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品读《道德经》

上篇说到,老子提出了“有”“无”的概念,老子紧接着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人们的通常理解中,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它们是截然相反的,可是老子却说“此两者同”。“有”“无”怎么会相同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里要加个标点符号,“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你如果这样标的话那整个意思就完全凸显出来了。“此两者同”告诉你,“有”跟“无”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为什么名称不同呢,因为它本来是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它两个不同的名字。

“有”跟“无”不是对立,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立就糟糕了,对立就僵在那里了。

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尽量不要让任何事情对立,走极端,要让它对待,彼此包容,做良性的互动。

老子为什么在“名”之后,马上讲出“无”跟“有”?他是为了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一个名称,你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说“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这两个是不通的,这两个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

“同谓之玄”

就是因为“有”和“无”相同,所以才叫做玄妙。我想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很重要——“玄”“同”,“玄同”现在一般人看不懂,他认为是不同的。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入,看得更广,你会觉得那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

“玄之又玄”

为什么要用两个“玄”?它就说前面的“玄”,你又要把它破掉了,否则你就是很玄很玄。你看现在很多人一听都说,老子玄啊,《道德经》玄啊,他就是没有读通《道德经》。所以“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这个“玄”

老子的意思说:“好,你认为这样是玄,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不玄的,为什么?因为它是'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

是什么意思?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那我们一定会想到,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天门了,本来就是天门。天门是似有又似无,又有又无,那个就是道。

所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

这就是整个第一章所表述的涵义,有几个要点:“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常”是恒常的,不能常常变动的;

“名”只是名号而已,它是很不可靠的;

“有”“无”是相同的;

下面的文章我会说明为什么“有”“无”是相同的。老子在第二章就是把“有”破掉,为什么要把“有”破掉?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是“有”——怎么你比我多?怎么你用的东西比我贵?怎么你升迁比我快呢?所有痛苦都是从“有”来的,所以人如果不把“有”破掉,那你就永远痛苦不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老师《道德经》第一章:天地之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147. 《道德经》第一章.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中的三生门何解
众妙之门的秘密——重解道德经 第一章
《道德经》01.道可道,非恒道——你知道,但你如何说得出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