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自嗨属性,有100种尴尬

『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1  5  0  个  夜  晚    』

第一五O夜

来自这么远那么近

00:00 03:36

读 文 音 乐

The Rope —— All My Faith Lost

沟通带来交流

但无效的的沟通却只能尴尬

一个随时都在自嗨的人

活得累,别人看着也累


这个事要从广告文案写作谈起。


在传统认知的文案里,有两类区别最明显的风格,一类称之为自嗨型文案,另外一类是G点型文案。


在2015年的某篇广告行业的热文里,作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自嗨型文案,大多用词华丽,写作方式更像表达某种意境,期待用更多的修辞、对仗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产品。


G点型文案,往往都不是华丽的用词,有时甚至不过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用语,描述用户的使用场景和用途,直指用户利益点。


在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款耳机的广告文案。


自嗨型的写作风格是:声声震撼,激发梦想,乐享生活,畅意人生。


G点型的写作风格是:犹如置身音乐会现场,在家就能享受顶级HIFI音质。


自嗨型的文案风格听起来十分高级,仿佛拥有该款耳机就拥有了世界一般,而G点型文案则更加实用主义,一目了然它的功能和特点。


苹果也有一个经典文案,当初在刚刚推出ipod这款产品时,乔布斯说: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


苹果的许多广告语,都是典型的G点型文案。


不用扯得太远,通过简单的文案写作类型区分,就能明白自嗨和其他类型的区别。


自嗨型,更加关注文辞,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文字功底,以自我的认知和感受来判断产品的属性。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自嗨型人格。



先来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性格开朗,为人豪爽,自来熟,能够迅速和周围的陌生人打成一片,是各种聚会的闹场高手。


一开始我也挺喜欢她,觉得和她做朋友很开心,她总能想出各种段子和事情满足谈话需求,大大咧咧的性格也颇受欢迎。


但日子久了,我却觉得有点累。


原因就是她无时无刻都在自嗨,比如找我帮个忙,说完事情就可以了,可是她总会东拉西扯讲好多有的没的,我不得不去和她交流。


每次聊天她从来不会主动做ending,比如我在开会或见客户,她的信息会源源不断地进来,我不好意思不回复,委婉地告诉她,我在忙。


可她却丝毫没有察觉,依然在微信里发特别长的语音,如果暂时没有回复,就会接连发来许多问号,问我在干嘛,怎么不理她。


假如还不回复,那么夺命连环电话就会上演,满腹委屈地质问我是不是烦她了,我又好言好语劝说,最后搞得像是自己的过错。


在聚会中她也如此,大家都在喝酒或点歌,她就满场飞,和这个敬酒,和那个划拳,要么就是握住麦克风不撒手,一首接着一首唱歌。


搞到最后大家都没有兴致起身要走,她还拉住制止,一脸无辜地问,玩儿得这么开心干嘛要走呢?


在群里聊天,一个人说话都能刷到99+,发朋友圈一天能发20几条,然后自嗨地还很开心,直到有一天我一朋友拉黑了她,她才哭着来找我。


我说,你是没有什么错,不用太介怀。


她问,我就是这种叨逼叨的性格,也没得罪人,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和我玩耍?


我想了想说,可能就是因为你这种自嗨,让人挺尴尬的吧。



有一个很著名的学说,心理学上将人的性格进行了划分,分为九型人格。


其中占大多数性格的是实干者、给予者和观察者。而现在有了全新的理论,将九型人格进行了再次细化,自嗨型人格被放入了其中。


现代社会中,贬义的人格有:装逼型,屌丝型,精分型,圣母型,自嗨型等等。


而在一个心理学的论坛帖中,自嗨型人格被认为是最讨厌的性格之一。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自嗨型人格时时带有非常典型的主角光环。


更有甚者,这种光环让自嗨型的人时时刻刻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以自己快乐为己任,双眼自带美瞳,看谁都不如自己美,看哪个都不如自己。


参加工作面试,觉得自己短时间就能成总监,谈恋爱处对象,觉得别人就应该为你付出,朋友聚会聊天,时刻要保持话语权,甚至是微信聊天,也会不顾时间场合的喋喋不休。


曾经我很像这样的人,但后来有位前辈严厉地指责我,你能不能别整天盯着自己看。


一开始我不以为然,可后来吃亏吃多了,才觉得这句话是真理。


一个整天只盯着自己看的人,注定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狭小,偏执,但不自知。


每天活得自我本身没什么错,但时时刻刻都是以我为中心就有点可怕。


自嗨型的人,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在自己的身上,这本无可厚非,但要求身旁所有的人都向自己看齐,你愿意关注自己,也让其他人同样关注自己。


你感兴趣的话题,必须别人也感兴趣,你想说的话,别人必须都有耐心听,你做的事情,别人必须给予支持。


哪怕你做错事,去诉苦,别人也只能跟着你骂别人,不然就是不够朋友,不然就是假仗义。


坦白说,自嗨型的人不能说情商低,也不是不会做人,而是太过狭隘。



从心理学角度来谈,自嗨型的人,往往都是自恋的人,但这却是从缺失和自卑演化而来的自恋。


曾经的存在感太过缺失,现在就渴望通过他人的关注来换取这种固定位置,曾经失去过某些人事,那么现在就紧紧抓住丝毫不放手。


这样的人,往往活得太过用力,不知道张弛有度。


而正是因为这种用力,和自嗨型的人成为朋友,会感觉很累,最终不那么讨喜。


说句难听的,大家每天都这么忙,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愿意时时刻刻听你诉苦听你没完没了翻来覆去说那点破事?


即便你真的无辜和委屈,那我听过了,我也开导过了,你还在一遍遍讲,到最后就会让对方丧失耐心,产生厌恶。


所以,一个自嗨型的人,往往都是不会自我消化情绪和疏导负能量的人。


他们认为自己的事情难以解决,所以需要寻求外界的帮助,并且在得到解决办法后又不再付诸于行动,只是渴望别人的安慰和同情来慰藉自己。


他们也渴望身边的人进行站队,和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一致对外。


在社交中,自嗨型的人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势型,一种是示弱性。


强势型大多在说:我这人就是这样,别人爱咋咋地。示弱性大多在问: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以我为出发点,靠着本我来面对周遭人事,并且善于扮演无辜者和受害者来博取关注和同情,对自己进行申辩和强调,这种心理,实际上就是从缺乏而来的感性甚至是疯狂。


自嗨型的人,往往是不理智且自负的。



现代社会的的沟通和交流,是需要有效的、理性的、节制的方式。


在谈话中,通篇都以我为开头,听得多了就会觉得疲倦,因为你不能从自嗨型的人口中听到利他的东西,他们只是在说这个事情对我有利,那个人对我无利。


而一旦生活中的利益得失都以我为出发点,那么就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过坦荡,甚至太多自私。


一个自嗨型的人,本质上都是自私的人。


因为他们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不在意他人的立场,所有的表达,都执着于本身,所有的沟通,都带着明显的自我倾向和利己面。


但所谓的有效沟通,是双面的取舍,一旦把自己的面子、话语权的掌握、交际中的主被动视作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沟通的效果和意义也会产生偏差。


要走出自嗨,你首先要明白,这个世界,人人都是自我的。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活着,其他人也不是傻子,大家都愿意为自己着想,只是在交际中的平等关系里,你需要考虑和周全他人的感受。


不要强加给别人任何观点,更不要在交际中用一种态度进行灌输,观点的交流和倾诉,并把沟通对象视作平等关系,才是正确的交际方法。


想要改变自嗨,首先就要改变自我,没有人比你高多少,更没有人比你低很多,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同,但自嗨这种方式,不是最妥善的办法。


沟通带来交流,但无效的沟通只能产生偏见,自嗨或许不会真伤害人,但也能心生芥蒂,分道扬镳。


自嗨的人或许自私,但自私的人不一定自嗨。


自嗨的人也善良,认真,努力,他们并非真的是让我们敬而远之的人。


只是,不要再那么自我,不要通篇都是我我我我我。让出一点空间给他人,也给予自己更多的喘息机会。


你的自嗨属性,真的有100种不重复的尴尬。


你不累,我看着你都累。


————————————

再说一个事情。


前几天在平台发布的《好的爱情,只看这一点》竟被投诉我违规标明原创,且官方认定投诉成功,撤掉了原创标,冻结了该文的赞赏。


我很纳闷官方是如何裁定的该结果。


我查了一下,曾经我在16年4月平台内发过该文节选,并标注过原创,不知是否是不能反复标注的原因,具体详情不得而知。也不知是何人因何种原因进行了投诉。


特别声明:这篇文章原文标题是《爱情不能如诗不能如是》,写于2014年,后收录在我2016年的书籍《不喧哗,自有声》中,曾经也被众多大号转载,为我原创。


我已向官方申诉,期待官方给出最终合理的结果,但如依然维持原有裁定,该文赞赏会被退回,原创标也不会再有,或许也只能自认倒霉。


望各位读者周知。


——   E  N  D  ——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谈吐见人品

来了就不要走,爱了就别撒手

好的爱情,只看这一点

关于抑郁症,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我 们 的 相 逢 只 差 一 次 分 享

不 懂 你 的,为 你 忧 愁 。明 白 你 的,叹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我 是 你 的 树 洞 , 也 是 你 的 枕 边 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想要他的爱,他却想要你的命!
人的性格
人为什么不能养成自私的性格?
森活木趣(木育森林)兼职…(1)
很多人将原生家庭的伤害转化成了心中的积怨,并且发泄到重新组建的家庭中
李玫瑾: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豆爸读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