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雷谈配音:像不像童自荣不重要,重要的是像不像佐罗

近日,上海市图书馆、思南公馆门前的朗读亭俨然成了一道新的文化景观,在央视热播的大型人文朗读节目《朗读者》将朗读亭延伸到了演播大厅之外,打通“线上”、“线下”,以朗读的形式收集起普通人的情感故事、点滴生活。上海也是朗读亭继北京、广州、杭州之后的第四站。朗读亭一经亮相,就受到了上海市民读者的热捧,有时甚至需要排九个小时的队才能在朗读亭里的专业录音、摄像设备下留下声音和影像。

随着今春朗读节目的走俏,无论是以书信朗读为内容的《见字如面》,还是主打情感分享的《朗读者》,都无不以以读传情这一艺术形式重新触发起观众心底的感动,在综艺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当下这确实像一股清流。据悉,3月17日到24日,朗读亭将再次来到上海徐汇,届时势必将掀起又一波市民共享朗读的热潮。

有评论认为,《朗读者》与其说是节目组出奇制胜,不如说,只是迎合了平庸的现代生活对诗意的渴望。但我们在《朗读者》节目中,时常能看到朗读嘉宾的父子情深,这可以说是《朗读者》节目给予广大观众浮躁心灵的安抚与慰藉,也是朗读之所以迷人之所在。而近日在上海市图书馆内,著名表演艺术家曹雷携父亲曹聚仁的《上海春秋》(再版)与读者见面,同时分享了她的朗读故事和成长阅读经历,并结合自己的朗读与配音的经历,分享了对《朗读者》这个节目和朗读热的看法。

父亲与成长的故事

曹雷的父亲曹聚仁(1900-1972)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曾在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抗战开始后,由学界走向前线,曾采访过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等多场著名战役,并办有多种报纸、刊物。曹聚仁晚年定居香港后成为两岸沟通的重要使者,一生著述逾四千万字,出版有著作七十多种。其中本次再版的《上海春秋》,写作于1962年,作者以翔实、生动的材料,结合他在上海居住生活的二十余年岁月,写下了上海的方方面面,也成了当时外界了解上海的生动读本。用现场主持陈钢先生的话来说,“许多人正是从曹聚仁笔下的故事来了解上海,于是上海人逐渐成为一个文化概念,见证着海派文化的兴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往往是身教多过言教,祖辈出身农民家庭的父亲时常教育我们,应该做样样活儿都会干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曹雷回忆道,“爱书成痴的父亲即使是在战火年代,也时常是书不离身,到哪都背着心爱的书篓。1945年,采访归来的父亲在上海将此行所见,整理撰写成了四十余万字的《中国抗战画史》,立即引起出版界震动,而因出版此书所得的稿费,在家里盖了间书房,也是我们童年时最常呆的地方。”

尽管家中藏书丰富,曹聚仁也从不像现在许多家长那样,开出长长的必读书单,而是所有的书都以兴趣为主,读书计划也并不复杂,就是让子女们抄写《儒林外史》,偶尔看下故事书及摘抄古诗词,稍加点评之后才会对文意进行仔细讲解。这其中就有曹雷看过三遍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尽管当时难解其意,但当曹雷后来担任译制片《战争与和平》的导演时,童年时的记忆又鲜活起来,儿时的阅读经历也给了她无尽的助益。

▲译制片《战争与和平》

曹雷说自己在儿时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当演员的体会:必须多看书!积累多了,表现手段才会丰富。演员演百人百态,个人的生活体验毕竟有限,书可以向你提供大千世界的各种人、各种经历。尤其是小说或自传,会有很多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外在形态的描述,丰富你的想象。为译制片配音的演员还应多看外国小说,增加对域外世界的了解。”

当幼年曹雷独自朗诵意境悲怆的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曹聚仁也会适时提醒,这并不是她这个年纪该念的。曹雷回忆道,对于她的职业选择,父亲从不抱有过度的期许,而只是安分地希望她做好一个演员。

就在曹雷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曹聚仁曾亲自为她写过一篇《我要当个演员》,而曹雷在此后的艺术生涯中也谨记父亲教诲,其中有这样一句她印象格外深刻,“我要我哭别人也哭,我笑别人也笑。”

聊朗诵、谈表演

上海但凡有诗歌朗诵活动,总少不了曹雷的身影,退休以后的曹雷每年仍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朗诵艺术的推广和各种文学朗读活动上,甚至于不断尝试“跨界”,打通文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的界限。

朗读亭和上海这座城市的相遇堪称因缘际会,作为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早在洋场时代的大上海,就以黑胶片的形式将经典的嗓音灌注其间,而到了译制片时代,那些熟悉的嗓音在文化产品匮乏的年代给了一代代观众无尽的想象,上海也因此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朗诵艺术家和配音演员,像读者们熟悉的尚华、毕克、邱岳峰、苏秀、李梓、乔榛、丁建华、童自荣、曹雷,每一位的朗诵、配音都堪称经典。

▲左至右分别为刘广宁、程晓桦、赵慎之、曹雷、苏秀、童自荣

提到人物的声音塑造,曹雷表示,“要学前辈的工作方法和对待艺术的态度,别学声音和'腔调’,你学不过他自己,只会露馅。观众不是为了听你学得像不像才来看片子的,要塑造人物而不是塑造另一个配音演员。声音属于角色,而不是属于自己。影院配音版如果配音配得好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反应,幽默的对话会有笑声,动情处会有观众叹息流泪,但放字幕版的影院反应就很少,观众也许看懂了故事,但对白的味道就辨不出来,这就是损失。观众记得我们的声音,也是因为那时配出来的影片好看。”

曹雷还分享了参与配音的趣事,“告诉喜欢配音的朋友们:像不像童自荣不是配音好坏的标准,像不像佐罗才是主要的!尽管我没名牌衣包,别忘了,我配过《穿普拉达的女王》,为配那戏,我对名牌还做过一番研究。”

▲由童自荣老师配音的《佐罗》

提到各种商业大片、综艺节目的火爆,曹雷表达了某种忧虑,“在译制片时代,那真是个'看得见风景’的窗口,让我们接触到色彩斑斓的世界,现在的银幕真是很单调,美国好莱坞大片多半是超级英雄系列、科幻片,连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的片子也很少。”

▲部分译制片的海报

而在提到当下热播的朗诵类节目,如《朗读者》时,曹雷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文化现象,朗读亭来到上海图书馆门前,我也曾和现场的参与者们交流心得,给与他们一些专业建议和鼓励,在我看来朗读者的作用是要将作者所表达的含义传达给听众,这需要朗读者将书的内容把握准确。朗读是要将书中的情景用语言描绘出来,通过情绪的表达将文字之外的情感表达给观众。声音的魅力是无限的,《朗读者》安抚了全民浮躁的心,让更多人享受到朗读的乐趣,并参与进来,它将声音之美和人文之美完美融合,我也期待有更多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节目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配音往事
怀念老一辈配音艺术家邱岳峰(二)
苏秀和她的一杯茶
留住那些声音 | 上海电影译制厂61岁生日快乐
苏秀:我的仲夏夜之梦
人活一辈子,她可活了两辈子——记曹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