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安徽安庆宿松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新能源专家陈军

宿松现为安徽省安庆市所辖的一个县,它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的结合部。

宿松与望江县湖面毗连,南滨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 县、蕲春县接壤,北连太湖县。

宿松县历史悠久,早可追溯到汉高祖后四年(前184年), 当时设立松兹侯国。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宿松县并沿用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宿松县在唐、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

宿松县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是一座千年古城。它是中国四大地方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民间戏曲文南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它也是中国诗歌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宿松县的自然景观秀美,如小孤山被誉为“长江绝岛”,白崖寨则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堡。

宿松县拥有众多特色美食,如宿松鱼面、山薯粉圆子烧肉、程集条子烧肉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承载着宿松的乡愁和文化。

就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新能源专家陈军。

陈军,1967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破凉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陈军在宿松县程集中学读高中。

1985年,陈军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1989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同年又考入该校化学系研究生,1992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陈军留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实习,后担任助理研究员。

1996年,陈军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材料系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陈军在日本工业技术院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工作,并担任研究员。

2002年回国后,陈军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3年,陈军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获选教育部领军人才。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陈军担任国家973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同年,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4年,陈军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天津市首批杰出人才。

2016年,陈军担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陈军院士开始担任南开大学副校长。

202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4月担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兼)。

陈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新能源专家,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工作,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陈军院士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陈军院士在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方面的研究成果

陈军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突破了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和反应调控机制等核心难题,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军院士提出了钠离子电池中关键电极材料的微纳结构设计原则,通过构筑超高比能量锰基氧化物正极和超快钠离子输运能力的多孔微纳碳包覆聚阴离子型正极,有效提升了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

陈军院士团队还研究了电压/电解液协同诱导下电化学反应机制的调控方法,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和电极结构设计,提高了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陈军院士团队还创制了多种高比容量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并揭示了其储钠机理。

陈军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工作不仅提高了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还推动了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

尤其这些研究成果还为新型电池电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陈军院士在新型钠/镁-硫化物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电池成为迫切需求。

钠/镁-硫化物电池作为一类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型电池,其研究对于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陈军院士的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新型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陈军院士团队成功构建了新型钠/镁-硫化物电池,该电池具有低成本和稳定的特性,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这一成果的取得,为新型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次,在新型钠/镁-硫化物电池的研究过程中,陈军院士团队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他们通过优化电极材料、电解液配方以及电池结构等关键参数,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这些关键技术突破为新型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型钠/镁-硫化物电池的性能,陈军院士团队还创制了多种高性能电极材料。

这些电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为新型电池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陈军院士在新型钠/镁—硫化物电池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电池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新型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还为新型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陈军院士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研究成果

陈军院士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他领导的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的固态电池。

这一成就显著超过了市场上现有的最先进的300Wh/kg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提高了约30%。

陈军院士团队预计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将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600Wh/kg。这一突破将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实现质的飞跃,一次充电后行驶距离可超过1000公里。

陈军院士的团队不仅在能量密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还在电池材料、工作原理以及制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他们开发了超越传统的电池新体系,提出了新的电池工作原理,创制了新的电池材料。

固态电池相较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陈军院士的团队在研发过程中也注重提升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也在努力提高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

陈军院士认为,固态电池一旦实现产业化,将彻底改变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格局。

目前,陈军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预测,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开启电动航空等新兴市场的大门,推动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陈军院士在阻燃型电解液和宽温域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

陈军院士团队设计并制备了全天候、宽温域的阻燃型电解液。这种电解液能够在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包括在零下7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

阻燃型电解液的主要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即使在高温或异常条件下,这种电解液也能有效防止电池起火或爆炸,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陈军院士团队取得的阻燃型电解液研究成果,为电动汽车等能源存储设备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等极端条件下,其性能表现尤为出色,为电池在更广泛的环境条件下应用提供了可能。

此外,陈军院士团队还通过优化电池设计和制备工艺,成功开发了宽温域电池。这种电池能够在从-50℃到+70℃的宽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表现出优异的温度适应性和循环稳定性。

尤其是在-50℃的低温条件下,宽温域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超过66%,显示出其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强大性能。

此外,在不同温度的实际条件下,宽温域电池也表现出很高的循环稳定性,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陈军院士团队在宽温域电池的研发中,采用了结晶限制策略等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电池在低温下容易结晶、性能下降的问题,为宽温域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宽温域电池的研究成果为电动汽车等能源存储设备在更广泛的环境条件下应用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在寒冷地区或极端气候条件下,宽温域电池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为电动汽车等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此可见,陈军院士在阻燃型电解液和宽温域电池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拓宽了电池的应用范围。这些成果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等能源存储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从安徽省宿松县破凉镇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是我国著名的新能源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钠电池火一半,镁电池就来抢风头了
比锂离子电池更强?它,成本能降30%!储能大赛场,谁是未来?揭秘→
珠海赛纬IPO丨毛冲博士荣获“珠海市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称号
陈立泉院士支持发展的钠离子电池有何特点,应用如何?
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
未来三年大牛股9--钠电池202207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