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梅古寨

周阿寒 文/图

从前,只知道来凤三胡的杨梅好吃,却不知道这里还是一个古寨。寨子里有用石头凿成的榨油坊、淙淙泉水从石缝中流出、穿过古树下的吊桥,还有那让人产生怀古情愫的林中石板路和月色中如梦如幻的碾房客栈……

在这里,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初探古寨

杨梅古寨位于来凤县三胡乡境内,距县城20多公里,拥有罕见的万亩杨梅群落。这里植被丰茂,民居如画,生态纯美,新修的古寨门,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小城楼,古朴而神秘。

第一次造访古寨是去年秋天。记得那是一个金色的日子,我们一群摄影发烧友从鹤峰董家河自驾来到杨梅古寨。当时,这里的旅游刚起步,在乡下吃饭倒不是一件难事,但住宿却有些勉强。为了第二天拍摄古寨院子在晨光照耀下的神秘面容,大家决定在碾房客栈留宿一夜。我们三个女摄友,争先恐后睡地铺,虽然当时认为条件简陋,如今却成了温馨的回忆。

第二天早晨,果然天气晴好,我们在温柔的晨风中,坐上一辆电动三轮车,颠颠簸簸,艰难地爬上寨子对面的半山腰,俯瞰分布在山脚下的院落全貌。

璞玉般淳美的寨子背靠青山,面水而居,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不施粉黛,静静地搁置在清雅如画的山水之间。柔美的晨光细细地斜射在树梢、屋顶,最后在地面将耀眼的光芒晕染开来。气韵在流动飞升,寨子仿佛刚从梦中醒来,带着淡淡的微笑,令人望而动容。此时,已经有人在屋前水池边洗衣裳,偶尔还有摩托车从寨子里驶向山外,田间已有人开始劳作……

我们站在山坡上,脚下踩着柔软的松针,吸吮甘美、清醇的空气,秋风吹来,心已微醉。屏住呼吸,轻按快门,真是妙不可言。

做客山中的妙处

今年小满刚过,我们第二次造访了古寨。

没想到,这一次到古寨却是在一个雨后的夜晚。一场暴雨过后,几个影友相邀,下班后驾车直奔杨梅古寨。听说寨子里的漫塘河水,平日里清流缓出,涧水无声,夏日山洪涨满时却是浩荡汹涌,涛声如雷。我们想去看看!

穿过寨门,便见万余亩杨梅林逶迤成群,在瞑色中绵延着伸向远方,如大海波涛般起伏。寨子里公路蜿蜒曲折,车辆向前行驶片刻,碾房客栈便到了!

之所以再次住进碾房,因为它不仅能提供我们食宿的便利,更因为它那份山水间隐居的乡野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拧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我站在碾房上方不远处的乾隆古桥上,静听流水的声音,俯瞰夜色中的碾房。一串串古色古香的红灯笼在屋檐下随风飘动,把这座古朴的庭院衬托得宁静悠远,如梦如幻。远处湍急的水流冲荡山壑而来,乘奔御风疾驰而去,仿若一曲空谷绝响,却并未真正见到水流,想必是流进了此处的暗河。望着附近那块“梦回乾隆”的石碑,恍若与古寨重逢在梦中。

晚餐时,喝着主人家自酿的杨梅酒,吃着新鲜可口的农家饭菜,听着门前“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流水声,畅快无比。二楼的客房正在改造,尚未完工,我们照旧要打地铺歇息一晚。走进阁楼房间,没有刺鼻难闻的装修气味,只有杉木原始的清香,让人忆起乡愁。还未装上玻璃的木制窗棂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但却关不住窗外的雨声与蛙声,一曲天然的《高山流水》飘荡进来,惹得人一阵臆想,在这里听琴赏月,应该是不错的吧!

蛙声、雨声、流水声……天籁伴着我们入眠,浸润了每一个人的梦,醒来时天色已微明。无暇洗脸、过早,大家就忙不迭地奔下楼去。待我背着相机跨出门槛时,早已不见了其他人的踪影。嗅着新润可人的空气,看着水趣盎然的风景,谁还按捺得住呢?在房前屋后转了一圈才发现,碾房里、吊桥上、河岸边、河道里,到处都是晃动的人影,大家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分别藏身于自己钟意的角落。两位女士甚至脱了鞋子,赤着脚艰难地在河中央的巨石堆上架起了相机。我在走动时不慎跌坐在地上,顾不上擦拭身上的泥浆,爬起来脱掉鞋子,卷起裤管,继续陶醉在眼前的风景中。

曾有人说,作客山中的妙处,就是你不须踌躇你的服饰与体态,你甚至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奔向大自然的怀抱时,就像一个祼体的孩子扑入母亲的怀抱,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心中的愉悦。

站在吊桥上,看到碾房背后的层峦叠嶂,有淡淡的雾霭聚集山口,山朦胧,树朦胧。漫塘河水从上游奔流而下,引流穿林,其中一股水灌入邓家碾房水渠,带动木质水车吱吱呀呀地转动起来,完成使命后,再从碾房门外的麻柳树旁飞流直下,坠入碧潭,继续汩汩前行。古老的麻柳树将繁茂的树冠洋洋洒洒地向前倾着铺展开去,几乎要跌进河水里。河道中巨石堆积,层层叠叠,河水时而分流,时而合注,成就了一段木秀石奇的独特景观。

碾房主人邓益山说,他们的祖辈不远千里,从贵州铜仁迁徙到这儿,那时的石桥村,方圆几十里都没有碾房,吃米用油很不方便。邓家的祖辈就利用这里流水的落差,建起了碾房,为远近乡民提供碾米、榨油、弹棉花等多项服务,收取加工费,维持生计。榨出的菜油香飘十里,“碾房”因此而得名。邓益山说,虽然现在客栈生意红火,再不用靠碾米榨油为生,但他还是打算把以前的老家什翻修改进一下,把这门家传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现代人能体验到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当然也能为客栈增添人气。他的想法,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山里人对祖先的敬畏、对家族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踏着长满绿苔的石阶,从碾房后面拾级而上,是一条通往“乾隆桥”的蜿蜒小道。这座“乾隆桥”,据说是为贯通川鄂古盐道所建。寨子里保存完整的古盐道有6公里,这些密布乡间的不起眼的石板路,曾是明清时期武陵地区运输食盐等重要物资的生命线、经济线,也是数百年来重要的移民通道。不仅给沿途带来了一段时期的热闹繁华,更是几度于国家危难之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的我们来这里是以车代步,当年的盐工们却是以脚板穿山越涧,在这条沟壑纵横、崎岖陡峭的盐道上,抛洒了多少血与泪!

天空又下起雨来,烟雨迷蒙中,我仿佛看见前方崎岖的山路上,有人挑一趟山货出去,有人挑一担盐巴回来;又仿佛听见前方拐弯处,震天响的盐工号子,摆不完的龙门阵。

碾房客栈的老邓师傅指了指他家上面的小山梁说,翻过那道山,就是几人合围的古杨梅群落,光一个屋场就有八九棵哟。

古寨子的风景还有很多,但我们还有计划中的第二站,必须中午前赶路。告别碾房,我们一路向西,令人心醉的沿途风光不时夺人眼球,石林奇观、十娘子桥、吊脚楼群、幽谷青溪……从眼前迤逦飘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溪古寨
在杨梅古寨的照片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佤乡探秘 景迈山寻茶【云南普洱】
丹巴古寨,一个美如画的世外桃源
由12户发展到67户的西索古寨,鬼斧神工的建筑技艺憾人心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