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伯年與吳昌碩的友誼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任伯年为吴昌硕画过许多肖像,识者一 见皆指曰:“此吴苦铁也! ”神采如生,情态具 足。任伯年真不愧是传神写照的高手。他的花 鸟、走兽、山水,在艺术表现上,新颖别致。在 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西画精华,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他的作品具有十九世纪七、 八十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明显的思想影响。


任伯年 南瓜三鸡图


任伯年 夜荷栖鸭图


      吴昌硕是任伯年的学生,他得到了名师的传授,受益不浅。他非常尊敬推崇任伯年。 但在艺术创作上,从不满足表面的摹似。他 曾说:“画当出己意,摹仿堕尘后;即使能似 之,已落古人后。”他充分利用自己所长,发挥 独创精神,勤奋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风格。因而,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与任伯年同为两位杰出的画家。今天,广大群众要 求文艺“百花齐放”、艺术风格多样化时,研究 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实践,学习他们的艺术 技巧,对丰富我们的创作实践是有益的。


      吴昌硕八十岁那年(一九二三)画过一张学石涛的山水。甲子(一九二四)白石老人 在这张画上题曰:“余见缶庐六十岁前后画花 卉,追海上任氏得名天下。七十岁后,参赵 氏法,而用心过之。”从这段跋语里,我们看 到了吴昌硕和任伯年的师承关系。


吴昌硕 错落珊瑚枝


      据吴昌硕的儿子吴东迈先生讲:吴昌硕在卅多岁时,喜爱画画,但苦无师承,后经 友人高邕之介绍,认识了任伯年。任要他画 一张画看看。他说:“我还没有学过,怎么能画呢?”伯年道:“你爱怎么画就怎么画,随便 画上几笔就是了。”于是吴昌硕就拿起笔来随 便画了几笔。伯年看他落笔非凡,用墨浑厚挺拔,不同凡响,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将 来在绘画上一定会成名。”吴昌硕听了,觉得 十分奇怪,以为这是与他开玩笑,但任伯年却 严肃地说:“即使从你现在笔墨工夫看,已经 胜过我了。”由于吴昌硕的好学,任伯年的谦 虚好客,此后,他们两人既是师生,又是画友, 往来密切,成为至交,始终保持着诚挚的友谊。


吴昌硕 篱菊


吴昌硕 牡丹兰花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正是任伯年创作旺 盛的时期,也是吴昌硕习画的开端。据说,那 时任住在上海三牌楼附近,吴昌硕常到任氏 家去。有一天晚上,吴去看任,进屋后家中无 人,找了好久,未见主人,后来突然在屋顶上 看到了任。原来,他被两只正在打架的猫所 吸引,出神地观察着猫儿的神态。这一举动, 后来被吴昌硕传为美谈,也启发吴昌硕创作 必须从生活中撷取素材的观念。吴昌硕学画 时,伯年以教学相长,常写梅竹示范,寥寥数 笔,形神具全。“昌硕携归,日夕临摩,积若干 纸,请伯年正定。视之,则竹差得形似,梅则 臃肿大不类。伯年曰:‘子工书,不妨以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 ” 吴昌硕接受了任伯年的指点,一变其法,利用自己书法之所长,充分发挥书法艺术中的笔 墨工夫,将其笔法墨法掺入绘画之中,曾作过 不少尝试、探索、反复实践。遇有好的示范作 品,也往往要临摹多次,必尽得其精髓而后罢休。然而,他并不是把任伯年的示范作品描得一模一样为满足,而是吸取了老师千变万化的章法,灵活多样的艺术语言和个性独特 的表现手法,终于能熟练地“以籀写花,草书作干”,独树一帜地创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吴昌硕在《李晴江画册·笙伯属题》一诗中说:“直从书法演画法,绝艺未敢谈其余。”在 《挽兰匄》诗中说:“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他的绘画,无论梅花、荷花、 紫藤、松柏、杂卉,都是生动地运用“从书法演画法”、“画与篆法可合并”技法的艺术成果。融书入画,虽早已有之,不能说是吴昌硕的创造;但大胆地尝试,并得到发展,吴昌硕无疑是有贡献的。


吴昌硕 富贵清高


吴昌硕 富贵神仙


       约在一八七九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吴 昌硕每天必至任伯年家,谈天论画,切磋琢磨, 相互砥砺,共同提高,因而技艺大进。师友感 情十分融洽。甚至连吴昌硕的许多朋友如沈 石友、赵石农、杨藐翁……等,也成了任伯年 的门客。这些人物,至今还能在任伯年的绘 画中,见到他们的肖像影貌。从这里,我们看 到了任伯年作画的勤奋,名师并不虚传。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任伯年和吴昌硕的关系更为密切。十余年间,吴向任索画更多, 单任为吴画的肖像,笔者所见,就有五张,《蕉荫纳凉图》、《芜青亭长象》、《饥看天图》、《酸寒尉》,还有一张神态自若,穿着长衫的,题目 记不清楚了。据浙江省博物馆的同志讲,可能 还有,可以肯定地说,至少有五幅以上。除此 外,还有任为吴昌硕画的玩赏品。一九七九年 十月,杭州湖滨美术展览馆举办的“吴昌硕艺 术展览会”中,还见到有一把任伯年设计制作 的紫砂方形茶壶(现藏西冷印社吴昌硕纪念 室),壶上款识有“己卯春仲任颐”,壶的造型 美观、朴素、新颖、落落大方,可能是任伯年赠 送给吴昌硕的礼品。壶上平刻乌龟两只,提梁 上刻有博带等饰物。此种造型实为少见。茶壶的发现,即可证实任伯年不仅是一个画家, 而且是一个善于捏象、制作陶器的工艺美术 家。毋怪任自谓,他设计制作的陶壶,可与 名满国内的曼生壶争一席地哩!



任伯年 蕉阴纳凉图


      任伯年为吴昌硕绘肖像,笔者所见三张有记年的,唯《蕉荫纳凉图》无制作年号,从 画的风格看可能是八十年代之作(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在《浙江省博物馆藏画集》的说明 词中:“此画吴昌硕先生六十一岁之像……。” 查吴昌硕六十一岁,当为一九〇四年。这有错误,一九〇四年任伯年早已谢世,既已谢世,又何能作画?


       吴昌硕在这幅画的左上角写有五言诗的 题跋,诗云:


天游云无心,习静物可悟。

腹鼓三日醉,身肥五石瓠。

行年方耳顺,便得耳聋趣。

肘酸足复跛,脒肝病已娄。

好官誓不作,眇匡譌难顾。

生计不足问,直比车中布。

否极羞告人,人面如泥塑。

怪事咄咄叹,书画人亦妒。

虽好果奚贵,自强自取柱。

饮墨常几斗,对纸豪一吐。

或飞壁上龙,或走书中蠹。

得泉可笑人,买醉一日度。

不如归去来,学农又学圃。

蕉叶风玲珑,昨夕雨如注。

青山白云中,大有吟诗处。


       光绪甲辰(一九〇四)七月缶道人自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画的右下角有一段款识: “此任伯年画师为吾友缶道人写行看子,岁久沦轶,今忽得之海上,当有吉祥云,护之者,爰为题记,以识清异。缶道人题诗其耑奇可玩也。光绪丁未(一九〇七)夏始鹤翁郑文焯。” 我们从这两段题跋中可以了解到,其一、画与 老缶的题诗不是同一时期,画早于老缶的诗, 任伯年画了这幅肖像后,当时没有给吴昌硕,而是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画才到老缶之手 的;其二、老缶题诗中的“行年方耳顺”,指的 是他题诗时年已六十岁了,而并非是画这张 肖像时已六十岁;其三、郑文焯题词中的“岁 久沦轶,今忽得之”,主要指的是画,而并不是 指吴昌硕作的诗,因为从吴昌硕题诗到郑题 跋,时隔只有三年,何用岁久沦轶,显然,这里 也是指画而言的;其四、读缶道人自题诗,从 中看到他六十一岁时的思想、性情,他不愿做官,他对现实的不满,厌恶世态人情的浇薄, 他不求荣华,宁愿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向往陶渊明那样,学农学圃的脱俗生活。


      高明的画家,能画出诗的意境。任伯年 大胆地把吴昌硕自在地坐在竹榻上,上半身 子光裸着,体侧左倾,左臂支撑在一堆古籍 上,手执芭蕉扇,左腿搁在右腿的膝盖上,两 眼平视,张嘴,秃脑袋,肥胖的躯体,硕腹如大 球,既夸张,又真实,形象地表达了缶道人坦 率而无拘无束的神情。《蕉荫纳凉图》反映的则是吴昌硕休息时的闲逸生活,从中看到他 对官场的不满,对尔虞我诈的世俗生活的厌倦。


任伯年 杂画册之一


任伯年 杂花册之二


      在艺术处理上,也是很有可取的,用细而 遒劲的线描,表现解剖、肌肉的松弛,勾勒皴擦,浓淡深浅,施得其当,解剖结构十分精到。 从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处理,一看便知是炎热 的酷暑,乃盛夏季节。对人物的洪托,简炼明确,主题突出,一目了然。


      《芜青亭长象》是笔者所见任伯年为吴昌硕所绘肖像有记年的最早一张。作于一八 八三年,画面右上角有吴昌硕的朋友杨见山 (藐翁)为仓硕先生题记“芜青亭长像”。左 面“芜青亭长四十岁小影,癸未春三月山阴弟 任颐守于颐颐草堂”。据吴东迈讲:吴昌硕 廿多岁时,从故乡彰吴村迁居安吉县城中,寓 楼后面有一个小园,园中草木丛生,不事修 剪,因而名为“芜园”。园中不仅有修竹,吴昌 硕还亲手种植了梅花三十多株,当他远离家乡,想念家园而遣兴作诗时,常写到“芜园”。 如他的《芜园梦中作》: “绿竹满庭自医俗,青 芜作饭谁索租”便是一例。在瞎牛题画诗和 吴昌硕画梅原韵:“紫梅溪水接荆湾,风雪荒 条于自攀,想见芜园最深处,萧萧散散屋三 间。”这是画家成长和劳动过的地方,是画家 的故居,后来“芜园”就成了吴昌硕的别号了。 这幅画,吴昌硕身穿长衫,席地而坐,双手藏 在袖内,两臂搁在左膝上,目光炯炯,泰然自 若,.举止潇洒,温文尔雅。他在思念“芜园”, 他在怀旧,他在吟诗……人物形象极为洗炼, 但具有出神入化的妙境。前景有两棵树,背 景“芜园”环抱。任伯年在构思上突出了“芜 园”及主人对长期生活过的家园思绪萦回的 感情。写景,为了写情;所以能使画面情景相生,紧密呼应。


吴昌硕 饥看天图


     《饥看天图》作于一八八六年,此画镂刻在杭州孤山西泠印社的石壁上,至今尚存 画面款署:“仓硕先生吟坛行看子,光绪丙戍 十一月山阴任颐。”作者把缶道人绘四分之 三侧面像,双手背后,身穿长衫的半身像。画 家描写了吴昌硕颠沛流离、风餐露宿、承受着 生活重担的形象。吴昌硕在自题诗中,给《饥看天图》作了最好注释:


频年涉江海,面目风尘枯。

深抱固穷节,豁达忘嗟吁。

生计仗笔砚,久久贫向隅。

典裘风雪候,割爱时卖书;

卖书犹卖田,践阙皆膏腴。

我母咬菜根,弄孙堂上娱;

我妻炊扊扅,甕中无斗糈。

故人非绝交,到门不降舆。

见笑道旁谁,屠贩鬑鬑须。


       看画读诗,相得益彰。我们仿佛看到了 吴昌硕四处奔波,饥馑交迫,历尽千辛万苦的 经历。画家揭示这一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脸部表情,传神写照可暂得于阿堵中悲愤的 眼神,噘着的嘴巴,拘禁的体态,构成了失意、穷困、无可奈何的窘境。画面没有背景, 用中国传统绣象的形式,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由于画家抓住了人物内心特征,尽管笔墨不 多,但形象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看便 知是旧社会文人不幸的一个缩影。



任伯年 酸寒尉


      《酸寒尉》是任伯年为吴昌硕画的又一 帧肖像,作于一八八八年,那时吴昌硕已四十 五岁。画家刻画了一个谨小慎微惟恐有失的 小吏的形象。这在清末的下层小官吏中,具有 —定程度的典型意义。吴昌硕在这画上题句 自嘲:“予索伯年画照,题曰:‘酸寒尉像’冠 服、端立、拱手、厥状可哂……。”熟悉了解吴 昌硕的任伯年,摄取拜客时拱手逢迎的尴尬 相,吴昌硕身穿朝服,拱着马蹄式的双袖,戴 着没有顶带的红缨帽,葵黄色的袍子,上罩着 乌纱马褂,两只厚底靴,支撑着一个踌躇不前 的身躯。画家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吴昌硕身任 小吏时期那种内心矛盾的心理状态。作为没 落封建社会文人的自嘲,正如吴昌硕写的诗一样:


达官处堂皇,小吏走炎暑。

束带趋辕门,三伏汗如雨。

传呼乃敢入,心气先慑沮。

问言见何事,欲答防龃龉。 

自知酸寒态,恐触大府怒。

怵惕强支吾,垂手身躯偻。

朝食嗟未饱,卓卓日当午。

中年类衰老,腰脚苦酸楚。


      画家塑造“酸寒尉”这个形象是成功的, 他真实地反映了吴昌硕被举为小吏时的矜持 意态。选取和突出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外貌形象的特征、冠服、拱手、马褂、没有顶带的红缨帽……,这是吴昌硕社会地位的外貌特征,是刻画“酸寒尉”不可缺少的 富有表现力的道具。通过吴昌硕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封建社会有才识的文人们的实际遭 遇。它不仅是讽刺,而且有同情,是对达官的鞭挞和揭露。


任伯年 桐荫仕女图


      任伯年为吴昌硕绘的四帧肖像,画的是同一个人,然而一幅有一幅的意境,一幅有一 幅人物精神性格,是吴昌硕历史的形象记录。 这些肖像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肖像画的以 形写神的优良传统。在任伯年的笔下,他不求照相式的形似,而要求大体形似基础上的 高度的神似。他紧紧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特征的“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眼神的处 理,在任伯年的肖像处理中是最有特色的。《酸寒尉》那种矜持的意态,《饥看天图》那种无可奈何的窘相,都是和人物的精神世界相联系,既是人物精神性格的外表流露,也是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展示。任伯年把人物肖像描写和人物一定时期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 和人物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结合起来,是他取得肖像画成功的重要原因。


任伯年 赵德昌夫妇图


      任伯年并不追求繁琐的精雕细琢,而是选取那些既能表现突出的个性、又具有典型 意义的肖像特征,也就是通过肖像表现的变 化,揭示人物精神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芜青亭长像》到《酸寒尉》不仅年龄增长了五岁,生活对他的折磨,官场对他的刺激,朝服加身, 这一切都将会引起外貌的变化。而《蕉荫纳凉图》分明留着生活劳累和精神摧残的痕迹, 肥胖的体态,沉重的负担,精力的衰退,都是通过外形的变化,来揭示吴昌硕性格的变化。 任伯年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他有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高超 本领。这与他深入地观察生活,对吴昌硕的思想、习惯、爱好、举止了解得非常透彻有关, 做到闭目如在眼前,挥毫如在笔底。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笔底生花,揭示足以表现人物内在精神性格的外部形象特征,才能画出传神写照的好作品来。


任伯年 佚名肖像


      吴昌硕对任伯年是非常敬佩的,在他六十七岁时(一九一〇)为任伯年画的册页《画树长春》题款中写道:“伯年先生画名满天下, 予曾亲见其作画,落笔如飞,神在个中,亟学 之,已失真意。难矣!此册花朵,如风露中折 来,百读不厌。”可见他对老师的敬慕之忱 是溢于言表的。


      然而,他在师法前人,学习传统方面,临 摹前辈大师们的墨迹时,从不满足于表面的 形似,更不以摹仿代替自己的创造。他尊重前人,但又不迷信前人。他十分重视绘画的 独创性,他主张“画之所贵贵存我”、“画当出己意”。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他的作品无 论构思、布局、造型,大胆革新,力求新颖,独 辟蹊径,自成一家。


任伯年 神婴图


      由此可见,“贵存我”,“出己意”成了高徒的必要条件。没有“贵存我”,“出己意”就不可能成为高徒;也没有绘画的独创性和艺 术形式的多样性。吴昌硕文字训诂、金石考据、诗文书法比之伯年当有更多的修养和研究。特别篆刻与书法能臻于妙境,能运用自如地参用各体书法来作画,笔法凝炼遒劲,使画面具有浓厚的金石味,再加诗、书、画三位一体,成了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特色。



龚产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昌硕与他竟还是这样的关系!
私享丨任伯年的日常流水
高云任往还:任伯年的绘画艺术
画坛清末海派四杰之首——任伯年掠影
“海派”大家——任伯年
一生命运坎坷,曾加入太平军,后成一代书画大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