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秦皇岛遇到何镜堂,西港魅力一触即发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当今时代的人们不再一味地“崇洋媚外”,照搬西方。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挖掘本土特征,而建筑泰斗何镜堂院士的“两观三性”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回应什么是“中国特色”,如何解决“千城一面”。在“河港杯”首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师邀请赛中,何镜堂院士团队作为受邀参赛的六家国内外顶尖大师团队之一,凭借对地域的深刻挖掘,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
 
 
△四月,何镜堂院士接受CBC专访,谈港口城市该如何转型©CBC
 
第一次在秦皇岛见到何镜堂院士是在四月,“河港杯”大师邀请赛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他接受了CBC独家专访。采访前,何院士笑着说:“你待会讲话要声音大一点。”那时他刚刚过完80岁生日,满头银发一丝不乱,说话中气十足,思维缜密清晰。
 
 
“我们常提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充分结合地域、文化遗存和原本城市肌理,再同时与国际接轨,跟紧时代潮流,体现出地域特色、文化特征和时代风貌。”这就是何镜堂一贯秉承的“两观三性”理论,他提倡建筑师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不论北方城市、南方城市,都需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鸟瞰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谈起“河港杯”大师邀请赛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设计理念,何镜堂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建筑创作都有共性的一面,城市规划也是如此。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设计一个电影院,共性就是听清和看清,全世界都一样,否则它就是一个失败的电影院。但不同地方的电影院就要考虑到地域的特殊性。秦皇岛欲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首先要符合国际旅游城市必备的要素,比如交通、服务设施等,与国际接轨。
 
当问到秦皇岛的港口转型是否有其他港口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可借鉴时,何镜堂给出了否定答案。“虽然国际上成功的港口转型案例很多,但千万不要照搬。秦皇岛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独有文化、工业遗存、地域气候等,这些特殊性就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也是设计的创新点。同时要站在高远的战略高度做规划设计,考虑城市一两百年的长期适用性。这便是‘高点定位’的涵义。”
 
 



△评选结束后,何镜堂院士(右)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姜洪庆(左)接受CBC专访,讲述了整个方案的设计思路©CBC
 
六个月后,何镜堂院士带领团队出现在“河港杯”大师邀请赛评选会的汇报席上,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自信从容。他们提出的“融城、湾城、暖城、旺城”方案,以“港城融合”为设计逻辑,为秦皇岛勾勒出一副未来图景。
 
“我们的方案最后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其实没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但是主题抓得很好,我们设计了一个将码头、旅游、生活、办公融合在一起的方案。北方很冷,如何让秦皇岛在冬天也有人来?于是提出了“暖城”的概念。我们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着重设计一些重要文化节点,比如邮轮码头等。白天有活动,晚上有灯光,这样这个城市才能“旺”起来。”“河港杯”大师邀请赛结束后,何镜堂与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一次对话中这样谈道。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鸟瞰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融城,以港兴城,以城定港,港城融合;湾城,构建三圈四象的规划结构,形成宜居活力的中国北方港湾城市特色;暖城,规划建设系统而重点的地下空间开发,塑造全天候,无季候的冬暖夏凉城市;旺城,以多元化文旅设施与景观营造引导,汇聚人流,做旺淡季,做靓夜晚,做旺城市四大策略,以实现秦皇岛西港片区从城市到城央,从港口到港湾的华丽转型。
 
一个合乎逻辑的设计构思过程是何镜堂几十年创作的深刻体会,从地域中挖掘有益的“基因”成为设计的依据,从文化的层面深化和提升,与现代的科技和观念相融合,并从空间整体观和时间的可持续观加以把握,创作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东巡“碣石” ,派人入海求仙,秦皇岛因此而得名。从历史发展及文化脉络演化来看,秦皇岛在古代便是重要的通海门户,博大多元的城市文化由此开始孕育,到了近代成为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如今的秦皇岛坐拥着百年老港、千年古迹、万里长城,新时代发展下,既是环渤海经济带重要节点,也是京津冀城市发展新增长极。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秦皇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区受到港的制约,产生一定缺陷。当前亟需把西港片区与整体城市相结合,使之作为一个服务地和集散地,成为连接南北的核心区。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融城”是指把城市生活、旅游、港口、公共设施,完全融在一起,不但是在空间上由北向南打通,东西海岸沿线也将具有活力,重新定义西港片区及岸线功能,构筑连续的功能水岸,将海、港、城进行连接。提升产业功能,打造城市门户形象,完善城市服务,传承特色历史文脉。
 
 
 
秦皇岛在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路途上,“人流”无疑是个屏障,西港片区流量不足是一个长期问题,消除流量屏障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旅游人口带动人口总量增加,构建大旅游设施,打造旅游目的地,吸引本市居民,扩容国内及海外游客。打造秦皇岛的核心地标,完善全域旅游集散地的配套功能,依托邮轮母港重点发展邮轮核心片区,建立汇聚“山海文化、长城文化、旅游文化”的多元文化交流地的品牌形象。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秦皇岛文化旅游资源的重大价值在于集生态、海滩与人文特色于一体,展现历史文化与港口城市的浓厚气息及现代活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的愿景下,西港片区应该主要发展国际邮轮业务、多元的滨海旅游业和文化康养产业。港口贸易制造向港口消费服务转变,单一“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向滨海综合健康旅游服务提升,使秦皇岛西港片区成为一站式的“吃住行游购娱”目的地,未来环渤海湾和秦皇岛高端产业创新孵化和服务中枢,以及“全健康”养老度假目的地。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打造西港片区成为世界级的湾区,不仅要为当地居民服务,同时也要为将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服务。构建“一轴、三圈、四象”的规划结构,形成中国北方港湾城市特色,打造魅力港湾,旅居共享。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产业逻辑和背景之下,如何形成空间逻辑,是研究方案的一个重点。“一轴”是指建立城市发展中轴线,串联起山、城、湾和海,强化西港片区在秦皇岛市的核心地位。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另外,形成三个城市发展圈,以海洋为原点,由里向外依次是滨海休闲圈、综合服务圈和城市生活圈。产业布局以邮轮母港为核心,与城市建成区衔接融合,形成从旅游服务向城市服务的过渡延伸,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滨海休闲圈——结合邮轮母港布置,以旅游服务、会议会展、文化展示为主导功能;综合服务圈——城市服务与旅游服务圈层,以旅游度假、商业贸易、娱乐消费、科创教育、商务金融、文创交流等为主导功能;城市生活圈——城市生产生活圈层,以居住社区、商业休闲、商务办公、公共服务配套、休闲体验为主导功能。
 
打造“四象”,建设港、湾、岛、城四大城市服务组团。北城为宜居休闲城,南湾为魅力国际湾,东岛为历史文化岛,西港为邮轮活力港。邮轮活力港里设计两到三部大型邮轮的进驻,预计每天可引入5千-8千人次的流量。在一期建设中重点强调历史文化岛,保留历史建筑,港口工业遗迹与新兴业态相结合,使其成为启动区的亮点。
 
 
北方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冬季气候寒冷,城市公共空间缺少活力。通过各式交通无缝衔接各公共中心开敞空间,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全季候步行环境,形成冬日暖城的城市特色步行网络。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包含联系各重要节点的二层连廊空间、地下步行与商业通道、地面主要步行系统,从而连接地铁站点、地下商业及停车的地下空间系统等多种空间形态,为市民营造舒适宜人、全天候全气候的街区空间。在高密度公共活动空间轴线及重要公共区域,打造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面功能相互补充,形成活力的人群交往空间。整个空间保持26度左右的温度,用暖冬的业态吸引冬季游客。
 
 
 
 
“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建筑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建筑创作理念,才能够做出具有特色的建筑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为城市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比如现在人们强调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便捷,现在我们强调的复合社区等就是对这一诉求的回应,基本一公里范围里面将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全解决,它不同于过去机械的功能分区。”何镜堂如是说。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各个组团内合理布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 5-10-15分钟公共服务生活圈,打造功能复合、便捷可达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同时,形成一些有趣的活力带,形成滨海活力文脉。从新开河到汤河,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沿海湾有机分布,形成一气呵成的海岸线。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七八月份是秦皇岛旅游的旺季,而其他月份城市却是一片沉寂。方案中试图寻找一个突破,怎么样把淡季做旺。于是规划大量的设施和空间,打造西港片区的全年气候,以多元化文旅设施与景观营造引导,汇聚人流。秦皇岛西港区以自身的利用港岸码头和历史文化优势,设计布置了多样化的旅游主题项目。在旺季和淡季结合季节气候进行不同重点的项目,创造出全年旅游的可能性。同时,在一年四季举办不同的活动和节日,集聚人气促进旅游发展。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对于秦皇岛而言,想要成为旅游集散地,辐射山海关和北戴河的旅游资源,夜间活动的基础设施尤为重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功能,形成24小时不夜城。秦皇岛港的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以突出重要城市公共空间为主导,营造秦皇岛港的海滨不夜城之景。通过绿带和沿岸滨水空间将零售商业、海港文化会展中心、滨海公园、特色小镇、开放式社区公园、商务和会议交流空间等联系起来,构筑一系列连贯的公共生活场所,实现公共空间不同时段的活力的提升。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鸟瞰夜景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为了营造秦皇岛港的海滨不夜城之景,将照明等级划分多层级,对于地标式的建筑采用艺术性的多样照明方式,突出地标的特色。对于保留的塔吊、龙门吊等工业记忆的构筑采用特色照明方式,彩色射灯、灯带等量身定制的照明方式,凸显构筑物的魅力。在视线通廊上设置多个重要的景观建筑及开敞空间,形成功能延续与体验变化。沿滨海岸线设置多个滨海眺望空间,将最美海景引入城市。
 

何镜堂院士团队方案鸟瞰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好的建筑是城市的灵魂、名片,一座建筑如何改变一个城市?比如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悉尼歌剧院,建筑师赋予其文化意义,才能对社会起到持续的影响,能代表城市的未来与追求,甚至代表一个国家,一种创新精神。
 
在重点设计起步区内,秦皇岛宝贵的港口工业文化融入到港口文化博物馆、文化演艺建筑、四季 MALL等重要建筑节点中。保留工业海港的龙门吊等大型器械,保护和利用打造百年古港遗址,重点发展文化娱乐、健康旅游产业。结合媒体中心、海洋文化馆及海港风情小镇等,塑造具有高识别性与公共性的城市文化客厅。
 
 
“昨日重现”——港口文化博物馆
由于秦皇岛港口百年的历史兴衰,将形体通过象征手法设计成为犹如一艘载满货物泊船承托起珍珠圆环,结合博物馆功能再续当年的往事。
 
 

文化演艺建筑
媒体中心和海洋文化馆分别位于城市东轴的末端,成双辉映。从城市空间层面,作为文体轴通向海边的收端之作。两个文化演艺建筑结合场地内庞大的景观设计,致力创建一个文化景观区。
 
 
四季MALL
四季MALL为城市东轴的中心节点,西南方向经望海视觉通廊可饱览沿海美景,视线通达性好。建筑守齐场地边界,内部围合出层次丰富的景观庭院,更为城市提供活跃的公共空间。
 
 
海港风情小镇
海港风情小镇将成为港口区域的活力地段,打造以休闲商业为核心的风情街区,开放的建筑形态可以让每一位来客在购物中享受海洋风光, 并在夏季体验丰富的水上活动。
 
 
铁路记忆 · 绿意公园
起步区南部尽可能保留原有的铁路轨迹,依照铁路构建整体建筑空间,打造生态美丽的沿海铁路绿线公园。铁路作承载秦皇岛市民记忆的载体,从原本的运输功能转变为康体旅游、健身休闲的新去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镜堂院士:建筑应该接地气!
华南建筑 · 活动预告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思想论坛”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4...
崔愷院士领衔的设计厦门新机场完成初步设计评审
沉痛悼念吕院士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校园时讯--华南理工何镜堂:大器晚成的建筑大师
广州塔南广场配建珠江两岸人行景观桥,有望创下两项世界之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