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死亡事件调查——钟会之死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的谋臣、将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长期为司马氏出谋划策。后来,在伐蜀成功后,野心膨胀,诬陷邓艾谋反,吞并其军队,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惨遭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年仅四十。那么钟会是怎么样一个人,他死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了了解真相,我们必须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钟会,是太傅钟繇之幼子,可说是出身名门,是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钟繇不仅是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官至太傅,而且还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被后人誉为“钟王”。出生于这样的名士的文化家庭,钟会自幼可以说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资聪慧,年少时候,就十分机敏聪明。钟会五岁的时候,钟繇派他去拜见曹魏谋臣蒋济,蒋济就称赞他:“非常人也。”,评价相当高。而且钟会人也长的清秀,蒋济就说过:“观其眸子,足以知人。”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钟会的两个儿子很优秀,就准备召见他们。于是,后来钟繇引见他们两个去见皇帝曹丕,钟毓头一次见皇帝,吓得全身是汗,钟会呢好像没事儿一样,从容的很。皇帝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钟毓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皇帝哈哈大笑。这些反应出钟会小小年纪,就不怯场,而且十分机敏,有辩才无碍的能力。长大之后,钟会博学多才,精练名理,更加出名了。因此,钟会在正始年间,被朝廷征选为秘书郎,步入仕途,之后有升迁为尚书、中书侍郎的官职。钟会相貌俊秀,脑瓜聪明,深具才华,又为贵公子,是曹魏政权的后起之秀。特别是在司马家族崛起的过程中,在逐步掌握曹魏大权的时候,钟会果断地站在司马兄弟的身边,多次为他们夺取曹魏的大权出谋划策,深受司马兄弟信赖。在东南平叛毋丘俭、诸葛诞作乱的战役中,钟会更是运筹帷幄,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为司马兄弟立下了大功,当时被人们称赞为“小张良”。而钟会也因此封官加爵,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后又升迁为太仆、司隶校尉,成为司马昭的心腹之人。

  尽管,钟会在官场的顺风顺水,节节高升,但他在为人处世上,在道德层面上,就是不那么高尚了,甚至是龌龊,是个睚眦必报的典型小人。嵇康之死,就和他诬陷有很大的关系。嵇康是魏晋时期的名士、文豪,竹林七贤之一。司马氏要夺取曹魏政权,一直希望嵇康与之合作,但终于曹魏皇室的他,始终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多次拒绝来自朝廷的邀请。当时钟会知道嵇康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自己写了本书,想得到嵇康的评论,三番五次的去嵇康家,因为害怕与他面质,每次临近屋舍的时候便又折返回府。最后不得已,起了个五更,将书扔到嵇康家的院子里,反身撒腿就跑。有一次,钟会去见嵇康,看见嵇康在树荫下打铁。没敢打扰,就呆呆的站在一旁。嵇康目不斜视,专心锤炼。久之,钟会觉得无聊和窝火就准备走人。嵇康冷不丁冒出话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仍然保持着口辩的才能,说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然后恨恨而去。嵇康不待见钟会,因为他性格比较耿直清高,内心里是忠于曹魏政权,骨子里看不起像钟会这样投靠司马氏的人。嵇康对钟会的怠慢和鄙夷,渐渐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之花。后来,嵇康出于正义卷入了一场朋友的民事纠纷的官司,作为证人他的反而被诬告,和他的当事人一起下狱。当时,许多人都纷纷上书请愿,甚至愿意入狱与他感同身受。这时钟会想起嵇康当年对自己的轻视,借机诬陷嵇康,说他影响太大,会鼓弄天下的学子造反。就这样,一代名士嵇康在钟会的诬陷下,被司马昭所杀。通过嵇康之死,看出来钟会是一个嫉妒心强、道德品质低下,睚眦必报的人。由此看,之后钟会诬陷邓艾谋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司马昭判断,蜀国内部刘禅任用宦官黄皓,朝政腐败,姜维屡次出兵,国力大减,伐蜀的时机到了。但朝中许多重臣都反对司马昭伐蜀,认为过于仓促,时机没到。但唯有钟会认同司马昭的想法,并积极与司马昭筹度地形,考论事势,谋划伐蜀的事情。司马昭也封他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为出兵伐蜀做战争准备。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倾兵十六万,分三路进攻蜀国,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乘虚直取汉中。钟会大军势如破竹,攻占汉中,直抵剑阁雄关。但由于姜维死守剑阁,钟会大军一时难以攻破,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此时,却不料被邓艾抢得先手,正当钟会与姜维僵持于剑阁时,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飞越险山,奇袭绵竹,大破诸葛瞻,直抵成都,迫降刘禅,迅速灭掉蜀国。钟会本想攻破剑阁,直取成都,没想到让邓艾占了便宜,本来在伐蜀过程中,钟会和邓艾就屡有矛盾,出身名门的他也是很看不起出身寒微的放牛娃邓艾,而且嫉妒心强的他,自然是对邓艾独占大功、洋洋自得,是十分不满,更是心生怨恨。而此时,率孤军陷落成都的邓艾也骄傲起来,激动之下竟擅自封了蜀国降臣,同时并没班师的打算,向洛阳建议驻军成都,以乘机顺流而下攻击吴国。邓艾居功自傲、擅自发号施令,令司马昭十分不悦,得知司马昭对邓艾不满的钟会,更是借机添油加火,模仿邓艾笔迹,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令司马昭对邓艾更加不满。之后,钟会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司马昭大怒,加封钟会为司徒,令其与监军卫瓘一同收缴邓艾父子。邓艾父子被擒后,钟会趁势吞并邓艾的部队,加之姜维投降的蜀兵,此时进入成都的钟会,已经有20万人马,威名赫赫,声势大振。此时,局势的发展,却已经由钟会和邓艾的矛盾已转成了钟会和司马昭的矛盾。手握雄兵,主要对手邓艾业已被擒,钟会内心深处的那颗野心开始蠢蠢欲动了。此刻,司马昭对他的猜忌和行动,也是促成钟会谋反的原因。其实,在出兵伐蜀前,司马昭就对钟会日后滋生野心,有所预感。加之司马家族是靠军事政变夺权,他们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十分猜疑,害怕他们对自己家族的抢班夺权造成威胁。所以当他令钟会收缴邓艾时候,他料想钟会可能会借机生变。所以,他令贾充领兵三万出骆谷,自己亲帅十万大军坐镇长安,控制局面。司马昭这一举动,明显让钟会生疑。此外,立了大功的邓艾被司马昭收缴,也给钟会极大触动,他也害怕自己成为邓艾第二,钟会也自是明白:蜀国已灭,自己拥兵数十万,功高盖主,即使老老实实地回洛阳,阴鸷的司马昭突然翻脸也不是没有可能。与其承受惊恐,倒不如再往前进一步,割据成都,后起兵讨伐专权欺君的司马昭,魏国上下定会有所响应,进而成就更伟大的事业。早已看出钟会阴怀异心的姜维,更是在一旁鼓动钟会,劝说他谋反,建立自己的功业。其实,姜维的想法是利用钟会信任劝其谋反,诛杀在蜀的曹魏将领,之后,他在想法诛杀钟会,坑杀魏军,使蜀汉政权幽而复明。但一心谋反的钟会,加之对姜维的信任,都使钟会是怎么也想到这一层。在姜维的鼓动下,钟会加快了谋反的步伐。公元264年初春,钟会宴会部下,席间突然展示了魏国太后的“遗诏”,声明自己将为国除奸,回师洛阳讨伐司马昭。但应和者甚寡。当许多将领都不响应的他的号召时,他顿时有些发慌,反倒举足无措了。本该立即采取措施的他,却犹豫不决,他担心如采取强硬手段,会激起兵变。紧张中的钟会一时间没了主意,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在犹豫中他失去了率先剪除反对派的机会,而被部下反戈搞定。最后的结局是:钟会、姜维被杀,邓艾则被监军卫瓘杀害。一场伐蜀后争权夺利的闹剧,也以邓艾、钟会的双双灭亡,画上了句号。

  钟会之死,死于他自己持才轻狂,心大志迂,虑事不周。他自以为破蜀,收缴邓艾后,威名赫赫,声势大振,自己振臂一呼,大伙就会从旁响应。但他忽视了他外部和自身的问题。首先,那些将领有不少是司马家族的党羽,甚至忠心耿耿,他们怎么会跟着钟会谋反呢?再者,他们多是中原人士,妻子家人都在中原地区,他们也不愿和钟会冒险,弄得家破人亡。再说刚刚打完大仗,许多士兵也是思乡心切,不愿再起战乱。此外,钟会长期担任参谋工作,从未统兵出征,也没有自己的嫡系将领和部队,这次伐蜀是他第一次以将领身份带兵打仗,可说他几乎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得力的助手和部队的支持,这也使钟会在谋反的一开始就陷入了孤立的状态。再者,司马昭对他的野心早有防范,早在钟会收缴邓艾的时候,司马昭就亲帅十万大军,驾临长安,防止钟会生变,控制住了局面。此外,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一向聪明的钟会反倒犹豫不决,没有果断地采取措施,率先倾力地处理自己的反对派,反任局面朝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后在犹豫的过程中,被反对自己的部下斩杀。以上这些也都说明了钟会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独立的控制纷乱局面,称霸一方的能力和实力,过分高估了自己的才智,在关键时刻,考虑事情不周全,忽视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又缺乏果断的行动,最终导致了钟会他自取灭亡的悲剧下场。这些就是钟会之死带给我们后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晋”钟会之乱
钟会—剑走偏锋
蜀汉姜维一计害三贤,钟会其实早就看出来并默许他这么做
人精中的人精,蠢材中的蠢材
钟会
读通鉴(258)曹家是被抛弃的,刘禅是双手奉上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