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良知能“公是非”

致良知专栏16

致良知能“公是非”

  青山闲人

  世之君子唯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聂文蔚》

  今译:这世上的君子,唯有达到“致良知”的境界,就能够自觉地做到,公正地处置是非问题,平等地对待好恶问题,看待别人如同看待自己一样,看待国家的事情如同看待自己的家事一样重要。

  当一个人实现了致良知,他会具有一种怎样的大情怀呢?

  阳明先生告诉你八个字:“视人犹己,视国犹家。”

  阳明先生是这样教导别人的,也是这样坚持和坚守的。

  1519 年六月十三日,当宁王朱宸濠利用自己 43 岁生日之机突然在南昌举起反叛大旗时,作为南赣巡抚的阳明先生原本是可以置之度外的。其一,自始至终,朝臣并未将平叛的指挥大权授予他;其二,当时的正德皇帝已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准备御驾亲征,过一把打仗的瘾。在这种情形下,阳明先生完全可以选择当一个旁观者和避让者,坐等皇帝的到来。但是在良知的主导下,阳明先生并不是立足于一人一家的安危来考虑的。他想到的是,一旦宁王的叛乱目的得逞,国家必将陷入分裂,整个社会至少南中国将处于大动乱之中,届时,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基于此,阳明先生毅然扛起了平叛的大任,率领二万多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马向宁王的十万叛军发起了攻击。

  七月二十六日,当阳明先生指挥的地方游击队生擒了宁王朱宸濠时,宁王笑着问道:“这是我朱家的事,王都堂为何如此费心呢?”阳明先生望着夕阳下炊烟袅袅的村落,淡淡地回答说:“谁当皇帝,确实是你们的家事。但如果任你胡来,恐怕千万人、亿万人都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为朝廷命官,我的职业良知告诉我,‘天下之心皆吾之心也’,既然天下百姓都反对这场战争,都不愿意遭受战火离乱之苦,那我就必须操心这件事!”

  致良知者必有大爱!

  阳明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一点。

  今诚得豪杰同志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养,去其自私自利之蔽,一洗谗妒胜忿之习,以济于大同。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聂文蔚》

  今译:现在,如果真能得到一批具有英豪之气的同志的匡扶帮助,共同彰明良知的学说于天下,使天下的人都懂得自觉地实践良知,相互帮助以安心养神,去除自私自利的毛病,清除诽谤、嫉妒、争强好胜和脾气暴躁的恶习,以实现天下大同。

  阳明先生一生,最高的理想和最美的愿景是什么?

  答案就在上述这段话中:“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

  这个美好的愿景如何实现呢?

  阳明先生清醒地认识到:关键在人!在于能够得到一批豪杰同志的扶持匡助!何谓同志?《礼记》有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国语 · 晋语》有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阳明先生在这里讲的同志,就是指志向、志趣相同的人。

  何谓豪杰?就是才智出众、心力强大的人,就是认准了一个目标而勇敢前行不退缩的人,就是为了弘扬某一思想和学说,不怕嘲笑、不惧诋毁、不畏打击的人。

  在阳明先生的诸多同志中,堪称为“豪杰”的有聂豹(聂文蔚)。这个聂豹,生于 1487 年,卒于 1563 年,江西永丰人。他在 1526 年的夏天,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察福建,借机渡过钱塘江到余姚拜访阳明先生,就心学问题作了详尽的探讨,可谓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但当时,聂豹并未正式拜阳明先生为师。

  一直到 1532 年,也就是阳明先生死后的第四年,聂豹才在阳明先生的亲密学生钱德洪和王龙溪的见证下,摆香案祭祀先生,正式行拜师之礼。从此,聂豹自称阳明门人,到处宣扬阳明心学。而最能体现他的坚定性和坚韧性的,就是他针对当时世人非议、诋毁阳明心学的情况,发出了一声狮子吼:“与其尽信于天下,不若真信于一人。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

  ——《王阳明全集·语录三·陈九川录》

  今译:你心中的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己的准则。

  自从阳明先生从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中摘出“良知”这朵美丽的花后,良知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丰富之中。

  良知虽美,它的功能和功用究竟如何呢?

  阳明先生回答得很明确:“良知就如同佛教说的‘心印’一样,真的是人生的试金石、指南针!”

  那是 1520 年的春天,一个名叫陈九川的学生为了尽快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不辞辛劳来到了赣州,再次向阳明先生请教:“这段时间,我的学问功夫虽然有些长进,但却很难找到那种稳当快乐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阳明先生微微一笑说:“这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一个诀窍。”

  九川的眼睛突地一亮,着急地问道:“这个诀窍是什么呢?老师,您赶快传授给我吧!”

  先生说:“这个诀窍就是致知,这‘致知’两个字,真是千古圣人传承的秘诀,你能懂得这个,就达到‘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境界了!”

  九川追问:“可我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先生说:“很简单啊!你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己的准则。你的念头想法只要一产生,它就能自发地、准确地给你衡量出来。对的就知道是对的,错的就知道是错的,一点也隐瞒不了。你只要不欺骗自己的良知,老老实实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那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能够在你的心中存养,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便会从你的心中去掉,到这个时候,你的心也就稳当快乐了!这,就是格物的真诀窍,就是要像扫地一样,时刻注意扫除自己心中物欲的灰尘;这,就是致知的实功夫,就是要像爬山一样,不断地向着良知的最高境界攀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谏官周怡75】谈“格物致知”
传习录【一百八十二】
王阳明教你不再做“低头族”
道德经详注第四十五章
《致中和》
阳明精华语录(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