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腺增生中医辩证效验方
西医: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本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妇女的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鉴于本病癌变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尤其是囊性增生恶变率平均为10%,1978年我国已将此病列为乳癌前期病变。由于现代西医学缺乏有效的疗法,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中医学工作者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根据本病临症表现,应属于中医“乳癖”、“乳疠”、“乳核”等病症相当。早在《中藏经》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在明清时期有关“乳癖”的论述渐趋详细,如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描述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对本病之观察甚为细致,且已发现本病发生与七情之变化密切相关。在清代邹岳所撰《外科真谛》书中进一步指出:“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说明对本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已有所认识。

病因病机 :

中医经络学说 认为乳房为阳明经脉之所过,乳头为厥阴之气所贯,因此本病发生主要与肝、胃、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其病因与七情郁结,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偏嗜,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

(1)肝气郁结 :
思虑忧愁,郁郁寡欢,隐事曲折,难以排遣。郁怒伤肝,木失条达,肝气所乘,肆虐侮土。脾为阴土,思虑伤脾,又被木克,以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困,聚而成痰,痰气内结,凝滞成块。

(2)阴虚火旺 :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液,若因房劳过度,以致肾精虚怯,肝失所养,或因“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或嗜食炙膊煎炒之品,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灼津液,炼聚成痰,阻塞乳络而致凝块。

(3)冲任失调 :
冲为血海,隶属于肝肾,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若禀赋素弱,血海空虚,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下扰血海,或因年老肾虚,任脉不固,以致冲任失调,经水循行紊乱,气血相乖,结于乳络而成乳癖。

(4)痰瘀凝滞 :
痰湿和瘀血通常为病理产物,但亦可反为致病因素。“痰挟瘀血遂成巢曩”,日深月久,气滞、血瘀、水湿、痰凝互相胶结,发为乳癖。

辨证治则:

(1)肝郁气滞型:
此型临床较为多见,常见于青春期或病程较短者。证见忧郁寡欢,心烦易躁,两侧乳房胀痛,可扪及胂块,其肿块常随情志波动而消长,每于经前乳头、乳房胀痛更甚,经后可有所缓解,兼有两胁胀闷,少气懒言,善叹息,暧气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来弦细。

(2)阴虚火旺型:
此型患者多表现为形体消瘦,乳房肿块多个,胀痛且伴烧灼感,同时可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精神不振,虚烦不寐,激动易怒,口干或口苦,经期紊乱,小溲短少,大便干秘。舌质红,苔少,脉象细数。

(3)冲任失调型:
此型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乳房胀痛或隐痛,乳房内结块大小及疼痛等症状常于经前明显加重,经后显著减轻。常伴面色少华,腰酸膝软,精神疲惫,夜寐不酣,月经紊乱,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4)痰瘀凝滞型:
病程较长,患者乳房结块经久难消,胀痛或刺痛,触之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患者平时痰多,质粘稠,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经行量少,色黯,兼有血块,经行腹痛。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来细涩。

(1)肝郁气滞:
治则:疏肝理气,解郁通络。
柴胡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香附12克,杭白芍12克,茯苓18克,丝瓜络9克,通草9克,鸡血藤15克,红花5克,生甘草3克。
加减:若兼胃纳欠佳可酌加神曲、山楂、麦芽;月中块坚硬加牡蛎、昆布、海藻;痰多加陈皮、半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汤、逍遥散等。

(2)阴虚火旺:
治则:滋阴清肝,软坚消癖。
丹皮12克,山栀6克,夏枯草15克,柴胡3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全瓜蒌12克,生牡蛎30克,黄精12克,枸杞子12克,女贞子12克。
加减:口干苦甚加石斛、玄参;虚烦不眠加酸枣仁、夜交藤;五心烦热加地骨皮、青蒿。
用法:将生牡蛎先煎20分钟,然后放人其他药一起煎。每天1剂,分2次煎服。
常用成方:一贯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等。

(3)冲任不调:
治则:调摄冲任,消癖通络。
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3克,鹿角霜6克,菟丝子12克,益母草15克,香附6克,牡蛎20克,夏枯草15克。
用法:方内牡蛎先煎20分钟后再人其他药共煎。每日1剂,分2次煎服。
常用成方:二仙丸、龟鹿二仙膏等。

(4)痰瘀凝滞:
治则:活血通络,化痰散结。
半夏9克,海藻15克,大贝母10克,水蛭3克,土鳖虫3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王不留行15克,青皮15克,山慈姑15克,甘草3克。
加减:肝气郁结,两胁胀痛加川楝子、郁金;冲任失调加仙灵脾、仙茅。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常用成方:茯苓丸、清气化痰丸、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丹参饮等。

专方治疗几则:

(1)疏肝消核方:
组成:柴胡、生白芍各12克,当归10克,郁金、香附、橘核各12克,延胡10克,白术9克,瓜蒌皮、鹿角霜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肝郁气滞加川楝子、小青皮、麦芽各30克;冲任失调加仙茅、巴戟天各15克;痰凝血瘀加山慈姑、浙贝母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一疗程。

(2)乳腺增生方
当归、白芍、柴胡各15克,丹参、茯苓各20克,白术、薄荷、生姜、王不留行、路路通各15克,鹿角霜25克,甘草10克。
加减:伴纤维瘤者加夏枯草20克,半枝莲50克;男性患者加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
用法:女性于月经后1周开始服药,经期停用c男性可连续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剂为一疗程。

(3)消癖散:
瓜蒌仁、全当归各300克,米仁500克,漏芦、王不留行、制鳖甲珠各200克,木通150克,制香附250克,乳香、没药、甘草各10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日服2次,每次10克,1个月为一疗程。

(4)乳脐散(外用)
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薄荷、栀子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芪、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将上药研细备用。用前先以75%的酒精将脐部清洗干净,待晾干后把乳脐散O.4克倾于脐部,随后用干棉球轻压散剂上按摩片刻,即用4×4厘米大小的方块胶布密封紧贴脐上,每3天更换1次,8次为一疗程。

(5)麦饭石软膏(外用)
麦饭石、米醋、蜂蜜。
用法:上药适量配制成软膏外敷局部,2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涂药面积大于肿块边界1毫米,厚度为2毫米。

(6)消结止痛膏(外用)
当归、桂枝、僵蚕、赤芍、乳香、没药、香橼、陈皮、延胡、川楝子、淫羊藿、菟丝子、昆布、海藻、三棱、麝香。
用法:除乳香、没药、麝香外,余药入麻油内煎熬至药枯,去渣滤净,加人黄丹,充分搅匀,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再加人乳香、没药、麝香搅匀为膏,半月后可用隔火烊化,摊于布上备用。用时将膏药烘热,使药膏软化,然后撕开药布贴于肿块或疼痛部位,7~10天换药1次,1~3月为一疗程。

转名老中医蔡奎楼医案

范××,女,38岁,农民。1971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半年来,触及右乳房上有桃子大的肿块,不痛不热,皮色如常。近年乳房有胀痛刺痛感,前来就诊。脉弦迟,舌质色绛,苔白而润,经汛约50天一次,血量少,色紫黯。辨证:患者语音低沉,面色萎黄,为肝失疏泄,气血两虚,寒湿之邪凝聚于内,积于乳房,遂成“乳癖”。治宜扶阳疏肝,渗湿温化,佐以补益气血散结之剂治之。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麻黄10克,鹿角胶20克,白芥子10克,干姜10克,肉桂10克,香附10克,大贝母10克,黄芪20克。
患者初、复诊共15次,服药30余剂,病情逐渐好转,服上方一月余而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乳腺增生病
乳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收集
彭坚--经方”配“时方”运用经验(三)
【乳房肿块(中医)的治疗方法】乳房肿块(中医)的用药
10.乳疬
『乳腺集』自拟止痛消结方治疗乳腺增生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