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乳腺疾病中医外科特色诊疗常规





(一)乳癖(乳腺增生病)

        参照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外科学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病证诊疗规范而拟订。

诊断标准        
1主诉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
2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一个或多个结块。
3乳房疼痛或/和乳房结块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有关。
4必要时配合乳腺X线钼靶摄片、乳腺B超、乳腺或头颅CT、乳腺红外热象仪、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排除其他良、恶性病变。

辨证分型
1肝郁痰凝证:多见于未婚妇女或病程较短者。乳房胀痛和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证: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疼痛和肿块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耳鸣目糊、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胖,苔白,脉弦细或沉细。

诊疗计划
(一)辨证论治
1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乳安一方加减。
2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疏肝活血。乳腺小叶增生方加减。
(二)成药
1乳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
2小金丹,每次o.6g,每日2次。
3乳增宁片,每次3片,每日3次。
4乳癖消片,每次3片,每日3次。

疗效评定标准
1止痛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偶有痛感,或仅有轻触痛;有效----自觉疼痛及触痛均有所减轻;无效----疼痛基本无变化。
2消块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结块完全消失;显效----结块缩小或减少在1/2以上;有效----结块缩小或减少,但不及1/2;无效----结块基本无变化。
3综合疗效标准: 由平均其止痛疗效及消块疗效等级而得。


新修订诊断及疗效评定疗标准(2001年)
        补充完善以往诊断和辨证标准
        增加症状和体征积分及评定标准

诊断标准:
l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酸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周期、情绪变化相关,连续疼痛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
2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结块,结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
3部分病人乳头可有溢液或瘙痒。溢液多在挤压后出现,一侧或两侧乳房多个输乳孔,多呈乳汁样或浆液样,少有血性溢液。

排除标准:排除初潮前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以及乳房良恶性肿瘤。

辅助检查:钼靶X线摄片、 B超、近红外线扫描、乳腺纤维导管镜、细胞或组织学检查。

辨证参考标准
1肝郁气滞证
        主症:乳房胀痛、窜痛;乳房疼痛和/或结块与情绪变化相关;烦躁易怒;两胁胀满。
        次症:结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青年女性;月经失调,或痛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
2痰瘀互结证
主症:乳房刺痛;结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硬韧;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
        次症:乳房胀痛和/或结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月经愆期,行经不畅或伴有瘀块;舌苔腻,脉涩或弦或滑。
        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
3 冲任失调证
        主症:乳房疼痛和/或结块与月经周期或劳累相关;腰膝酸软或伴足跟疼痛;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行经天数短或淋漓不尽,或闭经。
        次症:中年以上女性;头晕耳鸣;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具2项主症+2项次症

疗效评价参考标淮
l  疼痛分级与评分0级:无触压痛,无自发痛—6分l级:触压痛,无自发痛—12分2级:自发痛以经前为主,呈阵发性—18分3级:自发痛呈持续性,不影响生活—24分4级:自发痛呈持续性,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影响生活—30分

2结块分级与评分
(1)结块硬度分级与评分
1级:质软如正常腺体—3分
2级:质韧如鼻尖—6分
3级:质硬如额—9分
〔2〕肿块范围分级与评分
l级:分布范围局限于1个乳房象限 — 3分
2级:分布范围达2个乳房象限 —6分
3级:分布范围达3个乳房象限 —9分
4级:分布范围达4个乳房象限 —12分
(3)结块大小(最大肿块直径)分级与评分
1级:结块最大直径≤ 2cm     —3分
2级:结块最大直径 2.l--5cm   —6分
3级:结块最大直径> 5cm       —9分

3全身伴随症状评分
未变(3分)改善(2分)恢复正常(1分)
情绪变化、月经异常、腰膝酸软、两胁胀满、瘀血症状(舌质、舌下脉络情况)

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
        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l00%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改善率≥90%。
        显效:改善率70%~89%。
        有效:改善率30%~69%。
        无效:改善率<30%。



(二)粉刺性乳痈(浆细胞性乳腺炎)
        临床特点为在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发病,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诊断标准
        1.多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女性。单侧乳房发病多见,也有双侧发病者。
        2.大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并有白色带臭味的脂质样分泌物。
        3.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分溢液期、肿块期、化脓期、瘘管期。初起肿块位于乳晕部,常可发生红肿疼痛,约7—10天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杂脂质样物质,久不收口。或反复红肿溃破,形成瘘管,常与输乳孔相通。若反复发作,疤痕形成,乳头凹陷更明显。
        4.红肿化脓时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辨证分型
        1.热毒蕴结证:乳房结块,红肿疼痛,脓成中软应指。伴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余毒末清证: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发时敛,或反复红肿溃破,或局部结块僵硬。或伴神疲倦怠,面色苍白,纳少寐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

诊疗计划
        (一)内治
        1.热毒蕴结证:治宜疏肝清热,和营消肿。选用柴胡清肝汤加减。乳头有血性溢液者,加茜草炭、生地榆、仙鹤草;乳头溢液呈水样者,加生苡仁、茯苓;脓成者,加白芷、炙山甲。
        2.余毒末清证:若局部红肿热痛者,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托毒,选用银花甘草汤加减;若气血两虚者,治宜扶正托毒,选用八珍汤加减。
        两型均可酌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虎杖、丹参等清热活血祛脂药物。
        3.清热败毒饮每次30ml,1日3次。清解片每次5片,1日3次。
        4.静脉滴注莲必治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以清热解毒;术后病人酌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以促进生肌收口。
        (二)外治
        1.肿块期肿块红肿热痛者,用金黄膏外敷。肿块红肿不明显者,冲和膏外敷。
        2.脓成者,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贴。
        3.瘘管期宜手术。(1)切开法适用于单纯性、复杂性瘘管,必要时配合挂线法或拖线法。单纯性瘘管可用局部麻醉,复杂性瘘管应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后,在球头银丝探针引导下,切开瘘管和脓腔。(2)挂线法适用于较深的瘘管。常规消毒、麻醉下,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后,再将橡皮筋引入瘘管,用丝线固定其两端,收紧橡皮筋并固定。(3)拖线法适合于复杂性瘘管,常配合切开法。常规消毒、麻醉下,先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瘘管,将4号丝线4—6股贯穿瘘管,两端打结,丝线掺八二丹拖入管道内,每日1次。待脓腐脱去,约10—14天拆线,垫棉压迫管腔至愈合。
        4.手术后创面,均须用七三丹或八二丹药棉嵌塞,祛腐蚀管,外盖红油膏纱布,每天换药1次。待腐脱新生时,改用九—丹或生肌散、白玉膏盖贴,或复黄生肌愈创油外敷。。
        5.酌情加用垫棉法和/或绑缚法。

疗效评判标准
        1.治愈:红肿热痛消失,瘘管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2.好转:瘘管大部分愈合,有浅在疮口未愈,或僵块未消。
        3.未愈:乳房仍有红肿热痛,瘘管未愈合,甚至范围扩大。
        
拟订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化学性炎性病变,炎性渗出细胞以浆细胞为主。中医病名称粉刺性乳痈。临床特点为在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发病,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诊断标准
        1.多发生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的女性。单侧乳房发病多见,也有双侧发病者。
        2.大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全部或部分凹陷,并有白色带臭味的脂质样分泌物。
        3.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分溢液期、肿块期、化脓期、瘘管期。初起肿块位于乳晕部,常可发生红肿疼痛,约7—10天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杂脂质样物质,久不收口。或反复红肿溃破,形成瘘管,常与输乳孔相通。若反复发作,疤痕形成,乳头凹陷更明显。
        4.红肿化脓时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辨证分型
        1.热毒蕴结证:乳房结块,红肿疼痛,脓成中软应指。伴发热、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余毒末清证:溃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发时敛,或反复红肿溃破,或局部结块僵硬。或伴神疲倦怠,面色苍白,纳少寐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数。

相关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血常规:作为入院常规;若体温超过39。C,每日查一次;瘘管期病人每一到二周查一次。
        出、凝血时间:作为手术前常规。
        脓液涂片培养:已化脓或有溃口的病人作为入院常规;炎症严重或培养有特殊细菌生长者每周查一到二次;必要时作厌氧菌培养。
        瘘管X线造影:作为瘘管期病人手术前常规。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乳头溢液涂片检查、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等。

诊疗计划
        (一)内治
        1.热毒蕴结证:治宜疏肝清热,和营消肿。选用柴胡清肝汤加减。乳头有血性溢液者,加茜草炭、生地榆、仙鹤草;乳头溢液呈水样者,加生苡仁、茯苓;脓成者,加白芷、炙山甲。
        2.余毒末清证:若局部红肿热痛者,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托毒,选用银花甘草汤加减。若气血两虚者,治宜选用扶正托毒,选用八珍汤加减。
        两型均可酌加白花蛇舌草、生山楂、虎杖、丹参等清热活血祛脂药物。
        3.清热败毒饮每次30ml,1日3次。清解片每次5片,1日3次。
        4.静脉滴注莲必治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以清热解毒;术后病人酌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以促进生肌收口。
        (二)外治
        1.肿块期肿块红肿热痛者,用金黄膏外敷。肿块红肿不明显者,冲和膏外敷。
        2.脓成者,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贴。
        3.瘘管期宜手术。(1)切开法适用于单纯性、复杂性瘘管,必要时配合挂线法或拖线法。单纯性瘘管可用局部麻醉,复杂性瘘管应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后,在球头银丝探针引导下,切开瘘管和脓腔。(2)挂线法适用于较深的瘘管。常规消毒、麻醉下,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后,再将橡皮筋引入瘘管,用丝线固定其两端,收紧橡皮筋并固定。(3)拖线法适合于复杂性瘘管,常配合切开法。常规消毒、麻醉下,先用球头银丝探针探查瘘管,将4号丝线4—6股贯穿瘘管,两端打结,丝线掺八二丹拖入管道内,每日1次。待脓腐脱去,约10—14天拆线,垫棉压迫管腔至愈合。
        4.手术后创面,均须用七三丹或八二丹药棉嵌塞,祛腐蚀管,外盖红油膏纱布,每天换药1次。待腐脱新生时,改用九—丹或生肌散白玉膏盖贴,或复黄生肌愈创油外敷。
        5.酌情加用垫棉法和/或绑缚法。
        (三)预防与护理
        1.婴儿出生后,若发现有乳头凹陷,应及时予以纠正回复。
        2.避免穿紧身上衣及配戴过紧胸罩,以免使乳头凹陷。
        3.经常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并避免异物阻塞输乳孔。
        4.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炙煿食品。
        5.发病后应积极治疗,形成瘘管后宜及时手术,以防止病变范围扩大、病情加重。

疗效评判标准
        1.治愈:红肿热痛消失,瘘管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2.好转:瘘管大部分愈合,有浅在疮口未愈,或僵块未消。
        3.未愈:乳房仍有红肿热痛,瘘管未愈合,甚至炎症范围扩大。

质控评判标准
        1.治疗效果:治愈率86.5%,好转率13.95%。
        2.住院天数:单纯性瘘管或病变范围小于乳房一个象限   平均27.68天。
               复杂性瘘管或病变范围大于乳房一个象限   平均89.59天。
        3.住院费用:单纯性瘘管或病变范围小于乳房一个象限   平均4491.75元。
                    复杂性瘘管或病变范围大于乳房一个象限   平均14199.14元。
        4.药占比例:29.21%。


(三)乳痈(急性乳腺炎)
诊断标准
        1患者多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
        2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口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患侧腋下可有淋巴结肿大疼痛。
        3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分型
        1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块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舌苔黄腻,脉洪数。
        3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水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舌苔薄,脉弱无力。

诊疗计划
        (一)内治
        1气滞热壅证: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萎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黄连解毒场合透脓散加减。
        3正虚毒恋证:益气养荣,托毒消肿---托里消毒散加减。
        4清热败毒饮每次30ml,1日3次。清解片每次5片,1日3次。
        
        (二)外治
        1初期:手法按摩,排出积乳;金黄膏外敷。
        2成脓期:取脓肿最低位,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切开排脓。
        3溃脓期: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提脓引流,外敷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或复黄生肌愈创油外敷。
        4溃后出现乳漏征象或有袋脓现象:患侧脓腔处用垫棉法加压缚紧,使腔壁粘合。
        (三)静脉用药:如患者发热或乳房部红肿疼痛明显,加用莲必治,清开灵等滴注。疾病后期乳房部形成僵块或疮口愈合缓慢,加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滴注。

疗效评判标准
        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2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
        3未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拟订乳痈中医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

诊断标准
        患者多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
        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口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患侧腋下可有淋巴结肿大疼痛。
        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分型
        1、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块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舌苔黄腻,脉洪数。
        3、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水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舌苔薄,脉弱无力。

相关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B超:一周内
        血常规:当天
        切开排脓后,脓液培养十药敏:三天
        必要时做乳房钼靶摄片或乳房CT
        如患者夹有其他脏腑疾病,则须做相关检查

诊疗计划
        (一)内治
        1气滞热壅证: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萎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黄连解毒场合透脓散加减。
        3正虚邪恋证:益气养荣,托毒消肿,托里消毒散加减。
        4清热败毒饮每次30ml,1日3次。清解片每次5片,1日3次。
        
        (二)外治
        1初期:金黄膏外敷。
        2成脓期:取脓位最低位,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切开排脓。
        3溃脓期: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提脓引流,外敷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或复黄生肌愈创油外敷。
        溃后出现乳漏征象或有袋脓现象:患侧脓腔处用垫棉法加压缚紧,使腔壁闭合。
        (三)静脉治疗:如患者有发热等不适或乳房部红肿疼痛明显,莲必治,清开灵等滴注。疾病后期,乳房部形成僵块或疮口愈合缓慢,黄芪,丹参,红花等滴注。

疗效评判标准
        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2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
        3未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质控评判标准
        1、治疗效果: 治愈率:89%;好转率:11%
        2、住院天数: 单纯乳痈:13天,传囊或乳漏:45天
        3、住院费用: 单纯乳痈:2500元,传囊或乳漏:7500元
4、药占比例: 单纯乳痈:37%,传囊或乳漏:3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急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浆细胞性乳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
浆细胞性乳腺炎影像表现
顾伯华 > 学术观点
不同时期的乳腺炎的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