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某高校学生热射病,未脱离危险!


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除直接热损伤外,还继发于热损伤后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 | 兰蕙

来源 |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近日,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



南京广播电视台微博今日18:53报道:

最近,南京大学某高校大三学生张某跑步后,突然倒地不省人事;30岁小伙王某参加7公里马拉松比赛后突然趴地上,送医院后被诊断为“热射病”,目前仍未脱离危险。


图1:南京广播电视台微博截屏


为什么会是“热射病”?

请看以下官网气象预告!


图2:图片来自南京市气象局网站


图3:图片来自上海市气象局网站


别以为这只是局部高温,


下面就来张大图!


图4:图片来自中央气象台网站


相信大家也都了解橙色预警的概念。但是这不仅仅代表气温升高,而是对中暑的警示!



中暑不能一概而论


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的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的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此外,在室温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也易发生中暑。


(看到微博新闻,小编更加担心暴晒下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等,感觉心里酸酸的。还有奔波在一线的急诊科医务人员:中暑的医生救治中暑的患者……)


急诊科医生不会将中暑一概而论,不同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上中暑可分成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只要给予补液盐口服,离开高温环境,适当降温,就能恢复正常;但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如果不给予及时和有效的抢救处理,患者就有可能出现终身残疾或死亡。



谨防热射病!


热射病为重症中暑,即在外界持续高温作用下,患者中心体温超过40℃,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循环衰竭。也有文献指出体温>42℃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


患者临床表现为体温过高,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谵妄、昏迷、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DIC、休克等,病情危重。其病死率可达40%~70%,即使接受ICU治疗,其病死率仍高达63%。


南京广播电视台微博报道的两名男青年可考虑劳力性热射病,也称之为重症运动性中暑。除外界环境处于高温之外,人体运动时肌肉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超出身体所能散发出的热,从而使运动员体内处于一种过热的状态。


微博并没有详细介绍两名男青年的具体病情,希望两位能早日脱离危险。小编从文献中找出热射病病例一份,给大家有感性的认识。


病史简介

42 岁,男性,啤酒厂搬运工。


患者在炎热天气下连续搬运啤酒箱8h后出现意识不清伴高热,尿量逐渐减少、颜色加深。


体格检查:昏迷状态,体温 42℃,心率 170/min,呼吸 30/min,血压 120/60 mmHg,全身多处可见瘀斑,双下肢肿胀明显。


辅助检查:心肌酶升高,血肌酐值 273.3μmol/L,肝酶、胆红素升高(ALT 764.3U/L,AST 704.2U/L,TB 162.8μmol/L, DB 84.7μmol/L),血小板计数 29×10^9/L,纤维蛋白原 5.73g/L,肌酸激酶 18300U/L,同时合并血清肌红蛋白和尿肌红蛋白异常。


由此可见,热射病并不等同于一般的中暑,其病情进展及病情凶险程度都远超出我们想象!



热射病患者不仅仅是脱水


热射病常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其病理生理学反应并非单纯热暴露直接损伤所致,而是继发于热损伤后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导致MODS。


此外,研究者根据临床病例抢救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有关热射病合并MODS的致病机制:



1.高温导致循环衰竭引发主要脏器低灌注损伤;


2.重度中暑导致机体高代谢状态,严重的消耗导致细胞死亡和器官衰竭;


3.高温物理辐射导致机体巨噬细胞被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血小板激活因子和细胞因子,最终引起全身自发性细胞损伤性炎症反应;


4.高温对机体细胞的直接毒性损伤作用,具体表现在大脑和脊髓细胞的死亡,特别是小脑Purkinje细胞死亡,肺血管内皮损伤,肌肉损伤,横纹肌溶解等。




热射病治疗堪称大抢救!


目前热射病治疗的两大原则是: 早期诊断后迅速降温和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a. 降温治疗


热射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核心体温的峰值以及高热持续的时间,立即进行全身降温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体外降温:


① 浸泡降温法:对患者进行凉水或者冰水浸浴,年老体弱患者需谨慎;


② 冰袋降温法:通过将冰袋置于腋窝、腹股沟和颈部大血管处,来降低流过该部位的血液温度,从而降低体温;


③ 蒸发降温法:用医用乙醇或自来水擦拭患者皮肤,并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降温速度;


2. 有创性降温法: 用冰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冷盐水腹膜灌洗、膀胱冲洗等;


3. 药物降温:应用氯丙嗪协助物理降温,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



b. 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1.早期快速扩容、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2.凝血功能紊乱,在补足凝血底物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 DIC 的发生、发展;


3.使用冰帽、脱水等方法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防止脑水肿,及早促脑复苏;


4.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呼吸功能不全时及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5.应用保肝药物保护肝脏功能,对于高胆红素血症必要时可行血浆置换或吸附治疗;


6.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不全者给予持续血液滤过;


7.应用抗炎药物治疗系统性炎症反应;


8.早期营养支持治疗,鼻饲营养液,静脉补充能量;


9.后期康复治疗,对于有可能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者,可及早选择高压氧治疗。



c. 热习服


热习服,也称热适应,是指机体在长期反复的热作用下出现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 表现为机体对热的反射性调节功能逐步完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对热环境的适应。


 有研究指出,热习服可以降低军事训练中劳力型热射病的发生概率(没有热习服经验者需慎重)


d. 心理护理


热射病也可导致心理状态的损伤,需予以重视。(热量消耗表现为轻度精神错乱或抑郁症;轻度中暑表现为中度精神错乱、定向障碍、抑郁症;重度中暑常出现癔病性行为、谵妄、癫痫、昏迷。)


参考文献:

1.苏磊,童华生. 重症中暑转化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02):103-108.

2.王强,钟堂武,颜智. 运动性中暑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J]. 临床医学工程,2008,(12):69-71 74.

3.曾令文. 36例重度中暑衰竭的抢救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03):322-324.

4.陈长富,董文鹏,杨博,杨永超,刘莹,王晓武. 热射病致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J]. 实用医学杂志,2016,(14):2272-2275.

5.陈瑶,宋青,康红军,潘亮,刘辉,谢菲,胡新. 热射病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2例报道[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3):140-142.

6.陈宏吉,张新江,邹晓东. 半程马拉松运动员比赛伤情及重症运动性中暑特点分析[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02):111-117.

7.朱红艳,靳晓玉,张贞霞. 军校劳力性热射病的防治[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06):770-77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闷热”回马枪,防暑降温不能停
爬山6小时竟得热射病!专家提醒这个时间段避免外出
爬山6小时,22岁男子昏迷进ICU!这病进入高发期,救治不及时或致死
夏日高夏日高温即将来袭,谨防中暑致神经系统损伤?医学论坛网
长沙一男子高温作业体温飙至41℃ 患热射病致脑损伤
脑血栓患者脱离危险后如何进行恢复期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