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季进补要补而不峻防燥不腻
刊发日期:2021-10-06 语音阅读:

秋分之后,气候逐渐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有时气温仍较高。中医认为,热能伤津、伤气,燥胜则消耗津液。专家提醒大家,秋分过后养生保健应做好适当进补、平衡膳食、预防秋燥三方面。

秋燥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皮肤以及肠道等三个部位。呼吸系统的秋燥症状主要表现为口鼻干燥、咽部干燥等。皮肤的秋燥症状表现为皮肤的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干裂、皮屑脱落等,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而肠道干燥则是表现为肠道津液不足,容易出现大便干结难解、便秘、腹胀等情况。在预防秋燥时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如西洋参、太子参、麦冬、沙参、地黄、黄精等。

秋已过半,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这时,在膳食调配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平衡膳食,可以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适当进补,为过冬做准备。而秋季进补则应遵循“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原则,可以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鸭肉、猪肉、鳖肉、乌骨鸡、鱼、禽蛋、奶制品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能增强抗病能力。而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可以常服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百合等。

除此以外,秋季的饮食还应当注意“少辛多酸”,少吃辛辣发散之品,如辣椒、生姜、肉桂、花椒等。同时也要少吃煎炸烧烤等肥甘厚腻之品,这些食物易生湿热,损伤脾胃,加重秋燥。相反,可以多吃葡萄、石榴、柚子、山楂等酸性食物。

秋季的气候忽冷忽热,有时又秋雨连绵,人们稍不注意就会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侯茜主治医师给大家推荐了2款中医药膳,来帮助大家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来源:健康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源于肠道,如何通过肠道助您还原健康肌肤?
可怕!为什么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5招剔除潜伏危害
医生:治便秘试试这2招
脾胃虚弱常见的5种情况,自测一下,别盲目进补
延年益寿方>补气>冬令进补先“调理”
夏季中暑千万不要喝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