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颜涛|甲骨文不同风格特点临摹




甲骨文书法爱好者,直接学习、临摹甲骨文影印拓本,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甲骨文书体并不单一,具有多种形式,且风格各异。若详加观赏分析,即可发现随着商王、贞人的递更,书体出现分期分组的变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正如董作宾先生所说:“甲骨文本身,有过二百七十三年的历史,它的书契,有肥、有瘦、有方、有圆,有的劲峭刚健,有顽廉儒立的精神;有的婀娜多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进而把殷墟甲骨分出了五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字书法风格:雄伟、谨饬、颓废、劲峭与严整。


具体来说,第一期即从盘庚、小辛、小乙到武丁时期,这个时期的字以“韦”和“亘”两位史官(或曰“贞人”)之作为代表,“韦”的大字雄伟壮丽,古拙劲峭,刚劲有力,显得纵横豪放,气势磅礴,类似后世颜真卿的书风。“亘”的小字则秀丽端庄,清瘦精进,在雍容典雅中透露出灵气。

第二期,即祖庚、祖甲时代,这个时期字的主要风格是谨饬工整,圆润秀雅,且大小适中,行款整齐,在凝重静穆中透露出飘逸的神韵。

第三期即从廪辛到康丁时代,其字主要风格是颓靡柔弱,多野逸草率,但也不乏有“虽潦倒而多姿”,行气爽朗,烂漫天真的佳作,其可视为甲骨文中的行楷。


第四期,即从武乙到文丁时期,其风格是稚拙劲峭,一扫前期颓靡之风,在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足的刚劲,峭拔耸立,如钢筋铁骨,“奇巧险峻,气势凌厉。”尤其文丁时期,开始有复古倾向,故其字瘦劲犀利,潇洒自如,风采动人。

第五期,即帝乙、帝辛时代。这一时期复古风气炽盛,大字酣嬉淋漓,纵横奔放。尤其突出的是小字,结构严密,字距匀整,行款排列。如同王羲之小楷,整饬隽秀,精致工稳,一丝不苟。

在这里我们以甲骨文字的结体、线条等不同特点为依据,将甲骨文字分成以下几个风格的书体类型,进行临摹训练。

(一)瘦劲修长、爽直畅达

此类甲骨文书体,线条细巧清健,字形瘦劲修长,爽直畅达,以纵取势,并且具有直笔多、圆笔少、刚劲挺拔的特点。这类书体多见于断代分期的第一期、第四期。文字重心在一根直画线条上。直画线条包括横、竖、斜、点等基本笔画,硬朗舒畅。圆曲之笔在这类书体中很少,直笔两头尖中间粗的笔画也基本不复存在。折画是有诸多直画转折、连接而成。直画的刀意十分浓厚。转折处的形态也不是千篇一律,有的平坦温和,一似圆曲之笔,有的圭角分明,锐气森森,刀痕必现,变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以《合集》6347为例:

用笔上。笔画较细,但笔笔有力,表现出一种坚挺而硬朗的书风。

结体上。左右、横向的笔画线条以紧敛为主,均向中宫靠拢,竖画则伸展放纵,统一服从在挺拔修长的整体格局之下。

章法上。每条卜辞下部两行,上部各占一行,每一行自上而下十分流畅。从三个“贞”字以下都略向左偏斜,这种偏斜不是文字走向的改变,而是整形的左移。孙过庭谈章法时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此骨板每一词条都刻得符合美的要求,本身就是一片好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字与字之间及行与行之间的顾盼、起伏、倚侧看出整片气贯始终,处理得十分微妙,章法浑然天成,给人以美的享受。


临写这类书体,宜选择中、长锋兼毫或羊毫笔,带逆意入纸。起笔呈平圆或方折状,行笔要爽朗通畅,而少提按动作,收笔时可提锋平出,呈尖圆之状,但不易太尖锐露锋芒,要含蓄温润,保持“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典雅气息。

(二)沉雄圆浑,婉转流畅

这一类甲骨文字的点画粗壮浑厚而圆润,线条既含筋骨又见肌肉,字形较大,结体因字赋形变化多端,大小不一,长短不一,方圆不一。然而倾斜欹侧的情况却相对较少,内部组合上显得相对紧凑灵活,气势开张,精神饱满。所以恣肆而不粗野,反而给人以天然无雕、朴质无华的感觉。根据董作宾的断代分期,这类书体在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较为多见,与商末周初的鼎铭书风靠近。以《合集》11497为例:


该卜辞共有五条,契刻时间前后相隔了二十天。我们主要分析符合此风格的三条卜辞。

笔画特点上。用笔粗重圆润,运笔坚挺有力,雄壮浑厚笔画多用曲笔,如“鸟”“明”“卯”“申”等。顺锋入笔和露锋收笔快捷果断,这种两端略细中间较粗的笔画更显中实和饱满,如“雨”和“酒”。横画的连接处多以曲笔圆划处理,如“曰”和“星”。由于笔画均匀而且粗重,为求变化在笔画的两端也做了精心处理。

结体上“正”与“侧”、“聚”与“散”相互生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几条卜辞既有“正”势“聚”气字态,如“丙”“曰”“其”“雨”等,又有“侧”势“散”漫的字态,如“乙”“求”“亦”等。几个组合字构成时,它们字中各部件的穿插迎让关系更加紧密,如:“明”和“既”,另外“明”等字因字赋形,其字形并未求统一而作修长的变化,显得更加宽博饱满,章法上也更见丰富变化,还有将原本是对称的字依据背景的不同而做不对称处理,以增强字的体式变化,如:“亦”等。


章法布局上。从此拓片中可以看出契刻者的独具匠心。整版的布局非常完美,大胆留白,计白当黑,“星卯鸟”三字中间的留白,形成了与最右边两个长条的对应,不仅没有破坏对称性,反而使得骨面显得非常生动。字里行间穿插迎让,行气贯通。

临写时,应选择弹性好的中长锋羊毫,运笔要沉重果敢,掌握好疾涩、快慢节奏,裹锋铰锋并举,墨色枯润相间,写出浑厚华滋,雄壮苍劲,凝重朴茂的丰神。



(三)刚健挺拔,锐利奔放

此类卜辞的甲骨文字点画多露锋出尖,棱角分明,且向四周有一定的辐射性,自由纵放伸展。而结体则有的疏散,有的紧敛。字体的大小,点画的方向,纵横的位置,因字而宜。

这类书体主要分布于董作宾断代分期的第一期、第三期及第四期书风中。有的点画两头呈尖状,有的点画只是一头呈尖状。无论是起笔还是收笔,都侧重于刀锋锐意。

无论是横竖直画,还是斜曲之笔,都极尽伸展、奔放、飘逸之态,无形之中顾盼呼应,情趣徒增。以《合集》4923反加以赏析:

笔画上。笔画相对较细,多为露锋。露尖的笔画,却富有变化,中间稍粗亦很自然平稳,刚健瘦劲。多数曲笔带有折意,形态非常自然精到,颇具匠心。弯画的弧度减小,又使笔画具有一定的张力,大大提高了文字的美感。

结体上。文字的结体大小、长短变化微妙。有的字体呈扁方,有的呈正方,有的呈长方,有些文字部位成了一个三角形。而这些三角形为整篇又增加了许多尖气锐意。

章法上。大小错落,疏密有致。由于字和字之间的疏密不同,而每一行中的字并不在同一垂直的重心线上,所以产生了摇曳多姿、跌宕起伏的效果,这非常值得我们从中吸取借鉴,并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去。


临写此类风格,宜选择富有弹性的中长锋兼毫笔。用笔要坚挺劲拔,爽健朗利。需要注意的是,书写这种起收笔有锐气即两头尖的笔画时,要把握好度,避免枯寒刻薄,尤其是两头尖中间粗的点画不能写得像“柳叶”一样僵板,要显现出书写的线条自然性。

(四)严谨端庄,小巧秀丽
这一类书体在断代分期中,各期均有所见,在第二期、第三期、第五期书风中尤为突出。甲骨文书体的文字,整齐有列,行款井然有序。

无论是文字的大小,还是点画的长短,都没有过度的伸展放纵;平稳端庄,显得非常工整方正。与其他甲骨文字体相比,确实别具风貌。

远古贞人在整饬工致方面下了功夫,不仅契刻十分精到,而且字体细巧、温润,充满书卷气息。用书法的眼光审视,这类卜辞在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都显现出合理、规整、精工、统一的秩序之美。

从整体上看,这类卜辞字形严谨工整、小巧隽秀,行款章法多为匀直齐整。现以拓片《合集》37362为例,加以分析临摹:


用笔上。本片是一幅多段卜辞组合的长篇,用笔藏锋多于露锋。弯画用笔以短直线组合,有些字的弧形转折处,多用短直画衔接组合。即使用笔多露锋者,也能适度,做到含蓄收敛,明显有别其他书体。另外竖画和横画长短比例接近黄金律,字形修长俊美。

结体取势上。该卜辞运用纵向伸缩的方法,适当把字拉长或压扁,达到体式变化。首先主构为长方形,偶有特长形和方字、扁字,打破常规,以见变化,但这些字又皆以正势,如“贞”和“丧” 这种特殊处理,既产生了节奏对比的艺术效果,又突出了工整秀丽的风貌,也尽显其匠心独具。

章法上。骨形竖式布置,整体呈长方形,字字行行重心不失,气息畅通。字形端庄工整,不刻意跌宕起伏。刻辞行款纵向、横向分布,段落安排巧妙设置,字距疏密有致,字群穿插避让,产生了拓片整体气息通畅、齐整爽朗的效果。

仔细观察,每个文字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变化相当微妙有趣。这几条卜辞内容除干支外,其余字多都相同,作者没有通过变化字形等手段来刻意避免雷同,而是自然而然地通过行款的改变和疏密的调剂,使得几条卜辞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而且格调一致、气息纯正。


此类风格临写时,要用力一致,速度均匀,节奏平缓,如同后世“铁线篆”的笔法,线条粗细匀一,结构空间匀称,展示出谨饬工整之美。当然书写中的用力一致,速度匀称并非绝对,其中仍有极微妙的提按、轻重、疾徐变化,方能静穆中见生动,工整中见变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甲骨文书法发展概述
『小玄说书法』篆书之一 甲骨文
甲骨文书学会名家推介:孟建军
篆书学习心得
甲骨文书画网
甲骨文字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