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鄂伦春猎民使用伯丹步枪历史考

鄂伦春族是典型的游猎民族,世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高山密林之间。狩猎业曾长期是鄂伦春族经济的支柱,是鄂伦春族物质生活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作为鄂伦春族主要劳动力的男子,为了生存而必须掌握高超的狩猎技术。鄂伦春族狩猎的工具主要有弓箭和猎枪。最初陆续传入的枪支有火绳枪、燧发枪和击发枪等三种前装枪,不仅射速慢,而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到19世纪末叶,比火枪更为先进的步枪开始传入鄂伦春族地区。最早传入的步枪是俄国制造的伯丹步枪,鄂伦春猎民称其为别拉弹克’,这种步枪不仅比火枪射程远,而且杀伤力也大。有关鄂伦春族经济问题的文章大都涉及别拉弹克枪,以至于很多学者一提到鄂伦春族,即联想到别拉弹克枪。别拉弹克枪几乎成了鄂伦春族的代名词。

别拉弹克枪是鄂伦春族猎民使用最多的步枪,对鄂伦春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关注别拉弹克枪的制造与传入,以及鄂伦春族使用别拉弹克枪的状况,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伯丹Ⅱ型步枪

    一、别拉弹克枪的特点

别拉弹克枪由美国人哈利姆·伯丹(HIRAM BERDAN)发明,被沙皇俄国采用,并作为俄国的制式步枪,别拉弹克枪的正式名称为伯丹步枪。“伯丹”,俄文写作Бярданка,罗马字母转写为byalganka,汉语音译为“别拉弹克”或“别勒弹克”,别拉弹克的鄂伦春语罗马转写biyelidangke。在库玛尔路鄂伦春协领公署满文档案中,别拉弹克枪记为bildanke miyoocan

[1]在俄语、鄂伦春语、满语中,“别拉弹克”的发音基本一致,且源出枪支发明者哈利姆·伯丹的名字。

伯丹步枪有伯丹Ⅰ型和伯丹Ⅱ型两种型号。伯丹Ⅰ型于1868年定型,是俄国第一种后装步枪,使用金属子弹,口径为10.75mm。子弹的发射药重5g,初速度是440m/s。有资料记载,伯丹Ⅰ型步枪一共生产了3万多支。伯丹Ⅱ型步枪于1870年定型,采用当时流行的栓动结构,同样使用金属子弹,口径为10.75mm,标尺射程为1400米。鄂伦春族所使用的别拉弹克枪即为伯丹Ⅱ型步枪。我们从五个方面来了解别拉弹克枪即伯丹Ⅱ型步枪的情况。

伯丹步枪枪机

第一,伯丹Ⅱ型步枪采用直形拉机柄,这是早期步枪通用的方式。但是,伯丹Ⅱ型步枪独特之处在于其拉机柄上部的球形部分带有六道螺旋纹,能够防滑。伯丹Ⅱ型步枪拉机柄的长度为3.2cm,毛瑟M1871/84式步枪的枪拉机柄的长度为5.5cm。六道螺旋纹式短拉机柄正是别拉弹克枪独有的特征。

伯丹步枪枪机尾螺

第二,伯丹Ⅱ型步枪枪机的机尾螺带有一条环形的凹槽,而后俄国研制的莫辛纳甘步枪依然延续了此结构。其它的步枪,如毛瑟M1871\84式步枪,枪机的机尾螺带防滑磨砂纹,此后的步枪也是以防滑纹为主。

伯丹步枪标尺

第三,伯丹Ⅱ型步枪的标尺为竖立式,标尺射程是1400米,虽然和毛瑟M1871/84式步枪标尺射程相同,但是,标尺上的数字排列顺序不一样。伯丹Ⅱ型步枪的标尺排列顺序,采用41411个连续数字在标尺的两侧交替上升的形式,而毛瑟M1871/84式步枪的标尺排列,则是在在标尺的单侧直线连续上升。另外,伯丹Ⅱ型步枪标尺的缺口呈倒三角形,而毛瑟M1871/84式步枪标尺的缺口为长方形。这两种缺口对射击精确度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从后期步枪的发展史上看,世界著名步枪基本上都是倒三角形缺口,倒三角形缺口逐渐被证明射击精确度高于长方形缺口,更符合精确瞄准的要求。

    第四,伯丹Ⅱ型步枪枪身上的铭文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标志。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存三只伯丹Ⅱ型步枪均有枪号,枪身上的俄文铭文,枪身的国别标识为双头鹰,是俄罗斯国徽图案,枪筒上的铭文为нмператорский  тульский  оружейный  зал 译为“皇家图拉军械厂”。

 第五,伯丹Ⅱ型步枪有常规步枪型、龙骑兵型、哥萨克型、骑兵卡宾枪四种型号,各自特征都比较明显,如,常规步枪型枪背带一端在扳机护圈的前端;龙骑兵型、哥萨克型和骑兵卡宾枪型这三种都是骑枪,枪背带一端在枪柄上。别拉弹克枪属于伯丹Ⅱ型步枪的常规步枪型,其枪背带在扳机护圈的前端。鄂伦春人以骑马狩猎为主,所以,他们在别拉弹克枪的木质枪托处钻孔,以便于把枪背带固定在枪托上,方便骑马时背枪。

 

 1891年,随着沙俄列装了世界名枪“莫辛—纳干步枪”,伯丹Ⅱ型步枪逐渐退出俄罗斯现役部队。但是,伯丹Ⅱ型步枪凭借着其优异的性能,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在1877年到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军还在使用这种步枪。在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有些俄军部队还在使用伯丹Ⅱ型步枪。在日俄战争中,许多俄军还在使用伯丹步枪……在十月革命中的街头战斗中,经常能见到使用伯丹步枪的照片。该枪以其可靠,结构简单,准确而出名,总产量超过3百万支。

 

    二、鄂伦春族使用别拉弹克枪的原因

 

1953年定居之前,鄂伦春族始终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狩猎业满足了鄂伦春族衣食住行的全部需求。鄂伦春族的服饰以兽皮为主;饮食以肉食为主;住以兽皮为围子,木杆为骨架的撮罗子为主;出行有兽皮制成的兽皮船。因此,优良的狩猎工具对鄂伦春族猎民是十分重要的。

别拉弹克枪的子弹由铜弹壳、伯丹式底火、发射药和铅弹头四部分组成。鄂伦春人学会了如何复装这种子弹。他们把底火帽、火药和铅买回来,将使用过的弹壳底部的底火帽换掉(底火有装好了发火药的原装底火和底火帽两种,原装底火可直接压入底火座孔中,而底火帽则需在空的底火帽内装入发火药,发火药一般采用纸炮或用氯酸钾和雄黄兑成的发火药通称为:黄药);将火药量好后放在子弹壳里。他们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此非常容易获得,甚至猎民都可以自己制作;将买回来的铅熔化,倒在铸弹模里成型,冷却后打磨光滑;然后把做好的铅弹头压入装好火药的子弹壳上密封好,防止漏气,影响射击精度和射程。这种自己可以复装的子弹,由于复装的技术要求不高、成本低,能保证弹药供应,因此颇受鄂伦春族猎人的喜爱。而东北地区当时能够得到的三十年式步枪、六五步枪和莫辛纳甘步枪所使用的枪弹技术要求高,猎民无法复装,子弹打一发少一发无法保证供应,虽然这些枪支精度高、质量好、杀伤力大但终因枪弹来源无法保证而不太受猎民欢迎。这是鄂伦春族热衷于选择使用别拉弹克枪的主要原因。

鄂伦春族在使用别拉弹克枪打猎时十分讲求技巧,习惯配备枪架,采用有依托射击,以提高命中率,绝少采用无依托射击。鄂伦春族猎人的枪架是由一杆扎枪和一根木棍用绳子拴在一起组成的人字形叉架,在射击失败遭到猎物的反击后,还可以用扎枪自卫,搏杀野兽。鄂伦春族猎人在长期的狩猎中创造性的发明了配备两种弹头的子弹,即子弹分为圆球形弹头和圆头直筒形弹头两种,球形弹头因为弹丸重量轻、射程近,弹丸落点动能小、威力小,猎物受创较小,可以获得较完整的毛皮和较多的肉,所以适合猎捕狍子等小兽;圆头圆柱形弹头因为弹丸重,射程远,落点动能大、侵彻力强,适合猎捕犴、鹿、野猪等大型动物。选择射击部位,鄂伦春族猎人一般会瞄准动物的头部或者前胛等部位射击,使铅弹丸不易从动物的身体洞穿,除了可以减少皮毛的损伤外还便于回收弹丸,继续使用。

三、别拉弹克枪的来源及价格

1、别拉弹克枪来源

   别拉弹克枪最早是在清代从俄国传过来的。俄军在1870-1890年这段时间内列装的制式步枪是别拉弹克枪,1891年莫辛纳干步枪正式列装俄国军队到1905年日俄战争这段时间内,仍有部分俄军部队以别拉弹克枪为制式武器。鄂伦春人看到这种枪支先进,就暗中向俄国士兵购买或换取。除了和俄国士兵进行以物易物交易外,鄂伦春族猎民还和俄商进行交易。俄商坐着小火轮,顺着黑龙江的呼玛河和结雅河等支流进入鄂伦春族生活区域,与鄂伦春人进行商品交易,这才是别拉弹克枪的主要来源。另外,还有达斡尔族和汉族的商人(又称:安达)带着各种商品来与鄂伦春人交易,其中也有别拉弹克枪。

2、别拉弹克枪价格

   别拉弹克枪作为鄂伦春族主要的狩猎生产工具,究竟价值多少呢?对鄂伦春族猎民来说是不是沉重的负担,我们看以下两个表格:

1商品

   

   

    (卢布)

    

    

    

铁底爬犁

四轮马车

别拉弹克枪

    炮(底火帽)

   

白花旗布

    

    

    

      

      

      

      

      

      

      

1.00

0.60

1.00

10.00

25.00

10.00

0.15

0.80

1.00

0.07

2猎品

   

   

   

   

   

     

     

   

   

   

     

    

    

      

      

      

      

      

      

 

1.00

5.00

20.00

2.00

14.00

3.00

4.00

120.00

   从这个两个表格对比我们可以分析出,别拉弹克枪的价格是10卢布,折合黄金7.74234克。这个价格还是不算贵的,一件狍皮的大哈都可以换两支别拉弹克枪,而鄂伦春族猎民家庭一年一般能做1-2件大哈。所以,别拉弹克枪对于鄂伦春族猎民来说是一件价值不高但极重要的生产工具。

注:1、一普特=16.38千克

2、以卢布为单位,一卢布=0.774234克黄金

3、此价格是1900年庚子事变后,鄂伦春族和江北俄国人交易。

 资料来源: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460.

四、别拉弹克枪对鄂伦春族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别拉弹克枪在鄂伦春族狩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有数量相对较大的别拉弹克枪,鄂伦春族才能够在动荡年代中生存和繁衍下来。不过,别拉弹克枪以及步枪在为鄂伦春族提供丰富物质的同时,也为鄂伦春族狩猎经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鄂伦春族枪支统计表[2]

 

 

 

户数

1911

1931

1945

1955

前装枪

伯丹步枪

其他步枪

前装枪

伯丹步枪

其他步

前装枪

伯丹步枪

其他步枪

前装枪

伯丹步枪

其他步枪

新鄂村

41

14

14

 

5

59

12

 

15

48

 

7

48

十八站村

28

13

9

3

13

41

10

4

30

38

1

22

45

白银纳村

56

8

14

4

4

36

7

1

56

54

1

52

54

合计

125

35

37

7

22

136

29

5

101

140

2

81

147

 

根据表中统计,前装火枪数量迅速减少,至1945年已基本消失;别拉弹克枪数量持续增加,1945年时略有减少;步枪的数量在1945年时数量已经占优,新中国成立以后,步枪数量基本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于性能差,前装火枪被逐步淘汰;别拉弹克枪相比步枪便宜,尤其是枪弹可以复装,有可靠的弹药来源,通过更换不同的弹丸可以改变枪支的杀伤力,以适应猎取不同的猎物,实现了一支枪当两支枪用,这是一般制式步枪无法实现的。同时还可以用实物交换,所以,数量从1911年的37支骤增到1931年的136支;1938年,日本人利用鄂伦春猎民长期受汉族官吏和奸商欺压,进而盲目仇视汉族人的心理和熟悉山林环境、枪法准的优点把鄂伦春族青壮年编入“山林队”,每人发给一支步枪,为日军围剿抗联武装带路或直接参与围剿抗联武装。因此,1945年鄂伦春族拥有其他制式步枪数量骤增,甚至达到户均超过一枝步枪的程度。

即便如此直至1955年,虽然从别拉弹克枪引进鄂伦春部落已有44年之久,但125户鄂伦春猎民中仍有81枝别拉弹克枪在使用中。考虑到猎民使用枪支的频率远高于军队使用枪支的综合频率,别拉弹克枪真可谓是枪坛的常青树!究其原因主要是能够使用技术要求不高、容易获得的黑火药复装枪弹、使用不同的弹头、较高的射击精度和简单但较可靠的枪支结构。

鄂伦春族普遍使用别拉弹克枪后,猎获量迅速提高,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生存力,同时为对外交换的扩大创造了条件。清末、民国时期十八站鄂伦春族年均猎获量统计如下:

清末

上等猎手  猎鹿20个,犴30个,狍子80个,灰鼠400

中等猎手,鹿10个,犴15个,狍子50个,灰鼠250

下等猎手,鹿4个,犴6个,狍子20个,灰鼠100

民国

上等猎手  猎鹿30个,犴40个,狍子100个,灰鼠600

中等猎手  鹿15个,犴125个,狍子70个,灰鼠350

下等猎手  鹿5个,犴10个,狍子30个,灰鼠200[3]

由于鄂伦春族对外交换的扩大,造成鄂伦春族猎民对猎物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营造出鄂伦春族猎民狩猎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鄂伦春族猎民的猎获量极大,收入也是极高的。

其次,鄂伦春族普遍使用别拉弹克枪,捕猎精准度迅速提高,狩猎业短期的繁荣是以牺牲可持续发展而获得的,这对鄂伦春族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938年以后十八站鄂伦春族年均猎获量统计如下:

伪满洲国

上等猎手  猎鹿10个,犴20个,狍子60个,灰鼠300

中等猎手,鹿6个,犴12个,狍子35个,灰鼠200

下等猎手,鹿1-2个,犴5个,狍子15个,灰鼠100

1959

上等猎手  猎鹿10个,犴20个,狍子60个,灰鼠250

中等猎手,鹿6个,犴12个,狍子35个,灰鼠180

下等猎手,鹿1-2个,犴5个,狍子10个,灰鼠100[3]

可以看到,鄂伦春族猎民的猎获量相对于之前,已经呈现出萎缩的态势。

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政策的引导下发生转变。1953年开始实施鄂伦春族下山定居政策,不仅仅出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而全方面改造鄂伦春族的目的,应该也与当时鄂伦春族的支柱经济——狩猎业的急速萎缩有关。狩猎业急速萎缩,不能为鄂伦春族的生存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直接导致鄂伦春族在经济上的贫困。

    五、结语

别拉弹克枪是俄国制式步枪——伯丹Ⅱ型步枪的常规步枪型。对鄂伦春族猎民来说,别拉弹克枪是性价比最高的单响步枪,不仅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便宜,可以满足狩猎的需求,因而与鄂伦春族的狩猎业紧紧关联到一起。

 

参考文献:

[1] 刘顶新.库玛尔路鄂伦春满文枪支档案刍议[J].满语研究,2015,(2.

[2] 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查(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4197-200.

[3] 韩有峰,都永浩,刘金明.鄂伦春族历史、文化与发展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14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猎杀巨兽专用?盘点枪口动能过万的十大运动/狩猎枪弹(上)
鄂伦春族小猎手
话说游牧老物件(第七期)——别拉弹克步枪
【鄂伦春】寻访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
原创长篇狩猎小说《狩猎往事》
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全国仅8000多人, 他们现在究竟是什么模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