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所谓“高冷”

相比所谓的“高冷”、不喜欢主动与人打交道,我更害怕我的孩子成为人云亦云的小孩

所谓“高冷”

  庞洁

  有次幼儿园老师说我儿子是一个“高冷”的小孩,我当时略吃惊,以为他不合群。后来老师说,他和小朋友处得挺好,但是如果别人不找他,他好像有点“内向”,也不愿意主动找别人玩,自己一个人玩得也特别投入。

  我松了口气,笑笑说,这样也很好呀。

  我很欣赏老师可以耐心挖掘每个孩子的特质加以培养或引导,但是,我不喜欢“内向”“外向”这样的标签。当这样简单的标签贴在一个人身上,尤其一个孩子身上时,绝大多数时候是不合理的,性格的“内向”或者“外向”只是某种特点,相比螺旋状的成长轨迹,这种简单而粗率的特点又是多么不值一提。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了一个词叫“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作为成年人,我十分缺乏的正是“钝感力”。但我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美好的“钝感”,所以当老师像随便说笑一样说起千哥的邻桌小孩哭着举报千哥不理他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担心的是那个对周围人事过于敏感的小孩。而且,我能想象得到千哥因为自己的“高冷”惹哭小朋友而全然不知的一脸懵懂。迟钝儿童欢乐多,确实有道理。

  我在想,这种钝感力从哪里来的呢。一部分可能源自他的专注,他从小玩游戏都很专注,他在一岁前都可以独立玩耍很久。第二就是良好的安全感的建立,我母乳喂养孩子至两岁三个月自然离乳,孩子和我都很享受这种亲密时光,也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告别时光,我中途上班、出差,包括暑期送他回老家,他从未因为“告别”而哭过。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即使是需要调整,但我的反应是欣慰大过担心。“欣慰”仅仅是因为这个孩子太像我还是我太自以为是,从来不认为自己成长中的那些受挫会引来负面的问题。有时候成全一个人的,不是一个人的优点,恰好是他的局限。当我在后来的某一天,突然不再为各种或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困境而烦忧,恰好是自我生活状态最佳的时候,因为我已经接纳了那个有很多缺点的我。那么,我更应该接纳一个天真懵懂的孩子,爱他而不是苛求他,关注他而不是定义他。

  有一段时间我过于焦虑,买了一大堆的育儿书籍堆在桌上,硬着头皮翻了几页后实在看不下去。它就如同讲授文学原理,让一个毫无天赋的人觉得学完这本书是不是就可以当作家啦。当然不是。如吾友陈思呈所言她反对操作性很强的育儿书:“它们忽视了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幽微,它们小看了成长的神出鬼没。而教育,其实是非常细节化、非常个人化的,难有简单的、必然的规律可言。”

  我们自己身上最糟糕的部分有没有可能在孩子身上都呈现出来?有,太有可能了。我想,作为耐心程度一般,自我管理能力也一般的父母,比如我,我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比如,我喜欢阅读,就利用一切时间读书,而不是催促孩子你快去读书呀。努力做好自己,悦纳自己,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成长参照物,我的目标并不远大,就是他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哪怕稍微表扬一下妈妈,也足够令人骄傲呀。

  “高冷”无疑是这几年网络社会给内向者赐予的一个高大上的词,似乎一下子把那种很不讨喜的高傲冷漠给自动升级了,如果说“冷漠”是批判一个人不近人情不谙世事,那“高冷”简直就是夸赞一个人身上的无尘世烟火气,简直是一种时髦的品质。于是“成为一个高冷的人”一时还成了潮流,高冷范儿的明星拥趸更多呢。相比所谓的“高冷”、不喜欢主动与人打交道,我更害怕我的孩子成为人云亦云的小孩。

  我有时候心想,中国人深受“社交”这个词的祸害,无论什么阶层什么职业的人,出了社会,都会强调社交的重要性,是否会社交甚至成为一个人是不是成功的一项标志。

  相比“会社交”,很多时候是无用的社交,不如多鼓励孩子,也是鼓励自己,学会“做自己”,这比喜欢社交的人绞尽脑汁编段子要困难很多。有的人享受“人生如戏”,过于强调演技;有的人则把最精湛的那部分自我,留给灵魂孤独的自己,像我们小时候,一个人坐下来安静地玩耍,便已经获得了全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庭教育是重要呢重要呢重要呢还是不重要呢?
提高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技巧分享
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培养孩子专注力的
新闻哥吐槽: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都有一部血泪史,但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2017.10.21
​【六一与光同尘】♡
好的教育就是少啰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