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什么狗?大家都理解错了

说起老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估计都是一个“道”字。老子,本名李耳,生于春秋末期,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奉为“圣人”。

相传,周王朝式微后,老子开始游历四方。在经过函谷关时,关中守令尹喜求他在隐退前著书传道,于是老子写下五千言,便离去。老子所著,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德经》(又叫《老子》),老子将其一生对道的钻研都著于书中,是老子思想的主要传承。

《道德经》称“道法自然”,这里的“法”,就是效仿,意思是说“道”是“自然而然”的。

老子认为,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发展规律都是自然而然,在大自然中,不会特别生长一个事物,也不会故意毁掉一个事物,万物都在自然生长和凋亡,天地不会横加阻碍。所以人们也要遵从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作,不必干预自然,不做多余之举。

而在《道德经》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老子所说的“刍狗”是一种什么狗呢?很多人可能都理解错了

“刍狗”是什么狗?

我们都知道,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远古时期,人类多是以狩猎为生,而当初驯化和饲养狗也是为了帮助狩猎和作为肉食。同时,狗还成为了祭祀活动中最常见的祭品,因为当时还用不起牛、羊等牲畜。

而在老子所处的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有所提高,家畜种类丰富了起来,食物也相对充足,加上狗能看家护院,还可以狩猎,渐渐地就不再宰杀吃肉,祭祀用的狗也换成了用草编制的草狗,而这个草狗就是“刍狗”,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祭品。

祭祀活动所用到的祭品,是人供奉给神明的东西,是人类虔诚的象征,所以会被众生敬畏。不过等祭祀结束后,这些祭品却会被丢弃,因为人不能食之,碰之,神又不能真正食之,碰之,因此只能搁置一旁,任其自生自灭。

关于这一点,《庄子·天运》中的描述可谓贴切:

“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祭祀之前,人们会把刍狗用盒子盛着,用绣巾盖着,祭祀者还要斋戒之后才可以使用它。不过祭祀结束后,过往的路人都可以践踏它的头和脊背,砍柴的取它的身体当柴火烧。

综上所述,刍狗就是一种用完便扔的一次性用品。

说到这,再结合老子所说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天地不仁义,将万物都当作用完即扔的刍狗呢。如果大家是这样想,那就错了,因为“仁”不是这个意思。

“仁”是什么仁?

“仁”字即有仁义之意,也有仁爱、仁慈之意。

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解释是,天地是不会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世间万物都像对待祭祀用品一样平等。天地所做的,就是让万物像刍狗那样从无到有,然后自由生长,再从有到无,不会对任何一个事物进行特别的干预。

用在人身上就是说,大自然没有感情,不会因为你处在低谷而怜悯你,不会因为你正当时而嫉妒你,不论你是生是死,是喜是悲,它都在自然而然地发生,根据自然规律发展。

大自然无所谓仁爱,但人却会从感情出发,认为天地会偏爱某一方,于是老子又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他看来,圣人和天地一样,是无所谓偏爱之人,他对待天下百姓都像对祭品一样,不强加干预,任由百姓自作自息,生老病死,但他也必须去做事,做理所当然之事。

那么,你理解的道是一种什么东西呢?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何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古代,为什么老子的思想不被统治者推崇?
道德经文化:刍狗不是草扎的祭品,少言守中却可以理解为中庸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