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钱子(一)
作者 
甘草
--------------------------------------------------------------------------------
马钱子
拼音名 Maqianzi
拉丁名 Semen Strychni
英文名 Nux Vomica, Dong Button
历史 马钱子以番木鳖之名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其名曰:"状如马之连钱,故名马钱。"但《本草纲目》之附图与木鳖子相混淆,可能李时珍当时并未见到马钱的原植物。可是根据其所载疗效、药性及附方,可认为即是目前所习用的马钱子。
来源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 strychnos nux-vomica L. 或云南马钱 Strychnos pierriana A.W.Hill 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1.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通称)。
Strychnos nux-vomica L.--马钱科Loganiaceae
乔木,高约10m,树干直立,粗壮,树皮灰色。叶对生,叶柄长4~6mm,叶片革质,椭圆形、卵形至广卵形,长6~15cm,宽4~8.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广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淡,均光滑无毛,主脉5,在下面隆起。聚伞花序顶生,直径2.5~5cm,被柔毛;花较小,灰白色;花萼绿色,5裂,裂片卵圆形,密被短柔毛;花冠筒状,长10~12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2.5~4mm,先端钝,花冠筒内侧近基部被长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部,几无花丝;子房上位,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2.5~5cm,成熟时橙色。种子2~5,圆盘形,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密被银色茸毛。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
原产印度,分布于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及菲律宾。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有栽培。
2.长籽马钱 别名:皮氏马钱。
Strychnos wallichiana Steud. ex DC. (S. Gauthierana Pierre ex Dop; S. Pieriiana Hill) --马钱科Loganiaceae
木质大藤本,树皮灰白色,小枝圆柱状,卷须腋生。叶对生,叶柄长5~7cm,叶片革质,椭圆形,长7~12cm,宽3~4.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为离基三出脉,在下面隆起。圆锥花序顶生,长约4cm;总花梗及小花梗被短柔毛;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卵形,具缘毛;花冠筒状,白色,长约10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4mm,内面基部被短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极短,药隔顶端具短尖或圆形,花药微露出于花冠管;子房狭卵形,花柱细长,均无毛,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4~6cm,熟果橘红色。种子长圆形,长2~3cm,宽1.5~2.2cm,扁平,被浅灰棕色的密绢毛。花期3~5月,果期5~8月。
生于较炎热的半山坡凹地、山谷荫湿处或杂木林、树丛中。
分布于我国云南东南部以及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及越南。
采制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炮制
1.制马钱子 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马钱子,不断翻动,烫至鼓起并显棕褐色或深棕色,取出,筛去沙子,放凉(《药典85》)。
2.油制 取净马钱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干燥。另取麻油少许,置锅内烧热,加入马钱子片,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药典63》)。
3.炒制 取马钱子炒胀后,刮去毛,研细(《集成》)。
4.甘草制 取马钱子与甘草加水同浸,约20-30天(每天换水,至甘草发白时,换新甘草再浸),洗净,去净毛切片;或洗净后,加黄土炒胀,内呈焦黄色,搓去毛,筛净砸碎(《集成》)。
5.童便制 取净马钱子,置童便中泡7天(每2天换童便1次)取出,用清水漂7天(每天换水1次),晒干。用沙炒泡,利去毛或用童便浸马钱子1周,水漂1天(换水3-4次),洗净,刮去皮及毛,切1cm厚的片,晒干或烘干后,用细沙沙至微胀,筛去沙,研细(《集成》)。
6.绿豆制 取马钱子加水浸泡12小时后,加绿豆煮8小时,取出,刮去皮毛,晒至半干加黄沙炒酥,呈老黄色,筛去沙。每马钱子100kg,用绿豆25kg(《集成》)。
7.姜制 取生姜加水熬汁后,加入马钱子同煮,取出焙干或晒干,加黄沙炒至发胀,内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土,搓去毛,砸碎(《集成》)。
8、甘草、香油制
(1)取马钱子加水泡4天(每天换水2-3次),再加甘草水(先煎水去渣)泡1-2天,煮后,刮去皮切薄片,晒干,加香油炒至黄色,研细。每马钱子100kg,用甘草60kg,香油1kg(《集成》)。
(2)取马钱子加甘草水浸15天(每天换水),刮去皮切片,晒干,加香油炸至徽黄色,用纸吸尽油。每马钱子100kg,用甘草62kg,香油适量(《集成》)。
炮制现代研究
1.实验结果:原生药含士的宁1.18%,沙烫0.84%-0.94%,水制0.79 %,油制0.58%。各种炮制方法其士的宁损失原因考虑系被受热分解。如沙烫为250-300度,而其熔点为286-288度,损失不大,水浸可能溶解土的宁,油能否溶解士的宁碱亦须进一步证实(哈尔滨市药检所;哈尔滨中医,(2):76,1960)。
2.对市内采用油炸法和沙烫法委托四个医药部门按各自传统方法进行炮制加工,并做了番木鳖碱含量测定加以比较。实验结果:生品为1.579%,沙烫品为1.066%,而油炸品分别为1.344%、1.002%、0.549 %,说明由于时间、整个或切片厚薄不一,所成品的色泽不同,其番木鳖碱含量也有很大差别,还认为炙品量在0.50%-0.56%,较为符合中医用药习惯和中国药典番木鳖阿规定的剂量(青岛药检所:杭州会议资料1963)。
3.总结北京同仁堂用沙烫法炮炙马钱子经验,概括提出,先取颗粒均匀洁净细沙,以文火炒后再强火炒,在炒热至150-170℃呈轻松灵活状态,即将马钱子倒入锅烫至外皮鼓起或土黄色,并听到少数爆鸣声,掰开内为紫棕色,并有焦香气味即可(候士良:药学通报,(7):320,1964)。
4.实验结果表明:沙炒马钱子因受热程度不同,其番木鳖碱的含量是有变化的,当温度达到270℃以上时,其含量即减低,由1.56%降至l.15%,而温度至290℃炒至黑褐色时,则又降至为0.49%,说明强调对炮炙火候的控制是有一定道理。又认为一般以炒至有爆裂声,表面鼓起,取一粒用力压之即碎,颜色变为棕黄色(沙温240-250℃)为宜(蒙光容:药学通报,(9):409,1964)。
5.根据北京地区用热沙炒后刷去其茸毛的炮炙方法,对马钱子炮制前后和茸毛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茸毛中未检出与仁不同的其它生物碱,在炮制以前,仁中的含总生物碱量及番木鳖碱量均比茸毛中所含者几乎多一倍,即为1.42%及0.77%(韩克慧等:药学通报,(12):555,1964)。
6.马钱子炮制一般以棕褐色至深棕褐色为度,此颜色范围番木鳖碱含量约为1.11%-1.57%,即能达到疗效,又不至中毒。根据近一年临床观察,以及马钱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认为马钱子可不必去毛,改为沙烫,研粉用,未发现中毒或刺激咽喉等症状(山东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等:中草药通讯,(2):42,1973)。
7.根据调查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控制马钱子中成药1次服用剂量中的士的宁含量,是避免发生中毒反应的关键。调查40种常用含马钱子中成药的处方和服用剂量,在北京访问了服用已知士的宁含量的中成药的病员,同时参考了药典关于盐酸士的宁的剂量限度,即1次极量5mg,1日极量10mg的规定,认为含马钱子中成药1次服用剂量的士的宁含量控制在6mg左右比较适宜(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药理室:新医药学杂志(6):35,1973)。
8.改油炸为沙烫马钱子,能得到同样炮制目的,可以节约大量香油,疗效不减,经济方便,切实可行。沙烫马钱子的温度和时间约在180℃,8分钟左右为宜,烫至马钱子表面鼓起,内部略变棕黄色为度。有效成分含量高,容易去毛,粉碎,过筛,便于生产。马钱子散改制成片剂,可使成品剂量准确,分装简单,节省人力,提高产量,便于保存和服用,确保安全有效(山东省历城制药厂等:中草药通讯,(6):35,197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
醉魂藤的功效与作用
香木菌桂
常用中草药图解(续九)
中草药图片大全 >> 外科用药 >> 阑尾炎用药篇
马钱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