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都南京故宫营造概况
读《明代宫廷建筑史》(一)——明都南京故宫营造概况
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占集庆路,改称应天府,在元朝的御史台旧址(亦为南唐故宫、南宋行宫旧址)处建立江南行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称吴王,改江南行中书省为吴王府,二十六年拓应天府,并命令刘基“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至正二十七年正月,朱元璋建国号吴,称吴元年,以吴王府为宫城,九月钟山新宫建成,次年正月初四(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迁居新宫,即南京明故宫。迁居新宫后,朱元璋打算将旧邸赐魏国公徐达为府第,徐达没有接受,而把魏国公府盖在吴王府南面、瞻园东边的位置。
选取新宫宫址让朱元璋和他的大臣煞费苦心:南唐故宫旧址即吴王旧内虽然比较空旷,但面积狭小,而且临近南部闹市区,不宜于长久使用,在此处开建新宫的话,还需要拆除大量的民房,如此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之举,正处在大业草创阶段的朱元璋自然不会贸然去做,而且南唐故宫与六朝宫城旧址又让朱元璋担心“六朝国祚不永”的忌讳,故而这两处地方都没有成为朱元璋建造新宫的首选,长江之滨则又山地纵横,地域狭隘,且不利于提防来自长江以北的进犯,所以最后朱元璋决定在旧城之东开建新宫,于是在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拓应天城,征用数十万士兵和民夫填燕雀湖(隔山与玄武湖相对),在东城钟山之阳筑建新宫。自东吴以来,南京历朝宫阙处于玄武湖至富贵山轴线上的惯例由此被打破。钟山之阳的新宫用巨石铺垫,并在墙基下打有密集的地丁,用三合土分层夯实,1958年在南京航空学院的工地上曾经发现过夯土层下排列密集的杉木桩,最长的木桩有15米。(季士家《明都南京城垣略论》)
洪武元年的宫城,虽然创立了宫城的基本模式如三朝二宫和主要门制,但由于众多的内外因素,宫城创制还比较草率,制度尚不完善,建筑群比较稀疏,这一阶段的营造属于明宫城的草创阶段。对于洪武元年宫城的具体情况,明代史书中有万历《大明会典》卷一八一的记载:“吴元年作新内,正殿曰奉天殿、前为奉天门、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为谨身殿,皆翼以廊庑。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洪武六年又“开文华、武英二堂”,以宋濂为教官,“择国子生年少聪明者说书”(《明太祖实录》),同年又修筑了内城(即禁垣),大体奠定了后来的明中都和北京皇宫的基本骨架。另外,李燮平先生《明代北京都城营建丛考》一书认为,明代南京洪武元年宫殿奉天门广场东庑左顺门(即今之协和门)外有“大本堂”,其中“聚古今图书”,太子、诸王就读其间,兼作东宫议事之所,与元端本堂相似;右顺门外则有秦、晋、燕、周、楚诸王宫室。其后“大本堂”之名不存,藏书之所后来也称为“文渊阁”,以前者初制与后者的功能相比较可以推断大本堂应为南京文渊阁的前身,此说颇有道理。
洪武八年明太祖诏罢建凤阳中都皇宫,九月“诏改建大内宫殿”,十年十月“改作大内宫殿成”,洪武八年、十年分别改作、改建太庙、社稷坛(洪武元年将太庙建在皇城东北,社稷坛建在宫城西南,洪武八年以不合礼制重新改作太庙于宫城东南,与社稷坛隔端门东西分列,午门之外有社街门、庙街门),此后主要的建造工程基本都在宫城之外,如洪武二十六年改建宗人府、五府、六部等官署,建銮驾库于东长安门外青龙桥之东;洪武二十五年改建大内金水桥,增建端门、天安门各五间(洪武八年增建的二门尚无门楼),并在承天门外建东西长安门(《明太祖实录》)。万历《大明会典》卷一八一记载改建后的南京宫城说:“洪武十年十月,改建大内宫殿成。阙门曰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午门内曰奉天门,门之左右为东西角门。内正殿曰奉天殿,御以受朝贺;殿之左右有门,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庑之间,左曰文楼,右曰武楼。奉天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谨身殿后则后宫正门。奉天门外两庑之间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为东华门,内有殿为文华殿,为东宫视事之所;右顺门之外为西华门,门内有殿曰武英殿,为上斋戒时所居。”文中并没有介绍内廷的情况。潘谷西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详细的南京故宫复原平面图,是很有用的参考资料。
南京故宫今已无存建筑,仅剩遗迹。皇城的位置大约在今中山门以西,逸仙桥东,光华门北,佛心桥南,其范围现在多言东西四里,南北七里,皇城南部千步廊中前方为洪武门(初称广敬门,约在洪武二十五年至洪武二十八年之间改称洪武门),洪武门与正阳门之间为东西横街,千步廊左右有宗人府、五部、五军都督府等行政部门,洪武二十六年改建翰林院于宗人府之后,詹事府居其次,太医院又次之,最次则为东城兵马司,《洪武京城图志》序说:“六卿居左,经纬以文;五府处西,镇静以武。”《明太祖实录》:“上谕廷臣曰:‘南方为离,(光)明之位,人君南面以听天下之治,故殿廷皆南向。人臣则左文右武,北面而朝礼也。五府六部官署宜东西并列。其建六部于广敬门之东,皆西向建五府于广敬门之西,皆东向。’”宫城处于皇城中间偏东北,位于今南京博物院、午朝门北,光华门御道街南北一线(即原宫城中轴线),平面略呈方形。
南京故宫西北角似有御花园,蒋赞初《南京史话》:“西北角的御花园,直到后宰门(即玄武门的俗称)的玉带河为止。现在,那一带保存下来的遗迹,只有当年御花园的一座假山,俗称“马娘娘梳妆台”。”1964年在玉带河这一带发现过大量日用瓷器,专家推测这里是明代南京光禄寺遗址。西北角御花园不见于记载,此说仅供参考,但是在明代史料中有宫中园林、假山的记载。皇明祖训记载:“洪武八年九月辛酉,诏改大内宫殿。太祖谓廷臣曰:‘唐虞之时,宫室朴素。后世穷极侈丽,习尚华夷,去古远矣。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使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至于台榭花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朕决不为之。其饬所司如朕之志。’”依此来看,洪武初年有御花园的可能性不大,建文朝四年朝廷都忙于军国战争,亦应无暇顾及御园营建,永乐帝迁都北京之前在南京宫中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加上成化十六年皇帝才下令停止南京宫阙的建造,百年间南京宫中亦必有园林的营造。
南京故宫的皇城和宫城还各有护城河,皇城护城河以青溪为水源,宫城护城河以填塞的燕雀湖余水为水源,宫城内的金水河与之相通,皇城与宫城的护城河水最后都流入秦淮河,而由于皇宫建在填塞的燕雀湖上,到洪武末年的时候,整个南京宫阙的地势已经出现了前昂后洼、形式不称的情况了,这或许是明太祖当年万万没有想到的。写到这里不免想起了济南的山东省人大珍珠泉大院,那里原来是明代的德王府,进了大门也是前昂后洼的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和济南蕴藏丰富的地下水有关,参照南京明故宫的例子,个人觉得这个可能性非常大。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成化十六年,下令“南京皇城内宫殿不许重修”,遂任其圮废,此条史料见于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八·皇城:“万历中,少宰李公廷机曾议修大内承天门楼。余座师少宗伯叶公向高署工部事,以质于大司马郝公杰。郝公以《会典》成化十六年有‘南京皇城内宫殿不许重修’之例答之,遂止而不行。”。由于长年荒废,因此南京皇宫的殿宇宫门多有损坏。万历三年致仕的张瀚在其《松窗梦语》中记述南京宫殿荒芜之貌,称“……迨今唯睹城郭崔嵬,而宫阙荒芜,殿阁止存武英、奉先,犹旧物也。”
附《明史·五行志》中所载正统至天启年间南京故宫灾异:
正统八年雷震南京西角门
正统十四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殿因雷击发生火灾,延烧至奉天殿和华盖殿,将前三殿及文渊阁全部焚毁
成化三年雷震南京午门城楼
弘治元年雷震南京洪武门,南京宫城内花园火灾
嘉靖二年雷震南京长安左门
嘉靖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南京太庙失火,烧毁前后殿、东西庑、神厨库。此后南京太庙未被修复,而是建起围垣,将其封闭起来,南京太庙的香火归并到南京奉先殿祭祀
嘉靖十五年雷击南京西上门
万历三年雷震南京承天门
万历十六年雷震南京西安门钟鼓楼
天启三年南京大内左傍宫火灾
天启六年南京西华门内土中埋存的旧木材起火自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一戊子,由淮安向南逃难的福王朱由崧乘船自淮安抵达南京,自三山门(今南京水西门)登岸,祭拜孝陵后,从正阳门经东华门进入南京宫城,步行拜谒奉先殿,随后自西华门出宫,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此时的南京明宫城内大多殿宇已因年久失修而坍毁无存,前三殿更是早在正统十四年便被烧毁。五月初三庚寅,朱由崧自大明门入内朝,行告天礼,随后在武英殿就监国之位。五月十五日壬寅,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即位,宣布翌年改元弘光,建立南明政权。朱由崧在位时期,以内宫监作为朝殿,并对南京宫殿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比如为迎接嫡母邹氏(仁寿皇太后)而下令修建“西宫之园”(即慈禧殿),并整修或新建了午门、奉天门、奉先殿、兴宁宫等建筑,现列举如下: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戊子,骑马自三山门环城而东,拜谒孝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庚寅,自大明门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明季南略》卷二,钱海岳《南明史》本纪一。按南京皇城最南之门原名为洪武门,似于永乐、洪熙时改为大明门。)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庚寅,移武英殿所奉二祖二后御容于奉先殿中。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壬寅,即皇帝位于武英殿
崇祯十七年六月戊寅,改内宫监为朝殿,命肃朝班。
崇祯十七年八月癸酉,命修西宫之西园第一所为皇太后宫。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戊子,西宫慈禧殿成。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甲申,御兴宁宫。
弘光元年正月甲午,修奉先殿及午门、左右掖门。
弘光元年四月丁卯,选淑女于元晖殿。
最后附载两段明人笔记中记载的南京皇宫,一则是明初刘嵩《朝会纪事》所记洪武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入朝时所见的南京新宫的情况:
明日,监察御史权河南司官董哲,与浙江廉使余奎等又最后至。皆集于会同馆,凡四十有九人。其始至,皆斋沭,具朝冠朝服,以次日早引奏如仪,行朝觐礼。至是,始齐同焉。前期,仪礼司正戒各道官率所属入听宣谕,乃二十九日早朝。既退,众各常服,俟于阙门之西外。时中书丞相胡惟庸、大都督府官毛某、御史台左大夫汪广洋、右大夫陈宁,皆先入,文武百官从之。既而司正引众班,循阙右西侧门以入奉天门,复由门之右掖进奉天殿下,叙列于丹墀之西以俟。俄而,中使趣召,知上已升殿矣。司正与序班导众由殿右历西阶折而东行,遥望见金刺纹团凤扇夹御座,正南面北位,乃循殿廷西南,遂班于正南,北面立。最在前者,廉使一人,次则副使四人,广西佥事颜继先、陕西佥事韩宜可等数人与经历等四十四人,作重行立,又次其后。奉天殿新成,土木疏朴,未甃饰也。上冠通天冠,御白袍,负山字金漆素木屏风,据金椅,下施苇席焉。天颜清怡,玉音畅亮,宣谕丁宁,继以戒敕。特命户部尚书偰斯以官段四表里赐余奎,赏其前在山东时实封言事剀切云。宣谕毕,众惶恐再拜叩首谢而退。又明日,为三月朔旦,司正具戒入辞,众复具朝冠服,随序班先俟立于奉天殿之前墀。上既升御座,司正以闻,乃就位,赞拜。礼毕,趋退,由奉天门。未竟,有旨召复入,而前行者已出,赴仪礼司收服矣。后行者闻命,将复入,不可,乃亟出易服,仍群趋以入。时工匠方集殿墀,颇喧杂,上厌之,乃徐步出殿门。降庭陛以临于丹墀,将坐,见臣等且还至,乃直南趋出奉天门,度金水桥。又趋午门以出,至御街中甬道而坐。百官卫士,环拥后先,而仪仗严肃特甚。众俯伏,喘汗战栗,不知所为。上始若色怒,久之,乃言曰::“若等知朕所以谕之意否乎?今天下太平,有司膺名秩食俸禄甚厚,而民隐未尽昭恤,使朕之耳目弗究于下者,非若等责欤?惟是新制,九年考绩,若等其各还司,以纠以察,慎乃宪度,大者以闻可也。毋玩民事,毋干天纪,使后此能复见朕,则若等为奉职矣。”是日,圣训谆复,视前日尤严切焉。拜辞礼毕,上将起,复立而申饬者再四。暨返驾,将入午门,忽返顾曰:“若等其偕来。”上既入,乃自东庑以登于观,上遂入坐南殿,群臣登自西庑,遂列憩于殿之右掖,陈几席焉。云有旨赐膳。既而光禄寺设馔,酒三行,进膳毕。司正奏按察司官谢赐膳,敕免谢,乃退。诣中书省及府台以次辞谢而出。又明日,赍兵部符验,出金川门,赴龙江驿,次第起船以归,实是月之四日也。舟行凡十有九日,始达北平。追录前所会宪官之爵里姓字为一帙,以识好会也。圣祖之亲近外台、戒敕谆至如此,天下安得不治?然礼制近古,迥与今异,故录之以备考云。
第二则是明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卷第三十二记载南京故宫的《建业大内记》:
摄提格之岁如月八日,大司马乔公奉天子明诏,道承天右门,左入太庙门。门左右皆樊松竹杂灌,门内唐左右位咸有井,井覆以亭。入左角门,过石梁,明庭上须弥座,座凡三重,皆可路。庙间九,檐际皆有网丝,中设灵座,面南一位,面东三位,面西三位,皆设灵衣。由右入观寝室,室各有灵床,床左右悬悬灯,床前素壁,壁前各设方木椅,椅上籍黄褥,褥上各设裳衣,椅麓设履。入端门,又入午门,左角门进,转西,道台麓,上五凤城楼,是为两观。中之左右,洪武之钟鼓在焉。钟下承塞以砖,垔前之左右,皆架琐子革纸,铠甲楼编,编缭丝为窗。日映其上,明丽炫目。循城之东,经八宝库、古今经籍库,东华门内观太孙宫、东宫。宫前多梅。官各有宝座龙床,床皆五彩雕镂,前阶三梁以上,凡宫隔以弄壸。入文华门,殿制颇小。西观奉先殿,殿亦有灵床,座如太庙寝室,以岁时荐享不在是,多尘。又观兴庆宫,宫前除积水几尺,宫内藏衣扇等项,箱千余,各系标牌,有彩金龙凤红箱七八座,列于中。又观大善殿,殿在小城之上,由左门入,北转上至南殿,殿有网丝。门凡六,云圣祖览读之所。其后有石假山,下通石梁,石山钩阑下山,循左而入,为望江楼,高际霄汉,已不可梯。楼后为九五飞龙殿,间凡九除,多萱草。底宫有天宫壁,藏佛龛。转至内花园,中有亭,亭四面各有五色琉璃石台一座,可以登游。台峙玲珑古石各五,中峻,次卑。台之两涯各函石缸二,缸水清浊须眉。园内多梅、竹、松、柏,百卉俱足,晶莹特异尘世。又观西宫,户柣以黑金为之,往往用焉。宫后有御用厨,灶为铜砖所迭。宫间五,中设沉香宝座,两间门相对,门迭虎头于楔上,各有龙床。床各含小床,可以周回。布席床面,朱华格眼,或剔地起突云龙盘凤。宫之前窗皆四斜,球文格眼,或龟背罗文迭胜,门纽皆络膝红金为之。左右厢宫凡十四。又左右翼十二院,院各宫三间,左右为房,房有壁厢八,朱金龙凤为饰,皆左启。傍屋三间,为厨,咸铜灶。厨北有小屋三间,厨前石□。宫除前又殿五间,中有沉香宝座,座端有金椅,左右有龙床。出宫是为鬃殿,鸱吻檐脊皆鬃所成,四周为格,凡四十壁,粘黄绫。又经武英殿至大庖。庖之祭器皆木色,咸朱,凡祭列于红几,几上咸刊定荐物品,位祭则携几以往。由西华门、西上门以出。大司马授简谨记所述。
南京故宫中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桃花扇》中弘光帝设戏选优的薰风殿,查遍所有资料也未曾见此殿的只言片语,不知这到底是在南京皇宫中存在过但破落久矣,无人再知晓问津的一座不知名的偏殿,还是作者孔尚任的杜撰,若确是在南京故宫存在过的建筑,康熙年间曾游历此处的作者尚能看见遗址也不无不可,有关薰风殿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故宫(南京故宫)
南京故宫:消失的“大明风华”
江苏之旅〈11〉:2015●南京行●明故宫遗址
南京记忆(十三)
最后的明故宫: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南京的紫禁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