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地方美就算了,还是“竹编之乡”,你知道是在哪吗?

八闽首邑,悠游闽侯  

(摄:王元春)


鸿尾旧称穆源,位于闽侯县西部,闽江南岸,东与竹岐乡接壤,西与闽清县毗邻,因唐末王穆源随王审知入闽后居此而得名。



(摄:王元春)


鸿尾地处半山区,地势呈狭长的河谷型盆地,盛产毛竹、篓竹、杉木、芒草、岩草、青藤等。乡村四周群山环抱,竹林幽幽,清新静谧。



(摄:程水建)


鸿尾竹编 久负盛名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闽侯鸿尾就有“竹编之乡”的美誉。在当时主要是生产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花瓶、竹篮、果盒、藤艺等工艺品。




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一些竹编龙头企业,看准欧美市场产品需求,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生产出具有欧美特色的工艺品,迅速成为全省竹编工艺的发展中心和出口创汇基地。



(摄:项丽华)


而今,鸿尾工艺品行业已形成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融合发展局面,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制作工艺上也不断升级,有冲光、焊接、磨砂等多道工序,更讲究精益求精。



(摄:林明秋)


橄榄之乡 名副其实


早年,闽侯鸿尾的人们,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橄榄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橄榄之乡”。




青青橄榄,橄榄青青。橄榄成熟时节在冬天,寒冬里的青果,虽无橙子的酸甜,却有独特的芬芳。走在硕果累累的橄榄园,迎面的青香沁人心脾。




顺手摘一颗放入口中,嚼起来苦涩中带着淡淡的甘甜,这苦尽甘来就是橄榄特有的味道,也是大家对它的总体印象。



(摄:张振吉)


农耕文明 候鸟蹁跹


鸿尾乡悠久的历史、富饶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几千年来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



(摄:曾江)


每到鸿尾乡单季稻播种时节,是欣赏鸿尾乡独有奇观“鹭鸟翩跹护耕作”的绝佳时机。在20多天的犁田耕作期,你随便在鸿尾乡的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数量惊人的牛背鹭群飞群栖的壮观景象。



(摄:程水建)


当然,在美丽的鸿尾又怎能少了那遍地的古榕?就在农民耕作的农田附近,便有数棵苍天古榕,它们依着一座颇有归田农居之风的老宅,其冠状如巨盖,携手而立。人在树下,但见古榕盘根错节,似诉百年沧桑。



(摄:程水建)


溪源古寨 威严肃穆


鸿尾溪源古寨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由于地处深山,溪源寨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鲜为人知,也因此保留了原始风貌。古寨奇特的布局、完善的设施及其带有传奇色彩的来历,都给游览其间的人们一种闽侯土楼别样的韵味。




溪源寨的高大墙体,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头墙”,也称“风火墙”,是闽都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它不但可以遮挡狂风,防止火灾蔓延,保护木构建筑安全,还能装饰和美化民居。


整座古寨由外及里依次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阁楼等组成,前后三进。楼里更有磨房、浴室等生活配套设施。庭院还铺了排污防涝用的环形排水管道。住在这里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大家庭、小社会的起居生活形态。



在鸿尾,除了竹编、橄榄、白鹭、古榕,还有南坑村大湖仙山的杜鹃花,吸引着驴友不辞跋涉之苦,一睹芳容。溪源古厝,更是人们一游再游之地……如果你也对鸿尾感兴趣,不妨抽个周末去走走吧。



新媒体编辑:凡安(原创 整合)
审核:风清云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侯传统竹编技艺:破竹削篾 编织生活
历史悠久:精美独特的竹编艺术
竹编 篮篓
中国人不可丢弃的10大传统手工艺
UC头条:竹编
静态展示项目(国内篇)——广西竹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