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旭:春草

春草

张旭

春草青青万里余,边城落日见离居。

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赏析:

这首诗的创作意向并不十分明朗。题目为“春草”,但是,只有首句贴题。春草是那样的碧绿青翠,以致于诗人的思绪随着这茵茵春草一直铺到万余里之外,也就是说,眼前的春草引发了诗人的情思,想象到普天之下无处不是“春草青青”。接下来的三句,不再写“春草”,而是抒写目睹“青青”“春草”所产生的幽思。

诗人用“边城”、“落日”这样两种物象构成一种抒情的特定环境,同首句中的“青青”“春草”相映衬,造成浑莽的艺术境界,然后点出“离居”之情。“离居”,就是离群索居,是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又是经历了“海上三年别”的“离居”生活之后、未见有“云间”之“书”寄来的情况下产生的。

“海上”用的是汉朝的苏武被匈奴单于流放到北海荒漠上牧羊的故事;“云间书”也和苏武有关,传说他曾把信缚在南飞雁的爪上带到长安的上林苑。范云《赠张徐州谡》诗说:“寄书云间雁”,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后来常常用来泛指友朋或夫妻之间的离别相思。明白了典故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体会到,诗的“离居”之情是由青青春草引发的,而“海上三年别”的处境和“云间一纸书”的难得更增添了诗人的“离居”之苦。“春草”则与此相反,它年复一年,枯了又荣。眼下当诗人目睹其“青青万里余”的欣荣景象时,“离居”的寂寞与孤独就会油然而生了。因而“春草”就成了触发诗人“离居”之情的媒介。

至于这首诗的确切内涵,则会因鉴赏者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呈现出多义性,或思友、或思家、甚或还是因春草而咏及苏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日怀乡,“草圣”《自书》: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
《人间词话i》中问的隔与不隔是什么意思?
大换雅阁-诗文鉴赏方法【什么是“隔”与“不隔”】
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还是唐代著名诗人
【一日一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启功书法作品鉴赏·唐人句(7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