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眠症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

失眠症患者“昼不精,夜不瞑”状态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

The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the State of Zhou Bu Jing & Ye Bu Ming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作者】 齐向华

【导师】 张洪斌;

【作者基本信息】 山东中医药大学 , 中医内科学, 2004, 博士

【摘要】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欠佳。失眠症以其发病率之高和严重的白天功能下降,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中医对失眠的研究,存在着睡眠理论研究的停滞;临床只追求患者的“安神”疗效,忽视整体紊乱的调整;对失眠症产生的机制缺乏深入研究等不足,造成了失眠症的治疗没有突破性进展。在导师张洪斌教授指导下,本研究系统复习了古代失眠理论,统计其中与失眠相关联的中医证候,形成对失眠的整体认识。结合现代睡眠研究成果对这些证候分析,发现内在的联系:用中医病因理论分析“昼不精,夜不瞑”的原因。临床研究用Epworth困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中医证候量表和体质量表,对失眠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对比;并用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失眠组“昼不精,夜不瞑”相关因素的关系。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睡眠是人体“广义之神节律性的自然体现”:失眠患者是“昼不精,夜不瞑”紊乱状态的理论认识。“昼不精”表现为白天精神萎靡、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和思虑过度五类证候;“夜不瞑”表现为夜晚“终夜不寐”、“忽寐忽醒”、“神魂不安”三种形式。用中医基础的五神、情志失调和体质理论,对失眠症的特定易感因素、促成因素和维持因素进行分析,奠定了失眠机制认识的新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显示与正常的“昼精而夜瞑”相对,失眠患者处于的是“昼不精,夜不瞑”的状态;“昼不精”表现为多种中医证候的重叠,中医证候与失眠的形式相关;体质之间的失眠发病和中医证候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认识的新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打下了基础。 还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症
艾灸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文献评析
思辨是关键
从肝论治失眠症
失眠症郁闷不舒状态临床用药规律探析
降糖又治并发症,交泰丸治疗糖尿病取得良好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