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谁多事 种芭蕉
杨杉 供图
晓 寒
还在乡下的时候,我在屋畔的小河边种有一株芭蕉,仲夏来临,天光日长,溽暑难消,芭蕉一身婆娑,蕉影玲珑,带着水的呓语,映着老式木窗,便觉有风起于长叶之上。
芭蕉虽是外来物种,但引进栽培的历史久远,《列子·周穆王》里就有“芭蕉失鹿”的记载。从晋代开始,特别是到了唐宋,芭蕉越来越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成为诗词中的常客。
李清照有一首写芭蕉的词,叫《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是谁在窗前种下芭蕉树?开篇这一问,有无奈、有悲伤、有埋怨,甚至还有几分恼怒,为整首词定下了感情基调。芭蕉在窗外肆无忌惮地张开,如扇的叶子交叉纠缠,墨绿映着嫩黄,遮蔽了异乡陌生的庭院。这一阕咏物,看似不紧不慢地道来,实则暗含了词人的情绪,为下一阙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下阕写的是一个深夜的画面。三更时分,雨下起来了,打在芭蕉叶上滴滴答答地响。风叩窗帘,雨打芭蕉,对这样的声响,南方人早已习以为常。可词人来自北方,心思细腻,对这样的声音便格外敏感,于是披衣起床,伫立窗前,面对黑夜,任这种冷清把自己一点点包围,一点点契入内心。
这首词是建炎三年(1129年)词人南渡时所作。独自漂泊异乡,漫漫长夜,面对一庭芭蕉雨,内心不由得波涛起伏。想起已经离世的丈夫、铁蹄蹂躏下的家园、岌岌可危的时局以及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黍离之悲、丧亲之痛、命运之薄,这些复杂的情感,一齐涌上心头。
清代诗人郑板桥有一首《咏芭蕉》:“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这首咏物诗,调子也是感伤的。芭蕉已老,也可以说是相思已老,经受雨打风吹,便愈加哀愁。
文人对芭蕉的感情是复杂的,既爱,又怜,又怨。韦应物有“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的句子,而写在芭蕉叶上的诗,往往都带着愁绪。清人蒋坦在《秋灯琐忆》里有一则记录:“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阴,荫蔽帘幙。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复不浅。”个中道理,和王国维说的一样:“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实在怨不得种芭蕉的人。
看看宋代诗人赵时韶的《芭蕉》,便更加确证了这个道理:“摇摇如扇叶,风颤午窗阴。素不生枝节,人皆见赤心。”多好的芭蕉,简单朴素,心扉敞开,一眼看得分明。于鹄在《巴女谣》中也写到芭蕉:“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全诗像一个电影镜头,既有动感,又有色彩,活泼俏皮,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在这里,芭蕉一洗竟日的忧愁,变成了枝叶招展的路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清照后期创作风格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原文翻译赏析视频-(宋)李清照作品
【原】蕉窗夜雨
芭蕉夜雨
宋·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代最丑词人得意之作,读来句句似曾相识,堪称“抄袭”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