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乡的大塘
刊发日期:2020-03-04 语音阅读:

◇李田清

家乡的大塘,在我脑子里是那么的清晰。生活在异乡,我时时记着这口伴我度过了少儿时代的大塘。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无情的岁月在大塘上刻下了沧桑的印记,可我那颗爱着、恋着、想着大塘的心依然是那么真、那么纯、那么年轻!

大塘名为涵笏塘,位于湘南古村久安背,修筑于1833年,距今近两百年历史了。大塘占地二十余亩,形如半月,因为面积很大,所以久安背人都习惯称之为“大塘”,而知道它真名“涵笏塘”的却很少。

我的少儿时代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大塘清澈如镜。天晴日,太阳俯照,微风徐来,水波粼粼,如珍珠般闪闪发亮、光芒四射;阴雨天,细雨霏霏,塘静如磬,毛鸭群群,悄然划过,仿佛云朵飘逸;夕阳西下,霞染碧翠,劳作的人们伴着牧童的悠扬笛声,三三两两行走在回家的塘埂上。

闻名遐迩的“国宝”久安背翰林祠就静静地伫立在大塘前,倒影在平静的水面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时而折射出粼粼波光,时而荡起微漾波澜。翰林祠因大塘的水才有灵气,大塘因翰林祠的映影才有生机。

我家就住在大塘前、翰林祠旁。在童年的记忆中,不论春、夏、秋、冬,门前都会传来再熟悉不过的响声——捣衣声。那时,久安背家家户户没有自来水,全靠到燕子岩至大塘这条水渠,以及到水质清澈的大塘两岸洗衣。妇女洗衣服喜欢用木头做的槌棒,右手拿着槌棒上下拍打,左手将衣服不停地翻转。虽然没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种壮美,但也有几分那种诗意。

大塘上建有四个码头,人们为方便洗涤,在码头上架起了两条长长的石条,搁着几块方方的青石板。日子久了,这些石板被磨得光洁如玉。

每天清晨,星星还在闪耀,大塘便从万籁俱寂中醒来。“梆、梆、梆”起起落落的槌棒声,节拍似的拍打着大塘,也拍打着整个院子。

大塘,是女人的大塘。女人们整天泡在这里,搓呀,捶呀,揉呀。她们家长里短,叽叽喳喳,此起彼伏,老远就听到她们的嬉笑声,有数落丈夫的,有抱怨孩子的,更多的是绘声绘色说着女人的事,努嘴、挤眼、讥笑,什么表情都有。她们一边说笑,一边揉搓捶打,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洗去一天的辛劳。

大塘,不光是女人的大塘,也是孩子的大塘。我们一个个光溜着屁股荡漾在水中央,岸边婶婶、姐姐们排成一排,搓着衣,不时地掀起一道道浪花逗乐我们。

这时,我双手双脚轻轻划动着,悠然地仰在水面上,仰视着无际的蓝天白云,心无杂念地享受着大自然这份宁静、安逸,聆听着知了伴奏,鸟儿歌唱。

突然,一股水浪打破我沉静中的陶醉。伙伴们开始了欢快激烈的水仗,时而潜入水底,时而一跃而上,大家用手掌相互击水,一股股水流如水枪喷射,让人无法睁开双眼。顿时,水花四溅,笑声一片。大塘给每个久安之子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太阳落山了,人们陆续搬出竹椅、木凳,安放在塘边,摇着蒲扇出门纳凉。大塘四周,凉风习习,青蛙开始鸣唱,“咕、咕、咕”地叫着,两个腮帮子像鼓一样。螳螂在周围的草丛里爬来爬去,蛐蛐也在“叽叽、喳喳”地叫唤。

月亮升起来了,那么亮,那么美,把一片银光洒在大塘上。塘水微漾,银光点点。人们三三两两,徜徉在塘头堰角,悠闲地跷着二郎腿眯着眼睛闲聊。这时,一切都仿佛凝固了,塘里的鱼儿悠闲自乐,只是偶尔发出拖草吃食的细微声响;头顶的月亮恬静安详,挂在天空一动不动,似乎也在聆听大塘的故事。

我和小伙伴们躺在塘埂上,手拿着柳枝,面朝天空,不停地数着星星:“一、二、三……”稚嫩的声音,伴着知了的歌唱,显得那么优美,那么天真。那种兴致,着实难以忘怀。

“初九挖塘孔(开塘),十一逮雄孔(抓鱼)。”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九,是大塘开塘放水的日子。万清伯点燃一支香烟,脱下鞋子,扎起裤腿,捋起袖子,下塘挖塘孔放水。还不到一分钟时间,只见他口里丝丝吸着冷气,战战兢兢,已然站立不稳。那种感觉,似有一把锐利的冷箭穿过了皮肤,穿进了肌肉,穿透了胫骨,一直到达骨髓深处。

捉鱼是最激动人心的。经过两天两夜放水,塘里的水愈来愈少。只见鱼儿们拥挤在一起,蹦蹦跳跳,有的专往淤泥里钻。

农历十二月十一日的一大早,村里便会通知每户派一个主要劳力下大塘捉鱼。大家听到捉鱼的通知,个个都非常兴奋,争着要去。不过,每户只能去一个人。

这天,是久安背男女老少最快乐的日子。上千人卷起裤脚、衣袖,赤着脚,坐在塘埂上,一边看热闹,一边等待鱼捉完后,下塘捉些小鱼、小虾,捡些螃蟹、塘螺。捡漏得来的小鱼小虾,全归自己,在那个年代,其诱惑力可想而知。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鱼抓完了,大家可以下塘了!”话音刚落,人们一哄而上冲进大塘。二十亩宽的大塘里黑压压挤满了人,场面极为壮观。

我和其他小伙伴一样,腰上系着一个小鱼篓,卷起裤管,赤着脚趟在淤泥里。泥没过了膝盖,脚和手冻得发红发紫。我跟在大人后面,把手伸到水里,贴着泥巴,手指一摸一抓的,把小鱼小虾捉放进自己的鱼篓里。那时,我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小毛孩,一会儿全身就沾满了鱼腥的泥巴。

捉上来的鱼,全村按人头分,人人有份,户户有鱼,皆大欢喜。人们把大点的鱼或煮熟做成鱼冻,或烘干做成鱼干,用于正月里待客。小一点的煮了,吃新鲜。这几日,久安背家家都飘有鱼香。

大塘的记忆,有如一杯浓浓的美酒,时间越久,就越是芬芳四溢,香醇醉人。我们柏庭公后代,无论路远路近,都应经常回来看看大塘,就像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因为,每个久安之子都无法忘怀大塘的慈祥,大塘的恩泽。

(作者系宁远人,现居贵州凯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抓鱼 | 叶俊帆(四年级)2021.7.31【ⒶⒶⒶⒶ】
村里洪水三个月未退尽,养殖户说淹一次亏10多万元
那山·那水·那人
2023 | 生活流水账(36)
精明养殖户用大鱼养小鱼 养鱼22箱 净赚22万
怎么钓翘嘴鱼小编把一些经验教给你,让你很轻松就会有收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