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闲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小暑刚过,福州便热似火炉。


好就好在,传说中的台风玛利亚,就要来了。想到不日之后,海面上吹来那样的凉风,心中的烦热,似乎也消退了那么一点点。


上班路上,特意拐到加洋湖看荷。我喜欢荷,喜欢它婉约的素颜,清雅的风姿,更喜欢它淡定的风骨。风来雨去,缘来缘往,我自安然。


这样的季夏,荷花早已开满半个湖面。晨光里,一个人于清风中去看荷,什么都不用带,只一颗静心,便足够了。



六月徂暑。在夏日的浮躁里,池中的芰荷,那样的安详自在,守着这一隅清幽,饱尝天地的泽惠。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倘若能有一出凉风,一场冷雨,更显得弥足珍贵了。雨后,一切清寂,就如我的心,没有太多的波澜。凉风有信,荷香清逸,这样的时刻,于夏日而言,是否也算是最美的良辰的呢?



我把这样零零碎碎的闲暇时间,叫做小闲。



市声喧哗,俗务缠身,人在江湖,每一天步履匆忙穿行于城市的街巷,“大闲”,是远远指望不上的了。


而这细碎的小闲,貌似微不足道,但在这个忙碌浮躁的快时代,能够见缝插针,暂且摆脱束缚、乐享小闲,却也是那么难得。


比如午后的茶歇,子夜的阅读。比如雨夜的蕉声,偶尔的发呆。比如停下匆匆脚步看花看草。


这两年时间,利用这零零碎碎的小闲,我看了很多的花儿,也写了很多的花儿。


我常暗自想着,倘若能像一株植物那样,安静的生长,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多好。可是,在这繁华的尘世间,谁又能做到如此淡定呢?



平时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能时常停下匆匆的脚步,看一看花儿,从这些渺小的花草身上,吸收一点无尘的静气,也算是不错了。


“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家事贫尤简,诗情老未阑。鸬鹚闲似我,日暮立清滩。”


一直喜欢这样禅意且诗情的句子,寂寂小语,落在心上,浮夏,酷热难耐,将心事安宁在其中,便可享受温婉的时光了。



闲,谁都喜欢,但在这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谁又能轻易得闲呢?



就连唐代的李涉,也在鹤林寺壁题诗感喟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闲”竟然也要“偷得”,足见“浮生”之“昏昏”了。但浮生之昏昏,是否都是事务上真正的“忙”呢?我看未必。更多的,是俗世的名利场给予你的逼迫,让你心事纷扰、心神不宁罢了。


李涉“偷来”的,也许只是闲情。他在游览寺院中,无意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似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心中的那些纷扰,得以释放。



北宋程颢也有一首《春日偶成》。诗曰: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在此诗中,他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而是表达一种闲适恬静的心境而已。


这里的“闲”,体现的是,理学家身上那种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和粹之气。



俗世生活,的确不易,极是需要辟得一段小闲,以赋闲情。而相比今人,古人似乎更懂得如何享小闲。



唐代诗人祖咏,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即使如此困顿,祖咏依然不忘闲情。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苏东坡被贬黄州,他在《致范子丰书》中说:


“临皋亭下八十余步,便是大江……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就是主人。”


他的闲,是远离名利,却乐于生活。没有了追逐名利的匆忙,苏东坡的文学造诣,也在闲情中达到了巅峰。



清代戏曲家李渔,在家乡浙江兰溪,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曰“且停亭”。意为“且在这里停一停,歇歇脚”,并为亭子拟了一副对联: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人生路上,能有多少“小闲”之亭呢?其实随时随地皆可逢遇。一方荷塘,一轮明月,一片山水,一段光阴,皆可积淀生活雅趣,尽显人生从容。



《淮南子·本经》曰:


“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



闲是一种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是一种心态。光有时间不够,还要有心情。闲时与闲情在一起,才是真闲。


诗人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词人闲,“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这几年我习惯于早起,每天清晨,我在福屿后路的早市上,都能看到四季新鲜的瓜果蔬菜,接触到很多新鲜事。我把买菜的时间,看作一天的松弛小闲。


朴素的食材经我之手,或煎或炒,或炖或蒸,华丽转身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也是一种闲。



在阳台,我端起水壶给那些花花草草松土浇水,静待吊兰藤蔓、茉莉花开、米兰吐蕊。我用我的小闲,换来扑鼻的芬芳。


或者,躲进书房,喝茶看书,我把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变成《解道》上的只言片语,也感觉没有辜负了这小闲。


或者,就与家人闲适静坐,相对无言,那样的时光,亦是格外的静谧、美好。这样的小闲生活,正是我心之所向。



所谓的小闲,其实,不正是体味生活的细节,不就是用心生活么?



反过来说,用心生活,自然就有了闲情。看过民国才女张允和晚年出版的一本《最后的闺秀》,书的最后,附有一篇叶稚珊写的后记。


其中,写到张允和日常的生活,简朴之至,却又精致之至。很寻常的萝卜、豆芽,她也会做出花一样的菜。


如剔透的绿豆芽,张允和会一根根地掐头去尾,数出一百七十八根,清油淡炒。这样的一盘菜,叶稚珊说:


“来客们吃起来油盐中都透出了闺秀的滋味,这种日常的简朴的精致,点点滴滴流露着几代人才能积淀孕育出的教养、品味。”


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不仅让人想到南朝谢庄在 《与江夏王笺》中说的一句:


“今之所希,唯在小闲。”



听雨,观荷。香茗,佳肴。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闲,却是内心里淡定的风景。无论在何种境况的生活中,都可以展现,让生活美好而精致,让心灵愉悦而丰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竹榭幽斋临屏】立秋
程奇伟|夏雨
浣溪沙---仲夏夜之叹
春天的脚步
听风赏荷禅意浓【情感美文】
联语杂酱面584(二十二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