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翻过这座山,前面就是平地
我的父亲母亲系列(之一)
人生:翻过这座山,前面就是平地
讲述人:文杰
写作者:卓尔
漫画/余宁山
一“照”钟情
父亲母亲的生日我是记得的,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我不知道,也从未听他们说起。至于结婚时的情景,家里更无一点纪念的痕迹,父母甚至连一张年轻时的合影都没有。小时候我参加过亲戚家儿女的婚事,在湘西是有一整套的仪式的,我曾经好奇地问过我妈,“你是怎么出嫁的?”可她居然轻描淡写地说:“嫁就嫁了呗。”至今,我也想像不出父亲母亲的成亲场景。不过家里有两件东西让我印象很深,一是一把剪刀,二是一面镜子,小时候,我只要拿这两样东西在手上,不论是曾祖母、祖母还是爸爸,都会发出警告:“你莫弄坏了,那是你妈的陪嫁!”那把剪刀、那面镜子如今还在,或许只有它们才清楚父母的结婚场景。
父母年轻时没有合影,但相册里有两张他们各自的单人照,母亲梳着两条大辫子,刘海十分整齐地快遮到眼睛了,大大的眼睛,小白圆领的衣服衬着一张带点羞涩微笑的脸。小时候我和妹妹常常对着照片比较谁更像母亲一点,父亲总会插上一句:“你俩都没你妈年轻时好看。”旧照片里的父亲也是帅得不行,一头浓密的头发,挺拔的鼻子,父亲一米八的个子,说起年轻时的父亲,母亲总是说:“瘦,像根竹竿。”可父亲年轻时曾是体育老师,我怎么也想像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瘦。
父亲很小时候便没了父亲,与曾祖母、祖母相依为命,祖母是小县城里知名的老师,父亲中师毕业回家教书。母亲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外婆生下她后甚至没有多少力气带她,她是在哥哥姐姐们的呵护下长大的。我的两个舅舅曾是老师,虽然我不知道父亲母亲是怎样认识的,但我想他们的相识肯定与祖母、舅舅都是老师有关,可以肯定的是那两张单人照便是他们认识前互换的礼物。“爸爸妈妈肯定是‘一照钟情’。”我和妹妹向父母求证时,他们都只笑而不答。
知识改变命运
父亲年轻时在张家界(当时叫大庸)一所小学当老师,母亲初中毕业,婚后在龙山县城郊一个生产队务农。“那时候你爸爸回家一趟要走一天的山路。”可不管怎么辛苦,回家总是父亲的期盼,家里除了母亲,还有曾祖母、祖母。我出生后,父亲调到龙山县华塘坝的一所中学,离家近了,父亲每周都回家,他回校时,我总是跟他的脚,很多时候我都成功地跟他到了学校并住上一星期。在父亲的学校里比在家好玩得多。他教我打球,带我一起到附近的田里摸田螺改善伙食,和同样“跟脚”住在学校的同龄孩子捉麻雀,如今那些时光像在童话里。
随着我们姐弟三人的出生,如何吃饱穿暖成了父母的追求。父亲会到河边挑石头,从河边挑一方石头到马路边,可以挣一块钱;冬天,母亲会到收过的白菜地里挖菜根,泥糊糊的菜根拿到河里洗干净可以喂猪。春天打猪草、夏天捡煤、秋天捡谷子,我和弟弟妹妹也常常做各种事,不过,我们做这些事总是有报酬的,不管怎样节省,一毛、五毛的零花钱,父母总是在我们做完这些事后付给我们。
日子在求温饱中熬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政策让父亲看到了人生的曙光,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1978年便以全县最高分考上中央民族学院(现在叫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年,我正好上一年级,全家欢天喜地地准备着父亲上北京,以至于我启蒙这样的人生大事都湮没在那一片欢天喜地里。
父亲上北京后,母亲支撑起全家,两个老人、三个孩子,母亲挑上了双肩。
每天天微微亮,母亲便起床,第一件事是挑水,两大桶水注满水缸,接着做早饭,上工。面朝水田背朝天辛苦一天后,晚上是没完没了地剁猪草。剁完猪草,母亲还要接着纳鞋底,不论日子多么艰苦,大年初一,全家都能穿上母亲做的新棉鞋,我们三姐弟,还会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衣服。
父亲上北京读大学后,为了节省路费,第一年春节没回家。邻居们有意无意地对着我们姐弟开玩笑:“你爸爸没回家呀?不会不要你们了吧?”话传到母亲的耳朵里,母亲笑笑:“他要是做陈世美,我就带着他们三个上北京告状去!”话是这样说,但母亲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焦躁,以至于我们犯一点小事,她都会动手揍我们一顿。曾祖母时常警告我们:“不要那样做,不然‘铁匠’来了!”“铁匠”是曾祖母给母亲的绰号。
父亲每周都有信来,我记得很清楚,信的开头总是“太太、妈、金菊及三儿”,“太太”是他依了我们对曾祖母的称呼。给父亲回信总是我们三姐弟的事,而执笔的总是我。我总是先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再写母亲的交代,最后为妹妹、弟弟捎上几句他们对父亲要说的话,祖母的回信是自己写的单独的一张纸。给父亲回信的那个晚上往往是我们一家最为热闹的时刻。
虽然书信不断,但母亲揍弟弟的次数越来越多。祖母也面临退休,在那个时代,老人退休家里人是可以顶职的,母亲想顶祖母的职跳出“农门”,可是母亲只是初中毕业。这时候,母亲做出了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决定:拿起书本学习,考中师!
“你爸爸考得起,我也考得起!”母亲咬咬牙对我们也是对自己说,“翻过这座山,没准就是平地。”我记得她背古文、学函数,很吃力。家里来了一个有学问的亲戚,她也不放过请教。那一年,母亲夜晚再没有剁猪草、纳鞋底、踩缝纫机,虽然1980年过年我们没穿新衣、新鞋,没有吃上腊肉,但母亲成功了!她翻过了挡在她人生前的一座大山,考上了中师,终于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大学毕业后,父亲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湘西一所大学教书,母亲到了大学的附小教书。培养我们三姐弟成才成为他们人生的新征程。
幸福靠自己奋斗
“爸爸妈妈没什么能耐帮你们,你们要靠自己!”从小,父母就在我们三姐弟耳边放话。而我们从父母人生中看到的事实便是“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我们和妹妹、弟弟都拼命读书,“只要是读书,我们都供!”父母说到做到,我们三姐弟相继上大学,又相继读研究生,父母没让我们在学习期间吃一点苦,甚至,我在工作后,父亲还鼓励我:“你考博士啰,我供你。”
父母在鼓励孩子读书上毫不吝惜,但对自己的生活却吝啬到了极点。在我印象中,家里从来不到外面买熟食、下馆子,包括早餐,都是母亲早早起床做馒头,以前,家里没有冰箱的,当天做当天吃,直到现在,父亲母亲还是吃自己做的早点。家里的剩饭剩菜从来不允许倒掉,哪怕菜碗里只剩下一点点油星子也要留到下一餐混在新鲜菜里。就是现在,父亲母亲还是极其节俭,我们三姐弟给他们买的衣服,只是整齐地挂在衣柜里,身上穿的总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旧衣,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又没有破烂,为什么不能穿了?”
除了学习,父母对几个孩子也是极其吝啬的,不论是结婚还是买房,父母都一视同仁地不给一分钱。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工作了,靠你们自己!”不过,对于孙儿辈的学习,父母却十分慷慨,谁得了一百分,谁获了奖,谁成绩到了前几名,谁考上了重点学校,统统重奖!
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我一生的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琐忆
我的前半生 【 自传体散文 】
各种中国人亲戚称呼图
老屋里的父亲母亲
散文||怀念母亲
沙漠草:我的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