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科3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5年度)
发表者:赵东奇 235人已访问
面瘫诊疗方案
一、概述:
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中医鉴别诊断
1. 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
2. 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
(二)西医鉴别诊断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
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
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
Ramsay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其有典型的“面瘫、耳痛、疱疹”三联征。
四、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治疗。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
4.拔罐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蹘、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5.刺络疗法
适用于面瘫后期,口角歪斜仍明显者。取穴:内陆仓(口腔内颊部内侧相对地仓之小静脉)。
6.梅花针叩刺
适用于病人患侧肿胀明显,疼连肩背部取穴:太阳、地仓、下关、合谷、列缺等
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
注:面瘫侧肿胀明显,疼连肩背部,根据督脉循脊里,上达项后风府,沿前额下行鼻柱等中医理论,予后背督脉梅花针重扣拔火罐,大椎穴,肩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根据症状所累及的部位,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相应穴位针刺。
取穴:风池,大椎,肩井,夹脊
a转侧不利:外关,阳陵泉
b俯仰不利:后溪,昆仑
c头晕:太冲,三阴交
d胸闷,出汗,心悸:内关,公孙
e头晕,血压偏低:百会加灸
f双下肢无力:足三里,阳陵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  <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span="">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二)评价方法
颈椎病疗效评分表总分46分
临床表现
记分
临床症状、体征分级
颈部疼痛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肩部疼痛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上肢疼痛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上肢麻木
0分:无麻木    2分:偶有麻木,很快缓解
4分: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
6分: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
颈肩压痛
0分:无压痛 2分:压痛轻,用力按压才感疼痛。
4分:压痛明显,稍有按压即感痛甚
颈部活动
0分:正常
2分:偶有颈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
4分: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
椎间孔挤压试验
0分:正常
2分:神经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轻微者
4分: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者
感觉障碍
0分:无肢体感觉异常
2分:有肢体感觉异常
上肢无力
0分:肌力5级  2分:肌力3~4级
4分:0~2级
肌腱反射
0分:正常  2分:腱反射减弱
4分:腱反射消失
腰痛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西医学中的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脊柱病变之腰痛等,可参照本方案辨证论治。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1.自觉一侧或两侧腰痛为主症,常表现隐痛、胀痛或刺痛。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有关实验室检查或腰部X线片,提示西医学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诊断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二)证候诊断
(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劳损或陈伤史。
(4)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1)肾阴虚: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
1、基本治疗
治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  腰阳关  肾俞  阿是穴  足三里  腰夹脊  大肠俞
寒湿腰痛加腰俞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腧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命门温肾壮腰。
(1)电针治疗
处方:委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俞
操作:毫针刺入,寒湿腰痛和淤血腰痛行提插捻转泻法,肾虚腰痛行提插捻转补法。选取2-3组穴位上电针,选择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以达疏经通络止痛作用。
(2)温针治疗
处方:委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腧
操作:毫针刺入,寒湿腰痛和淤血腰痛行提插捻转泻法,肾虚腰痛行提插捻转补法。选取1-2组腧穴上艾条,点燃艾条,以艾条充分燃烧完全为度。每日一次,以达温经通络止痛作用。
(3)定罐:疼痛部位拔罐,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钟,隔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以达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4)梅花针刺络拔罐:对腰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梅花针刺络拔罐,以达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操作:用梅花针中强度叩刺疼痛部位,使局部皮肤轻微渗血,再加定罐。
四、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2、好转: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腰椎活动正常,腰部疼痛减轻,腿部串麻、麻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络不通的症状
腰部脊柱管狭窄症是指?除了腰痛之外还要注意腿部的麻木和疼痛!
疼痛科专家详谈腰椎病主要症状
强健腰腿有妙招,艾灸这个穴位有奇效!
三七和它一起煮,腰椎间盘突出,腰痛,腿麻脚麻全好了!赶快了解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