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思意韵与诗性智慧(康震)

 

禅思意韵与诗性智慧

 

——评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

 

康震

 

【《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2期】

 

  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它以刻苦的参修来彻见个体心性的本源,以灵动的感悟追求澄明高远的境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展现禅悟智慧的广大与深邃,具有独特的哲学魅力与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也正因此,禅宗研究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吴言生博士的新著“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学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便是近年来禅宗研究中的力作。

 

  “禅学三书”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始终以禅诗作为载体,追溯禅宗思想之渊源统绪,发掘禅宗哲学之象征意韵,体味禅宗诗歌之玲珑境界与诗性智慧。“禅学三书”大大拓展了“禅诗”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对禅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人创作的有禅意的诗歌,或是禅宗与诗歌的关系上,对禅宗诗歌本身涉及较少。“禅学三书”所探讨的禅宗诗歌是指广义的禅宗诗歌,包括禅僧上堂说法时大量运用的偈语。与纯文学性的诗歌不同,禅宗诗歌的着眼点不在于文字、技巧的华美娴熟,而在其内蕴的丰韵幽邃,在其对个体“本来面目”的洞彻,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论述的重心所在,也是研究禅宗诗歌境界的逻辑起点。

 

  在《禅宗诗歌境界》中,吴言生博士通过对五家七宗禅诗的妙心体证,描绘了个体向本心的回归、超越:这些禅诗凭借丰富的喻象,生动的吟咏着本心的迷失;透过是与非的意象对峙,将学人的思维逼到绝境,跃入识情难测的非思量处,将善恶、美丑、动静等二元观念截断,展现出明暗无别、语默混同的悟境。作者指出,禅诗对禅宗“般若无知”最高境界之体悟,不仅形成了禅宗诗歌触目菩提的美感特质,更为之增添了香韵缭绕的风致。

 

  其实,禅的境界是相当平易的。它从生活中来,因而非常朴素;由真心感发,因而非常自然;它包容万象世态,因而活泼通脱;同时又挣脱了有心有情的纠葛,因而圆融澄澈,了无芥蒂,好不自在!禅宗诗歌便将禅悟这事事无碍的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生动的描绘了大千世界中有情与无情、光明与黑暗等均是具足相应的缘起大法,它们纵横交错,呈现出一真法界的庄严绚烂,它们互为缘起又各住自位,展现着和谐统一的生命样态。

 

  《禅宗诗歌境界》的又一特色是深入分析了禅宗诗歌的特殊样式“颂古”极其发展。吴言生博士认为,由北宋前期临济宗禅师汾阳善昭首开的“颂古”风气,使参禅由对禅境的直观体验转向对隐含“禅意”语录的参究,这是善昭对宋代禅学乃至宋代文学所做的最大贡献。善昭之后,楚圆、慧觉等一批高僧广采百家典故,推动颂古向着“不死语”方向发展,尤其是雪窦的《颂古百则》,经由圆悟克勤《碧岩录》的评唱,意境更为含蓄、辞藻更为华美,创造出羚羊挂角的颂古新境界,使颂古成为禅宗诗歌的一种经典形式,成为禅文学的典范之作。所有这些,都是作者独到的心得与创获。

 

  《禅宗哲学象征》分为上下两编。本书上编从公案与颂古的角度探讨禅宗哲学象征的内涵,下编则从禅宗语言的诗喻性角度探讨禅宗哲学象征内涵。前者以公案与颂古的合壁《碧岩录》作为禅、诗合一的代表,通过它研究了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不二法门、禅门机锋、禅悟境界的内在关系。并由此出发探究公案的意旨,分析颂古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阐释公案颂古对禅宗哲学的象征。后者则以禅宗诗学喻象作为概念枢纽与理论构架,将散落在佛禅典籍中的玉珠琼花——活泼流宕的话头、脱略无形的诗语、峻急健朗的禅偈统筹在禅宗的诗化象征体系中——亦即吴言生博士在书中反复论证的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构成的禅宗思想体系。显然,贯穿上下两编的共同意旨在于:凭借公案颂古极其诗化语言来表征“不可言说的本心”。作者认为,在禅宗哲学象征体系中,除了大乘佛典式象征外,公案颂古式与诗喻式象征乃是两种主要的话语象征形式。禅宗哲学里那些看似相互抵牾、扑朔迷离的“诡论”,往往就在“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五灯会元》卷16《若冲》)的诗情画境中呈现其澄明无染的本心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禅宗哲学实在是真正的诗化哲学。

 

  诚然,无论是诗化哲学还是禅诗本身,其原初的思想动力无不渊源于大乘佛学的无尽宝藏。禅者一再宣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事实上,他们只是担心世人一味宥于佛经的文字,迷失了自在的本心。其实,历来的禅林高僧对于佛教的伟大经典都是非常重视的。禅宗的很多公案机锋都是借经文中的成句,化用经文的意旨来展开。因此,要真正全面深入的理解、领会禅宗思想,就必须探讨大乘经典对禅宗思想的影响,这是研究禅宗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前提。吴言生博士在《禅宗思想渊源》中,便依据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营构起的佛教禅宗思想体系,对禅宗思想的渊源进行了一番有益的探究。作者指出,“要讲禅宗的明心见性,就必须把唯识心的作用弄清楚,才能够真正彻底的明白见性的道理。”“要理解禅宗‘不思善,不思恶’将一切二元对立的观念打成一片的禅髓,必须了解不二法门对禅宗的影响;要理解禅宗大小一如、时空圆融等开悟境界,必须理解华严哲学的圆融精神;禅宗旋立旋破,随说随扫,开悟之后却了无所得,这些又深得金刚般若的精髓。”作者还特别强调:“禅宗诗歌是禅思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能传达深邃灵动的禅学感悟。因此,本书对禅宗诗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可见,以感悟禅诗贯穿于对禅宗思想内涵极其渊源研究的始终的确是“禅学三书”的最大特色。这当然与作者出身文学博士,更以博士论文《禅诗研究》奠定其学术基点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以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禅诗的诗性智慧与禅者的观照智慧颇有会通之妙。诗性的智慧在于以简约跃动的片段印象直观并凝练对万象世界的生动感受,而禅者的观照智慧则要求在静观对象的同时,自然呈现个体内在的、充实的、自由的生命辉光。诗在通往自觉自在的禅林之路中,绝不仅仅是载体,它超越了载体的承担,获得了本体的意义。

 

  从以上的约略印象,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禅学三书的基本特色:

 

  一、理性分析与悟性透入并重,文学与哲学圆融。作者不仅主张以物我如一的直觉体验来研究禅宗,同时又借助中西方哲学、美学、科学话语来阐释禅宗思想、哲学、诗歌。从而努力使禅宗研究在文学与哲学之间达到沟通与融合。

 

  二、重视对大乘佛教经典的研究,以及它在禅宗语境中的运用;重视对禅宗哲学象征的主要文本的研究。作者认为,无意“建构”的禅宗,通过一系列的哲学与诗学象征,实实在在的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三、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作者认为,禅宗思想体系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四部分构成。对这一体系的每一个层面,作者又分别使用大乘佛教经典话语、禅宗哲学象征话语、禅宗诗歌境界话语三组话语材料来加以阐释。

 

  吴言生博士治学,由执着于唐诗宋词的情感世界进入体悟佛理禅趣的超越世界,具有较强的哲学领悟力和较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这使他能够比较自如的出入文、哲,圆融诗、思。“禅学三书”的出版必将为研究禅宗思想、哲学、诗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层解构禅学、美学、诗学之关联
结语
形容水墨画的诗句
禅门开悟诗二百首 杜松柏 著
高山仰止 行云流水
慧福生命禅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