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3-20(麻黄汤类)

条文

桂林本伤寒论7.4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解释
北方有很多人冬天感冒都是麻黄汤证,会有发烧,但是本人感觉怕冷,要盖棉被。身上骨节有疼痛感或者头疼,身上不出汗,干烧,会有肺活量不够的感觉,比如平时爬楼梯不会喘,感冒了以后爬楼梯就感觉很累,肺部很不够用。
这里的解释是风是阳邪,寒是阴邪,麻黄汤证是寒邪侵入人体,像是钉子一样,细细的、密集地向人的骨节缝中钉下去的。所以会有骨节疼痛。
而我们的皮表和肺部相表里,毛孔闭起来了,肺就会觉得呼吸不太够了。
因为人体的抵抗力和病邪作斗争,所以脉浮紧。
结构
麻黄汤没有姜枣,不像桂枝汤一样,桂枝汤证的邪气是面状的,麻黄汤证的邪气是点状的,如果寒邪大到形成面状的话,也要用到姜枣,比如大青龙汤。
麻黄汤的杏仁用70个,跟其他有杏仁的方剂相比是最多的。比如说桂枝加厚朴杏仁汤、麻杏甘石汤的杏仁都是50个,大青龙汤的杏仁是40个,所以杏仁和麻黄是有一个配比的比例的。比如说大青龙汤中石膏会抵消掉麻黄的发表力度,所以杏仁也会相应的减少。
麻黄汤中会用到桂枝甘草汤的结构,因为麻黄是一个会损伤心阳的药,桂枝甘草汤能够补心阳。
相比桂枝汤,麻黄汤会煮的比较浓一点,因为麻黄汤毕竟是对付比较钻入里面的寒邪。
麻黄汤发汗力道足够,所以吃完麻黄汤不用喝稀粥,另外以麻黄和细辛两味药为主的汤剂都很怕吃到肥油,所以吃药的时候尽量注意一点。
麻黄汤证与针法
叔叔举了一个例子,自己有一次得了麻黄汤证,但是在香港吃了一碗非常有营养的粥,就把表面束住了,发不出汗,但是内里又很虚。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可以扎针来帮助发汗,比如说外关透内关,或者是少商穴放血。
另外就是如果一个人太虚不太好用麻黄汤,可以在合谷和复溜穴平补平泻。
桂林本伤寒论7.18, 7.19
7.18脉浮紧者,法当汗出而解。若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须自汗出乃愈。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也,须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7.19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然者,以荣气不足,血弱故也。
麻黄九禁
因为麻黄汤是发汗剂,会损伤心阳和肾阳,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是不能用麻黄汤的。
比如说心阳虚的心慌,尺脉微说明肾阳虚,尺脉迟是荣气不足,血少血弱,许叔微有一个医案就是说患者尺脉很弱,所以用黄芪建中加当归汤给患者补了10天,直到尺脉变得有力了,才用麻黄汤发汗。当然这个过程也遭到了病人家属的不理解。
桂林本伤寒论7.56~7.62
7.56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7.57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7.58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
7.59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
7.60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7.61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7.62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
另外七个禁忌
1、咽喉干说明少阴经能量不足,因为少阴经通到咽喉,所以有的扁桃体炎是少阴病。少阴肾经不足的情况下发汗人体会更虚。
2、尿道发炎的人下焦有湿热,如果发汗的话,热会更加严重,就会发展成尿血或者便血。
3、经常长疮的人,会气血虚,如果发汗会导致津液损失更多,这个人就会身体抽搐。
4、经常流鼻血的人不能发汗,因为流鼻血的人头部的血管会形成另一种结构,发汗的话头部的血会突然被抽干。(这是叔叔的解释,本人不太理解,希望以后能慢慢搞懂。)
5、失血之后不能发汗,因为麻黄汤会更加耗损血液里面的能量。
6、容易自汗盗汗的人也不能发汗,因为会损失更多津液。
7、中焦虚寒的人不能发汗,因为麻黄会剥夺人身体里的阳气,所以会让中焦更加虚冷。
桂林本伤寒论7.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解释
这里又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我们之前学过下利的用葛根汤,这次太阳阳明合病的症状是偏外感的,有喘和胸满,需要从表面发出去,所以用麻黄汤。
桂林本伤寒论7.6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解释
太阳病拖了10天,脉浮细而嗜卧,说明是快要好了。
因为病快好的时候,人体的抵抗力和病邪的对抗激烈程度就降下来了,所以脉从浮紧变成浮细,嗜卧说明没有烦躁。这里要和少阴病做一个区别,因为少阴病是但欲寐,也是想睡觉,但是精神状态上差一点,情绪更负面,而且脉是沉细的,说明已经切入少阴了。
如果转入少阳的话,就用小柴胡汤。
如果还是清清楚楚的浮脉的话,说明仍然是在表,这里说麻黄汤只是一个泛指,其实用桂枝汤或者前面学过的桂二麻一汤、桂麻各半汤等等,这些小发汗都可以,毕竟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
桂林本伤寒论7.7
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解释
大青龙汤的主证,大概就是比麻黄汤证多一个烦躁。
因为大青龙汤属于寒包火,就是表面的寒气很厉害,把体表束得非常紧,所以内里会产生闷烧的感觉,会导致一种心情上的烦躁或者身体上的烦躁,比如说手脚烦,手脚总是想换姿势,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
当然大青龙汤的闷烧还有另一种情况,是把热闷在肺里,也就是非典型肺炎,这种情况下会非常热,所以就会导致人出现三干,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
或者是一感冒就会吐黄痰或者铁锈色痰,比如说大叶性肺炎。
但是如果不是有那么多寒气,脉没有那么紧,而且有出汗的话,吃了大青龙汤会导致脱阳,手脚冰冷,抽搐。这样就有需要温阳的附子剂来治疗了。所以面对这种强发汗剂还是要谨慎的。
补救的方法有茯苓四逆汤,真武汤等等。
所以后面介绍了一个美国的倪海厦医生对大青龙汤的谨慎用法,比如说麻黄用的少一点,杏仁和麻黄用的一样多,这样刚好可以补充麻黄动了的心阳。或者是用荆芥,防风,浮萍三味药来代替麻黄,荆芥是可以把血液中的风邪逼出来,防风可以把肉里面的风邪逼出来,浮萍是在人体的最表层开汗孔,让汗流出来,所以加在一起刚好可以合成麻黄的药性。
大青龙汤结构
大青龙汤的结构和越婢汤差不多,就是比越婢汤少个芍药多个杏仁。因为大青龙汤承受的寒气更多,所以不用芍药这个比较收敛的药。
有麻黄汤的结构在里面,但是麻黄用量比较多,因为有石膏来抵消一部分麻黄的药性。
前面说过有姜枣结构,因为它需要面对的寒气是大片的,所以需要用生姜和大枣,把药性变成面状打出去。
同时因为有里热,所以加了石膏,取白虎汤的药性。所以它的发汗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麻黄汤的发汗,一个是白虎汤的发汗,所以一种发汗是一阵热的感觉,一种发汗是一阵凉的感觉,所以它的发汗中和后就会有一点不知所踪的感觉,不知不觉之间就会发汗。
桂林本伤寒论7.8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解释
这一条乍一看好像是桂枝汤证,但是他会说身体不疼,就是感觉身体发重。
按照桂林本来解释,就是进来的风邪量特别多,让人有一种“鬼压床”的感觉。
而人体的正气一直在挣扎,偶尔就会有一种减轻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邪气的量非常大,也是要用大力道的汤把它发出去,所以用大青龙汤。
刘渡舟教授用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治疗溢饮,就是身体多余的水分流到手脚、四肢叫做溢饮,会导致手臂酸痛,特别重。这种情况也是因为伤风里面夹着湿,人体被湿气压得身体重、动弹不得,也是用大青龙汤来发。
桂林本伤寒论7.9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解释
再来说下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主要是治疗肺里有寒水。
小青龙汤证的人其实也是受到风寒,但是因为平时肺就比较寒湿,会让邪气聚集到肺里面,就导致咳嗽,咳稀痰。
为什么是稀痰呢?因为肺比较湿,所以痰量比较大,又加上寒邪,所以痰就比较白、稀,像水一样。
当然如果咳黄痰,说明有化热,加石膏就可以。
小青龙汤结构
小青龙汤的主要结构是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
也没有姜枣,所以不是用桂枝汤的主结构,麻黄也不是主结构,所以这副汤剂不是用来发汗。
这就要求半夏的量要足,让它能够尿解,这副汤剂如果用尿解而不用汗解的话,其实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小的。
历代医家都非常注意人体的保养,所以小青龙汤吃完一两剂镇住咳以后,一般都用其他的方剂来膳后,比如说苓桂术甘汤或者苓甘五味辛夏仁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九十论》——大青龙汤证
《伤寒九十论》
大青龙汤
阎钧天 伤寒论38--41条解读
青龙类方讲解
大青龙汤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