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的国家——爱沙尼亚共和国/列国志


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语:Eesti Vabariik,英语:Republic of Estonia),简称爱沙尼亚,与南方的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国土总面积45339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爱沙尼亚族,总人口131.3万(2015年),首都塔林。

 


爱沙尼亚的国名(Eesti)可能来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描述的被称为“Aestii”的人群。“爱沙尼亚”在波罗的语中义为”水边居住者“。爱沙尼亚也是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最舒适的国家,首都塔林被誉为“洗肺圣地”。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

17世纪全境被瑞典占领,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

1918年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乘虚而入占领爱沙尼亚。同年11月,苏俄宣布对爱拥有主权。

1920年2月,苏俄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40年7月成立了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1991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独立。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94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2011年加入欧元区。由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资讯科技发达,爱沙尼亚经常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世界银行将爱沙尼亚列为高收入国家。GDP总计 231.37亿美元(2016年),人均GDP 17575美元(2016年)。

 

被苏联吞并

1939年8月23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这一秘密附件,苏联于9月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9月28日与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

1940年6月16日,苏联向爱沙尼亚提出所谓“保证实施互助条约和防止反苏挑衅行为”的要求,随后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员,废除宪法,建立了共产党政府。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8月1日,爱沙尼亚经过“公民投票”被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的占领和吞并没有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承认,美国还冻结了爱沙尼亚家银行存放在美国的黄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入侵苏联,3个星期后德国军队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军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

 


由于爱沙尼亚人与德国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遭到苏联的严厉惩罚。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立陶宛、西乌克兰的类似游击队战斗至20世纪50年代),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为了惩罚爱沙尼亚人的合作,苏联还调整了该加盟共和国的边界,把一部分领土转给了俄罗斯。

 


从1949年5月起,苏联开始向西伯利亚流放爱沙尼亚人,并迁入俄罗斯人,以改变该共和国的人口构成。至1952年,爱沙尼亚人在该共和国内的比例已从1941年的90%下降至48%。

 

生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年9月26日公布了其首个空气质量数据库,爱沙尼亚在空气质量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名列第一。该数据库包括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近110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这些城市包括首都城市和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

 

森林

爱沙尼亚森林覆盖率高达48%,超过半数仍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得非常好。境内湖泊、沼泽众多,森林、沼泽、湖泊、河流几百年来按照自身的速度演变,极少有人为的干涉。

 

首都塔林(Tallinn)

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1991年恢复独立后成为爱沙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塔林市位于爱沙尼亚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港口。

 

人口民族

全国总人口1312000人,其中拥有爱沙尼亚籍人口为110万。总人口中,男性60万人,占比46.4%,女性69.4万人,占比53.6%。民族构成:爱沙尼亚族占68.7%,俄罗斯族占24.8%,其他民族占4.9%,不明国籍人口占1.5%。

爱沙尼亚人宗教信仰不强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数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会。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源于古代拜物教的宗教传统也有一定的保留。

 

国旗

爱沙尼亚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1:7。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蓝、黑、白三色。

 

国徽

爱沙尼亚徽是根据原爱沙尼亚省和首都塔林的徽章制定的,中心图案是金地上的三头蓝色雄狮。这些雄狮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丹麦统治时期。国徽基部是翠绿的北欧橡树枝叶。爱沙尼亚的历史是一部反抗异族征服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史,爱沙尼亚民族饱经沧桑,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爱沙尼亚徽就是爱沙尼亚历史和文化的鲜明写照。

 

国歌

《我的土地,我的欢愉》歌词大意:万岁卡莱瓦之子,光荣民族,我们祖国如磐石般屹立! 苦难未曾磨灭你的勇气,你冲破了数世纪的束缚。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每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 在麦田,镰刀收获饱满金穗,在工厂,铁锤铮铮汽笛喧腾。 愿苏维埃的活力永远旺盛,勤劳的园丁把幸福播撒! 在我们联盟的姐妹民族中,爱沙尼亚,你坚定地行进在前!你高举着列宁的光辉旗帜,勇往直前地走向共产主义。 我们的党会永远伴随你,引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成长在她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家园公正和谐又美丽!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过,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条。宪法确定,爱沙尼亚是独立主权的民主国家,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独立和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剥夺。爱沙尼亚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议会民主制。



议会

爱沙尼亚议会实行一院制,共101个议席,议员任期四年。议会主要职能:通过法律;决定全民公决;选举共和国总统;批准或宣布废除条约;授权总理组成政府;通过并批准国家预算;决定对共和国政府、总理及部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解决宪法所规定的总统、政府、其他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职权以外的所有行政问题等。年满21周岁且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均可竞选议员。

 

国防

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是总统国防事务的最高咨询机构。国防部是政府执行和实施国防政策的部门。国防军司令是军队最高指挥官。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8~12个月。爱沙尼亚防军总兵力约5000人。

 

外交政策

把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重点,同时保持与北欧各国及波罗的海三国的传统合作关系,并努力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91年9月11日,中爱沙尼亚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初中国在爱沙尼亚设立大使馆。1993年2月,中国向爱沙尼亚派驻大使。爱沙尼亚于1997年在华设立大使馆并派驻临时代办。2002年4月,爱沙尼亚向中国派驻首任大使。

2006年中爱沙尼亚双边贸易额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0.8%。其中,爱沙尼亚从中国进口4.6亿美元,向中国出口2.8亿美元。爱沙尼亚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等(占81.3%)、五金及其制品(占9.8%)、木材及木制品(占2.5 %)、植物产品(占2.5%)、纸浆、纸张及其制品(占1.2%)等。爱沙尼亚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等(占54.9 %)、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占12.3%)、五金及其制品(占8.3%)、日杂制品(占7.2%)、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占3.8%)。

 

同美国的关系

视美为“最重要的战略盟国”。2006年爱沙尼亚单方面给予美公民免签待遇;坚持向伊拉克派兵;在政府、议会及民间层面与美展开全方位合作,年内实现两国总统互访。12月,爱沙尼亚议会通过决议,将爱沙尼亚驻伊军队任期延长一年至2007年底。

 

同北约的关系

2004年3月加入北约以来,一直视北约为安全保障,积极参加北约框架内的活动。爱沙尼亚积极参与北约主导的阿富汗维和行动;积极支持北约创建快反部队;支持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并愿为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入约提供经验。

 

同欧盟的关系

2004年5月加入欧盟,积极参与欧盟各项事务,维护本国利益,爱沙尼亚欧关系进一步密切。2006年5月,爱沙尼亚议会以绝对多数批准《欧盟宪法条约》。爱沙尼亚领导人积极参加欧盟各种会议,并利用出席会议之机,阐述立场,表达关切,力争最大限度地维护爱沙尼亚家权益。爱沙尼亚已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

 

同俄罗斯关系

2006年,爱沙尼亚俄关系尚未出现缓解迹象,政治关系发展依旧缓慢。俄利用爱沙尼亚俄族人地位、边界条约及能源供应等问题继续向爱沙尼亚施压。随着爱沙尼亚右翼政府的成立,爱沙尼亚俄关系更趋复杂化。

 

同北欧国家

爱沙尼亚与北欧国家历史渊源深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密切。2006年,双方继续保持高层互访,总统伊尔维斯当选后首次出访即选定芬兰,总理安西普参加在芬兰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亚欧首脑会议。

 

同波罗的海国家关系

爱沙尼亚与波海国家关系得到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频繁。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立陶宛联名推荐拉总统弗赖贝加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2006年6月7日,爱沙尼亚与拉签署《边境地区共同打击犯罪协定》,是两国为加入申根签证协定采取的重要步骤。此外还积极参与“波海及北方国家”框架内的各项活动。

 

语言宗教

爱沙尼亚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很接近。俄语也是重要语言,多数俄罗斯族人也通爱沙尼亚语,从2007年起,俄语学校也逐步增加爱沙尼亚语课程。爱沙尼亚2011年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

 

教育

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共有学前机构600所,各类中小学校611所,各类技术职业学校68所,高等教育机构42所,其中大学12所。


塔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建于1632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统治时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学院改称塔尔图大学,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该校。师资人员共1368名,其中教授131名。学生1.8万人。

 

塔林大学(英语:Tallinn University)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市中心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塔林市的多所知名大学和学院合并成立,也是该国发展得最好最快的大学。校内学习资源丰富,有5%以上的国际学生。是波罗的海地区的一所国际性高校,与全球多所大学有合作,是著名欧盟项目Erasmus的交换院校之一,隶属于:欧洲大学协会(EUA)、欧洲首都大学网络(UNICA)、波罗的海区域大学网络(BSRUN)。

 

人民生活

2013年人均月工资为976欧元(约1328美元)。2006年月均养老金为205美元。2006年新建房屋面积39.2万平方米。

 

旅游资源

爱沙尼亚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森林覆盖率达到48%,湖泊岛屿星罗棋布,中世纪古城堡、国家公园、海边度假胜地都是游客不容错过的地方。爱沙尼亚也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后花园,尤其是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每天都有数班大型客轮往返于塔林与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之间,美丽的客轮也成为波罗的海的一道风景。旅游业在爱沙尼亚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2009年,爱沙尼亚旅游收入10亿欧元,占GDP的 7.4%。旅游业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

 

帕尔努


萨列马岛

 

希尤马岛

 

塔尔图(Tartu)

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条顿骑士团的一个十字军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而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它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现给人们的绚丽多彩的公共建筑(特别是那些教堂),以及那些商店的室内结构。尽管这些建筑遭受了火与战争的劫掠,却仍保持了它们的风采。

 

世界遗产塔林历史中心(老城)

五世纪建要塞。十三至十六世纪曾加入汉萨同盟。河港。铁路枢纽。主要有仪器制造和农业机器制造、钢筋混凝土构件、食品加工、皮革、纺织和印刷等厂。系古老的文化城。设有大学、爱沙尼亚农业科学院以及艺术、动物、地质博物馆等。


一带一路上各国各地区基础数据,尽在西行列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沙尼亚共和国简介
认识爱沙尼亚共和国
列国志;世界上空气最清新的国家爱沙尼亚
欧洲游----波罗的海之旅(二十三)从波罗的海海边到塔林的旖旎风光
好不容易获得独立,一旦俄军入侵就要玉石俱焚?该国还真没这实力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外》【151】201406波罗的海(爱沙尼亚)--旅游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