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4孔子:第一位教师

书籍 | 《中国哲学简史》

领读 |  飞鸿


中国哲学的背景 


各位书友好,我们今天开始进入先秦诸子百家的第一个学派: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便是孔子。对于“儒家”,我们在之前的讨论中有所谈到,广义上的儒家并不只限于从“王官之学”分划出来的一个狭窄的学派,而是所有古代学问的综合。但是我们姑且按着冯友兰先生的划分去理解。

 

如果从广义的儒家上看,孔子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小学派的代表,而是成为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代表。孔子的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品格,孔子的生命特征也象征着中国文化的生命特征。

 

儒家学说最核心的一个理念便是“仁”。从汉字的构造来看,“仁”是两个人在一起,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只考虑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就不存在那么多复杂的关系,只需要与自然沟通就行了,很多事情的处理反而简单。但是一旦有了两个人,三个人,更多的人在一起,关系就会复杂起来,人性的各种因素就开始相互作用,让这个世界变得非常复杂。每个人都活在一个由人群组成的社会中,逃避不了这种复杂的关系。于是这就自然有了“政治”。

 

只要有两个人,就必然有“政治”,无论这两个人是父子,还是夫妻,是上下级,还是朋友。。那么处理这样的关系,维持一个合理的秩序,成为农耕文明下家族群体围绕土地聚居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我们很难去下定义什么是“仁”,但是可以看做两个人(或更多的人)相互处理好彼此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为彼此带来良好的生命状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让双方都有“正能量”。而这种让双发都处于合适的关系位置,激发相互正能量的生命力的处理,就需要懂得“推己及人”,需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需要“正名”,让每一个人在各自合适的位置上,尽好自己的本分。

 

可见“仁”、“义”、“忠”、“恕”,并不是专属于儒家学派的东西,它其实是一种适合全人类的普世的理念。



 

我们再考察农耕文明下的家族聚居形式,在这种家族熟人网络关系下,很难用法律的方式去建立秩序,很自然的是用“礼”的方式去建立秩序。六经中的《礼记》(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思想所著)即是对“礼”的规定和其本质的阐释。“礼”并不是像“法”一样严苛的约束,“礼”的根本是要对人心起一种引导的作用,让人通过自己的内心反省来完成与人群网络良好相处的方式。在《礼记》中就有著名的《大学》篇,其最核心的理念便是要求君子训练一种“慎独”的能力,以及“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叫“絜矩之道”。《礼记》的《中庸》篇更是一种极高明的智慧,要求君子无论思想还是言行,都要达到一种不偏执的状态。这里要强调的是,不偏执的状态并不是保守不进步,而是在进步中不走极端,在进步中发展更加合理。

 

六经之中最深刻的《易经》第一卦即乾卦,孔子注释乾卦便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先贤并不是极端保守拒绝进步的人,而是鼓励人不断向前,但是这向前进步是需要一种合理的方式或节奏,能从潜龙勿用(乾卦第一爻)发展到飞龙在天(乾卦第五爻),但却要尽量避免亢龙有悔(乾卦第六爻)。

 

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先哲的智慧是极高明的,这些深刻的道理放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都不会过时,值得我们静下心去学习体会。

 

冯先生讲到孔子的“知命”的内涵和他的心灵修养历程,这部分是了解孔子思想最深刻的地方。孔子“十五志于学”是他生命历程的起点,志向的展开落脚在“学”上,孔子立志学习古代文化,包括“诗书礼乐”。“三十而立”是学到一定阶段后知识的积累,志向趋于坚定,人格得以成型,人生方向开始坚毅。“四十不惑”是在这个阶段对很多现实的问题有了自信的判断,可以从现实和经典中找到合理的方向。

 

“五十知天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我们读《庄子》的《天下》篇,可以从中知道,庄子把人区分为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普通人。前三种人可以游于方之外,他们是道家中具有出世追求的人要达到的最高状态,倾向于脱离这个现世的生活。而后三种是游于方之内的人。孔子并非不知方外之物,但他却选择要解决方内众生的问题。“圣人”即是方外和方内的一个衔接点。居于这个衔接点的“圣人”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而君子尚且没有这个能力。君子仍然是完全处于方内的人。要从君子上达到圣人,“五十知天命”就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孔子是能够领悟到超越道德的价值。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即在这个“知天命”的阶段,孔子是领悟到了一种出世的境界,这个时候是与耶稣、释迦牟尼那种超脱现世的境界相似的。只有知道“天命”赋予自身的责任和“天命”中不可到达的界限,这才是真正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也就是说,“知天命”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知道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一个是知道无法达到的某些事物的边界。即知道什么事自己要去做,而什么事自己做不到。

 



这种知道事物“边界”的智慧,在《庄子》那里同样深刻的表达了出来。《庄子.庚桑楚》中有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单纯学到知识或做事,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懂得知识和做事的“边界”,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这也是“知天命”第二层含义极为深刻的地方。

 

正是在这里,孔子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定位在方之内,而不到方之外,他主张“未知生,焉知死”,他主张“不鬼力乱神”,主张“过犹不及”……这也是他只让自己上达到“圣人”而不继续上达的“神人”的根本所在。而孔子这样的价值选择,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调,他把在“轴心时代”各大文明哲学突破时普遍具有的强烈的宗教情怀,用“圣人”而化解掉了。孔子对中国文明去除了“神本化”,实现了更加包容和理性的“人本化”。

 

正是在这里,孔子奠定的中国文化才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两希文明”。

 

孔子删定的“六经”,也具有更深的内涵,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文献。六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其实类似于一种“宪法”,不妨称之为“经学宪法”。无论历朝历代政治经济形式结构如何改变,都以这六经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成为国家机器和普通人民生活的价值依据。这是孔子为中国文明的另一个重要贡献。

 

对于孔子地位的认识,也许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有人会认为孔子只是一个普通人。理性的怀疑精神当然需要,但是彻底的怀疑精神终究让人找不到信仰的归宿。每个民族都需要信仰,或许农耕文明在逐渐退去历史的舞台,但是孔子奠定的价值观是否也是完全过时的,民族的信仰是否也要因之彻底改变?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先认真找回过去的东西,带着温情和敬意,认识她,理解她,体悟她,然后才去进一步发展她。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未来,这才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为我们民族留下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乾卦》《易经.坤卦》(孔子注)】


欢迎有兴趣一起共读的书友,加入共读微信群,分享和交流。即刻加以下慈怀共读助手微信号:cihuai201206,共读助手将会你加入慈怀共读群。



回复“置顶”,小慈告诉你如何一键找到“慈怀读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点击阅读原文,来慈怀书店看看吧^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儒家的生命意义:承担使命,接受命运
读《论语》谈君子:天命 使命 命运
李清良:孔子的诠释自觉及其历史影响
李清良 | 孔子的诠释自觉及其历史影响
阅读:太宰春台的儒家思想
孔子的孙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