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时空的对话——有感于祝竹先生临印手记​

原文刊载于2022年3月23日《中国书画报》篆刻专栏

明清以降,多少篆刻大家无不例外地从秦汉印中走来,由“印中求印”迈向“印外求印”。“印中求印”,究竟求的是什么?有人说,临印就要不失毫厘,由此才可渐明其意;也有人说,徒有其形而无神髓,貌合而神离,终难入其堂奥。此二者或形似,或神似,各有其理,但又均有以偏盖全之嫌,或许还有另一种体会,那又是除此之外的什么呢?

当看到祝竹先生多年前的临印手稿,颇感珍贵的同时,这张微微泛黄的小纸片,让我的思绪突然变得清晰明朗。原来,还有一种临印,就是让自己穿越到那个能工巧匠的时代,站在他的身边,看他起稿,看他行刀,体会他自由的表达,并分享他创作中的愉悦,这才是我们应该在一方古印中最应感知的东西,或许也是我们能够给予那个艺术创作者的最大慰藉。

祝竹先生临印手记

▲ 祝竹先生手稿

▲ 印

(手记原文)

“张音”印,可以判断是用刀刻成的,至少从这方印我们可以借鉴用刀的方法。

有些挤并的笔画,有些笔画的意到笔不到之处,未必是刻意安排,但一刀刻下去以后所得到的感觉,体现了印人的艺术感知能力。对这些笔画或加修饰,或不加修饰,或做补救,或一任自然不做补救,都是在创作过程中随机生发的趣味演绎。一边按预想的意趣下刀去刻,一边体味每一刀刻下去所产生的机趣,是牵就新生的意趣,还是坚持原来的预想,让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这种瞬息之间的感知和定夺,是篆刻创作过程中令人激动,令人愉悦的智力游戏。而成败得失,则是这种游戏的结果,与这种游戏的乐趣相比,我宁可认为是次要的东西,不要过分看重。

从印面去感受刻治的过程,较之依样临刻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把这种感悟用于任何一方印的临刻,这也是读印比临印更显得重要的理由。

作者 | 毓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宝善堂创作手记
临印方法指导,简单实用
汉印利苍临摹,15位篆刻高手临创方法及感悟,附薛元明点评
治印手记
篆刻五十讲│第七讲
篆刻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