寇来犯,戚继光将军受命来舟山抗倭,倭寇们受到戚继光将军的打击后狼狈逃窜,从海上逃到了长涂岛。强盗们在岛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他们发现了这口常年不干的水潭后,竟然无耻地将其霸占了。倭寇的蛮横使当地居民无水可饮,居民的生活极为艰难,对倭寇的仇恨与日俱增,再说这天赐的仙水岂容这些个蛮夷玷污。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意图反抗,怎奈鸡蛋碰不过石头。直至两年以后,戚家军杀上岛来,长涂岛上的居民与戚家军一起浴血奋战,共同剿灭了这伙万恶的倭寇,水潭才得以回到长涂百姓的手中。

因此,为了纪念这次平倭胜利,这个水潭被称作是倭井潭。俗话说的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紧临倭井潭对于林纪法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林纪法的“林氏硬糕”当然就是用这个倭井潭里的水制作的,由于倭井潭的水质特别好,清凉甘甜,入口柔和,有仙水之称,所以做出来的“林氏硬糕”的味道自然也就不会差。再加上林家祖传的精湛糕点制作工艺, “林氏硬糕”的生意想要不红火都不行。 “林氏硬糕”传至林纪法的孙辈、第三代掌门人林玉扬时,才正式把作坊的名字定为“老万顺” 。


老万顺,新思维

沧海桑田, 时光穿梭, 一眨眼进入了 21 世纪。如何使老万顺这块老牌子屹立不倒,这个重担就落在了第五代掌门人林杰毅的身上。

林杰毅乃林玉扬的孙辈,出生于 1974 年,从小就向父辈学习硬糕的制作方法,青年时期就已完全掌握祖传技艺。2004 年初,林杰毅正式接手老万顺糕点作坊,把原来的老万顺糕点作坊更名为老万顺硬糕厂,林杰毅还把一系列的新思维带进了老万顺。短短两年之后,原先只有 3 人的小家庭作坊逐渐扩大,变成有 600 多平方米的厂房,常驻员工增加到 10 多名,年生产值达到150 万元。

那么林杰毅是怎样在老万顺实施他的新经营理念的呢?他曾悄悄地向朋友透露,他一共用了三招。第一招改换包装、 打响品牌。熟悉 “倭井潭”硬糕的人都知道, 80年来硬糕的包装一直没有变,最早就是一张白纸裹几块糕点,后来白纸上出现了粗糙的“倭井潭硬糕”字样,这种简陋的包装一直用到了 2004 年,经过林杰毅的变脸,倭井潭硬糕已经有了硬壳、软壳、塑料、纸质等 10 多种包装,原先手皮纸做的手提袋也换成了更漂亮更有现代气息的塑料手提袋。

第二招就是引进新设备、新机器。现在的硬糕生产,已经告别了原先纯手工化的生产模式。在原料、加工等都不变的情况下,开始部分地引入了机械化生产,硬糕良好的口感很大程序上来自于独特的手工工艺,这把家传宝刀自然不能丢,但是像温度、湿度等精确度要求比较高的环节,还是机械比人灵。比方说,原先蒸糕用灶,蒸到什么程序了,有没有达到最合适的温度,完全凭感觉和经验。为此,老万顺厂专门花一万多元购入了一个蒸汽箱,由机器来控制制糕过程中的温度问题, 使得 “倭井潭硬糕的口感更加完美。

第三招就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新品种。在继续改进原有的硬糕和花生酥的生产工艺的同时,老万顺顺应市场需求,又推出了倭井潭芝麻酥。为了更好的打响品牌 ,2007 年老万顺全新推出主题为“可以吃的石头”来形容“倭井潭”硬糕 , 这一主题的推出更进一步的加强了“倭井潭”硬糕的知名度 。

从改善包装到引进机器,再到开发新产品,老万顺一直走得很稳,因为基础还比较薄弱,只能稳扎稳打,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林杰毅的主要难题,无论是改善包装还是引进新机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原本计划再扩大厂房,扩大生产能力,也因为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暂时搁置下来。招不到熟练技术工人也是让林杰毅感到头疼的一件事,随着订单越来越多,销售量直线上升,但是因为厂里人手不够,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以前的长涂岛,男性以捕鱼、海运业为主,女性则习惯于在家里休息,很少会有人愿意去厂里上班。 所以厂里的主力军主要是一些外地民工,因为技术工人的缺乏,不得不推掉一些订单。为加大“倭井潭”硬糕的产出量,老万顺采取现代化生产技术与祖传手工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因为硬糕独特的加工工艺,大多数工序无法用合适的机器设备替代,所以仍延用祖传的人工做糕法,使生产量不能明显提高。因此林杰毅一直在四处寻找合适的机器设备来替代一些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能力。

从 2005 年开始,老万顺出产的“倭井潭”硬糕慢慢爬上了舟山许多大型超市的货架,也走进了旅游景点、码头、车站等游客聚集地的商店,逐渐成为舟山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室外广告牌、电视屏幕上也开始频繁出现“倭井潭硬糕”这五个字,除超市外,目前,岱山已经有一个专门的经销商负责推销老万顺的食品,林杰毅还逐步在定海、普陀两地分别设立代销店。在岱山土特产网把“倭井潭硬糕”放上网之后,慢慢有外地人来打听,老万顺抓住这个机遇,开始了网上销售。尽管现在每个月来网上求购的人不多,但是林杰毅已经感觉非常满意,他相信,随着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内市场的逐渐稳固,把品牌打到外面去是迟早的事,会有更多的外地人知道老万顺,了解“倭井潭”硬糕,品尝“倭井潭”硬糕,喜爱“倭井潭”硬糕。

从 2006 年至 2008 年, “倭井潭”硬糕曾先后被评为“舟山市知名商品” 、 “岱山三宝”之一。2008 年 6 月,老万顺倭井潭硬糕被舟山市文广新局列入“舟山老字号”名录,同年 11 月, “倭井潭”与“存德堂” 、 “德顺坊” 、 “佛顶山” 、 “裕大”一起入选“浙江老字号”名录,这是老万顺的骄傲,也是长涂,岱山,乃至舟山的自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潭古街地名掌故
麦扬:潭子的豆腐作坊
早安万顺!
2019,顺,顺,顺,一顺到顺,百顺万顺到来年!
如何做糕点
自己做糕点《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