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眼啐啄(原觉法师《碧岩录》公案义解)

《碧岩录》公案【七】——法眼啐啄

 

原文:

  僧问法眼。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法眼云。汝是慧超。

 

义解:

  有一个僧人名叫慧超,问法眼宗的祖师法眼文益禅师“什么是佛。”法眼文益说:“你是慧超。”

  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这则公案,我先给大家举两个类似的公案。

  第一个公案:

  有一位叫玄则的和尚,在法眼禅师寺院里作监院,但从来不进禅堂参学。一天,法眼问玄则说:“你怎么不进禅堂参学呀?”玄则说:“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在青林禅师那里开悟了吗?”法眼说:“你说给我听听吧!”

  玄则说:“我问青林禅师‘如何是佛’,青林禅师回答‘丙丁童子来求火’。”法眼说:“他说得很好,就怕你理解错了呀!你能说得再清楚一些吗?”玄则说:“丙丁是火,以火求火,就像我是佛还要再去求佛。”法眼说:“玄则你果然理解错了呀!”玄则一气之下,不辞而别离开了寺院。法眼望着玄则远去的背影说:“这个人如果能回来还有救,若不回来就没救了。”玄则走到半路,自己反思,法眼是位名师应该不会骗他,于是又回来了。

  法眼说:“你尽管问我好了,我替你解答。”玄则便问:“如何是佛?”法眼说:“丙丁童子来求火。”玄则听后就开悟了。

  另一则公案:

  有一位天台德韶禅师,长久以来,一直在疏山匡仁禅师那里参学,自认为开悟了,就带着师兄弟四处参访。到了法眼那里,他不进禅堂,只叫师兄弟们随众进入。有一天,法眼升座说法,有一僧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法眼说:“曹溪一滴水。”那僧听了失望地退下了,可天台德韶听后,当下就大彻大悟了。

  现在,我们来看这三则公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则公案:问的人是慧超,回答的也是慧超;第二则公案:回答的是丙丁童子来求火。丙丁所代表的就是火,能求的本身就是火,所求的还是火;第三则公案:问的是如何是曹溪一滴水,所答的仍然是曹溪一滴水。

  这三则公案的共同特点是:能求的与所求到的正好是同样的东西。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一则公案提问的是一个人,而回答的是前来提问人的名字。此时的名字并不是做代词使用的,而是做名词使用的,也就是指的慧超这个人。

  能求的与所求的正好是同样的东西,这正好是不增不减,也正好是能所合一。能求的与所求到的就因为是一模一样的,就像两个相同的影子一样,重叠在一起了,而且融合得天衣无缝。这个“无缝状态”所代表的就是无所住境界,也就是没有任何相对的知见,这正好就是本来面目。

  能问的,是能够妄动的“无明”,所代表的就是能生宇宙万物与生命的本体;所回答的,正是所生的万物。能生的与所生的正好不增不减、一模一样。这与经书中所讲的宇宙实相,不是正好一致吗?

  为什么玄则第一次听到“丙丁童子来求火”的答案没有开悟,而第二次还是同样的答案却开悟了呢?

  因为第一次求法,是属于心外求法,所以没有求到;第二次虽然也是心外求法,但所求到的与第一次正好是一样的,就正好是不增不减、能所合一了。

  法眼禅师是在“不增不减”的基础上,又演绎了一次不增不减;在“能所合一”的基础上,又演绎了一次能所合一。这次,玄则是真的领悟到了。

  禅宗是把理论真正地应用到了现实上。而学习佛理的人,却把理论用于口舌之上了,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开悟的原因。因为,理论已经与实践脱轨了,可自己却感觉自己还很聪明呢!

  注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呀!

 

  (原觉法师《碧岩录》公案义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丙丁童子来求火
禅门故事|丙丁求火
125.报思玄则禅师悟道因缘
棒下孝子贤孙 ——《同步的喜悦》之三十
【历代高僧】五代高僧法眼禅师
知返 | 迷与悟,一念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