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测海的仪式(各书己见)

——长篇小说新作《地方》简评

  何纯

  《地方》是蔡测海先生长篇小说“‘三川半’三部曲”的第三种态度。

  满天繁星,无比荣耀。

  在所有关于“仪式”的论述中,我比较在乎“象征符号”的说法,盖因仪式的本质就是一种象征符号,且是通过这种象征符号来传递、分享意义和情感能量,更与社会形态与交流勾连在一起。而在小说所建构的时空场域中,仪式就是将人物、故事、语言、动作、姿态等符号嵌入到仪式的过程中,即仪式化。

  在《地方》中,“象征符号”也就是“仪式化”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的。

  一是拟名,即赋予“某”以称谓、符号。全书开篇于“守世”,收束于“盗名”。而“守世,就是守名字”,与之相对,“失名,又成蛮荒”。因此,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川河流、器件饰品,作者在取名上是花足了心思的,其用意就在于“万千名字在册,把世界读明白”。以人物而言,村长村的“村长”、力大无穷的“使劲”、美与善化身的“雨”“露”、还有“右派”“诗人”,领导叫“指示”也叫“仁宽”,均有象征的意义,是一个时代一种事物的标记或表征。即如动物的牛吧,“公社是一头黄牯牛的名字,合作化是一头黑母牛的名字,那头断了角的老黑牛叫土改,还有牛,叫跃进……这一系列的名字摞在一起,构成的居然是历史的延展、万物的变化和世情人情。罗斯布勒认为:“任何形式的仪式都是一种传播。”而蔡测海以小说这种“传播形式”,以名字这种“象征符号”,艺术地传递了“最基本的信念与价值”。

  二是隐喻。美国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乔治·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说道:“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非同寻常。”在《地方》中,除诗化的语言修辞外,其“诗意的想象”也是大胆、丰富亦是美丽的。雨为了省下自己的一份口粮留给村长男人与女儿露而远走“明朝”,走时在菜园中埋下了一只绣花鞋。这只绣花鞋不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连接着诸多善意的具象,如村长在中秋夜喝着冷水而将购得的月饼送给知青,以及将被偷的缎被说成是“送”,无不是绣花鞋内涵的投影。而且,这只绣花鞋更构成了《地方》中的“奇观”——“雨说,露儿,你去把绣花鞋种在菜园里,它会长出你要的。”“雨想要一条河,就有了一条河。想要河上有一根木头,就有了一根大木头。人乘木头,流水会送你到远方。”不仅如此,它还能香飘四季、福泽乡野;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勾连,表达出人生的际遇以及人们对正常的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三是神话。蔡测海这位出身于有着巫傩传统之地的汉子还有一股魔性,他能生产神话,生产出“一个关于各种活动、人物、冲突力量的世界”。

  村长是这样出生的: 女人踩上长满青苔的石头,滑倒溪水中,才叫肚子疼。水中临盆,一溪血水,产下一男孩,那顽孩,由水中爬起,自用指甲掐断脐带,如蛙跳上岸,叫,娘,快上来,莫让湿了衣服。在某种程度上,仪式化也就是巫术化。卡西尔曾在《国家的神话》中认为,现代文化中充满了某些神学的东西,这种“神学的东西”就包括神话、仪式、巫术等。明明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亦可以说成是乡土叙事的小说,为何夹着些精怪的情节和细节,难道这湘西汉子身上真个负载了屈原笔下山鬼的遗传,或是这地方本就是山鬼的故乡?仔细揣度,大约还是因了仪式感或仪式化——人们通过仪式实现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还能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正是怀着一份虔敬的端庄的仪式感,蔡测海才建构了“这一个”属于底层的民间的“地方”,尽管这个地方在色彩上有些驳杂,在神态上有些恍惚,在意境上有些神秘,尽管这个地方的时间是主要包括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在内的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没少饥饿和“铁喇叭”的聒噪,却也是一个更多温和的地方,多的是善良,多的是信仰,是一个“蛙在鸣,鸟在叫,鸡在觅食,人在劳动”的“忠诚地厮守生活”的地方。地方的温和无疑是源自于作家的温和。蔡测海的态度是温和的,语言是温和的,一如山间小溪,不喧不闹,潺潺自流。如此,《地方》的叙事,正应了沈从文所言,“神圣的伟大的悲哀不是一把眼泪一摊血,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也因为如此,比照《地方》中“吃饭是一种仪式,吃饭是一种尊严”来说,于蔡测海先生而言,创作是一种仪式, 创作是一种尊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绣花鞋
千姿百媚的绣花鞋
一双绣花鞋
美丽的绣花鞋让您足下生辉
【中英文艺家在线】从蔡一鸣子女捐款说起丨古梁
瑶族绣花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