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最大的孝顺?曾国藩晚年从严父变慈父的启示



当局能肩天下事,读书深得古人心


 



一个人,一旦到了晚年,对于自己孩子的态度就会大有改变了,即便是曾经对儿子十分严厉的曾国藩,也是如此。为儿子的身体而担忧,不舍得儿子受伤、受累什么的,此类情感在曾国藩的家书之中也是极多表达的。那么,在其中是否可以读出溺爱的味道呢?



比如,同治二年二月的某一天,远在湘乡老家的曾纪泽,一不小心在外出的时候从桥上跌了下来,写信告知远在军营之中的老父亲之后,本以为做父亲的又要再三唠叨,训诫一番,没有想到收到的回信中虽有唠叨,却是满满的安慰,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尔在团山嘴桥上跌而不伤,极幸极幸。闻尔母与澄叔之意欲修石桥,尔写禀来,由营付归可也。《礼》云:“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乡间路窄桥孤,嗣后吾家子侄凡遇过桥,无论轿马,均须下而步行。(《谕纪泽》,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纪泽从团山嘴桥上跌落下来,“跌而不伤”,实在是大幸,于是曾氏家族协商修桥之事。估计原先是一座木桥,下雨潮湿则容易生出苔藓,桥面湿滑则跌落河中也是常有的事,故而想修一座石桥,以免悲剧的发生。修桥铺路都是大善事,造福乡里乡亲,故而曾国藩这位湘乡最有出息的人物,自然表示赞许,还说如果钱不够,可以从他的军营中支付。


再说保养身体的话题,《吕氏春秋》之“孝行”篇引曾子的话说:


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这也就是《孝经》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意。为了保全身体,如果有舟船则不可游泳过河;如果有大道则不可穿越小径:不可求快而面临危险,只可求安全,少让父母担忧。所以曾国藩还在信中强调,乡间“路窄桥孤”,那么曾氏家族的子孙过桥的时候,无论是坐轿还是骑马,都要下来步行,估计曾纪泽此次跌下,或是在轿子之中,故而跌而不伤。其实,当时曾国藩还曾希望儿子尽快来军营中侍奉,因为此次事故,也就让其推迟行期了,信中说:


吾本意欲尔来营见面,因远道风波之险,不复望尔前来,且待九月霜降水落,风涛性定,再行寄谕定夺。目下尔在家饱看群书,兼持门户。处乱世而得宽闲之岁月,千难万难,尔切莫错过此等好光阴也。


在家乡赶路尚有危险,何况长途跋涉,故而做父亲的也不希望儿子冒着“远道风波之险”,还是等九月之后,“霜降水落,风涛性定”,再度书信联系确定行期。希望在这半年内,儿子能够在家乡安静、闲适的环境之中“饱看群书”,顺便也打理门户,在乱世之中这样的日子也颇为难得,所以劝他莫要错过了好光阴。


确实,当时还是乱世,远道往来则还是有着诸多的危险的,即便有军兵保护,然而长江行船的风波则还是难免的。后来,纪泽说自己老是惦记着一个人在外面的父亲大人,所以打算四月份就来军营。于是曾国藩在家书之中,再度协商行期,又作了周密的安排,其中也说到了长江之险:


尔拟以四月来皖,余亦甚望尔来,教尔以文。惟长江风波,颇不放心,又恐往返途中抛荒学业,尔禀请尔母及澄叔酌示。


如四月起程,则只带袁婿及金二甥同来,如八九月起程,则奉母及弟妹妻女合家同来,到皖住数月,孰归孰留,再行商酌。


目下皖北贼犯湖北,皖南贼犯江西,今年上半年必不安静,下半年或当稍胜。尔若于四月来谒,舟中宜十分稳慎,如八月来,则余派大船至湘潭迎接可也。(《谕纪泽》,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


虽然上次的书信中让儿子九月再来,然而心底里还是“甚望尔来”,也不只是“教尔以文”,而是希望亲人陪在身边了。因为一再考虑长江上的风涛,所以计划有二,如是四月份,长江水大,则让不争气的女婿袁秉桢(字榆生)带着金二外甥同来;如是九月份,长江风浪平稳,则让纪泽带着母亲欧阳夫人以及弟弟纪鸿等人一起前来,到安徽军营里头多住几个月,然后再商量下一步的去留问题。


路途的安危,则除了长江风浪,还要考虑太平军的出没,当时江西还在打仗,所以上半年一定还不太平,下半年也许会太平一些了。所以如果纪泽一定要四月份来,则必须安排的十分稳妥、谨慎,方才放心;如九月份一大家子都来,则军营中可以安排大船直接去湘潭接了。这些计划里头,处处可见曾国藩关爱孩子之慈心,从前的严父,到了晚年也变得越来越慈祥起来了。



暮年之慈爱,也不只是对孩子身体的关爱,还有就是人老了,也就更希望与孩子在一起,所谓暮年之心境,理当如此也。同治五年,曾国藩正在河南的周口指挥平定捻军之战,此时的曾纪泽刚回湘乡老家不久,陪侍在曾国藩身边的是小儿子曾纪鸿,因为纪鸿“少不更事”,不能帮助老父亲处理事务,故而再度希望纪泽来营。在商量往来日程的信中,做父亲的对两个儿子的关切、爱护之情,字里行间也是满满的:


鸿儿少不更事,欲令尔于十一月十五以后自家来营,随侍进京。尔近日身体强壮否?接尔复禀,果有起行来豫定期,余即令纪鸿由豫回湘。鸿抵湘乡过年,尔抵周口过年,中途可约于鄂署一会。(《谕纪泽》,同治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首先,曾国藩问大儿子,近来身体是否强壮?一共只有两个儿子,于是只能让兄弟俩轮流着侍奉老父、照料老家,所以说只要纪泽确定了来营的日期,他就立马让纪鸿从河南(豫)回湖南(湘),好让纪鸿来得及在过年之前抵达老家,而纪泽则也能在过年之前抵达军营。而且,因为当时曾国荃任湖北巡抚,所以纪泽、纪鸿兄弟在中途,则还可以在湖北巡抚的官署之中相会,兄弟俩也可以一叙情谊。从这些安排来看,这做父亲的也是考虑得极为周全。信中还说:


余近无他苦,惟腰疼畏寒,夜不成寐。群疑众谤之际,此心不无介介然。……尔兄弟轮流侍奉。军务松时,请假回籍省墓一次,亦足以娱暮景。纪鸿在此体气甚好,心思亦似开朗,惜不能久侍,当令其回家事母耳。


再,尔体弱,今年行路太多,如自觉难吃辛苦,即不来侍奉进京,亦不强也,禀商尔母及澄叔议定回信。(同上)


当时因为对捻军作战颇为不顺,故而官场之中“群疑众谤”,再加之“腰疼畏寒”,使得曾国藩夜里也常常睡不着觉。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外面行军、做官,确实很不容易,所以总希望颇有干才的大儿子在身边侍奉。当然最好则是自己能够在军务宽松的时候,请假回老家,为双亲省墓一次,这也是因为人老了,暮年之际,总会想着故园与故去的亲人了。


虽然说过纪鸿在父亲身边,心思开朗,也能偶然替父亲做点什么,但还是太过年少,不如打发回乡,去侍奉母亲更为妥当。希望纪泽快点来自己身边,然而也想着纪泽身体虚弱,这一年里也以及行路太多了,所以做父亲的也不忍心让儿子再出远门。所以这次家书之中又强调,如果纪泽感觉自己太累了,难以再吃这南来北往的路途之苦,也就不必再来河南,以及服侍接下来的进京之旅了。也就是说,曾国藩为了不让儿子太过受累,这家书之中的话里话外,真情洋溢,即便外人读来,也是嘘唏不已。


原标题:大公子桥上跌下,父亲大人曾国藩如何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3岁农民曾麟书带着22岁儿子曾国藩同赴...
43岁的父亲和儿子并肩赶考,父亲中了秀才,6年后,儿子中了翰林
为曾国藩办丧事该不该收赙金
吴国君主------强鸠夷
古代湘乡“八景”扯谭
【e娄氐·037】同治《湘乡县志》舆图系列:乐善四十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