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访宿松雷池,了解雷池的从古至今

雷水又称雷池,自湖北黄梅县经宿松至望江雷港入江的整个水系。




所谓“古雷池”应当波连皖赣鄂三省的望江、宿松、太湖、彭泽、湖口、九江、黄梅等七县,而主体水域在宿松。古时,长江在没有江堤之前,这一片常常是水乡泽国。只是近百年来,人们修筑起了江堤之后,长江才有了今天的驯服情状,雷池也干涸缩小成今天的样子。







在中国地图出版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明确标注宿松的龙湖、大官湖、以及黄梅的鱤湖为雷池。可以说《中国历史地图集》是集中了中国当代和近代最为有名的专家,他们的治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各地地名的认知,以及对湖泊的变迁,其权威性毋庸置疑。

关于雷池,权威的《水经注》没有记载,只有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望江县界,东南积而为池。”这是最早的记载,这个的说法含有宿松。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大雷水至望江积而为池,谓之雷池。”这个可能是根据上面的记载来的。这些文献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字:“积”。积——聚集,积水——水聚集的地方。宿松东南和望江紧邻,本是该县最低洼处,与望江低处连成一片,对于这些记载,我们能得到这样解释——大雷水从宿松到望江,在低洼处积而为池,谓之雷池。






《登大雷岸与妹书》。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西南望庐山;南薄燕阺,北极雷淀,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南面是重重叠叠的山峦,东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北面是沼泽和河流,西面是曲曲折折的长江水,西南为庐山——雷池四址。南面迫近于燕,北面穷极于雷淀,削长补短,水流可至数百里,从这里可以看到雷池的大,雷池的波澜壮阔。







宿松是雷池事件的见证者或者说是亲历者,公元337年,宿松的松滋县名侨置湖北松滋市。宿松古县城离湖区极近,东晋时湖区很大,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十公里。古雷池是东晋的军事要塞,东晋战争最为频繁的宿松,其境内就是军事要塞,在冷兵器年代,作战最节省士兵体力的是船只,在长江流域打仗除了军士的武器以外,特别是温峤的部队水军居多,用得最多的是帆船了,三县湖区无疑是屯兵的最佳选择,战时屯兵,闲时屯田。







两湖衍变。春秋至西汉时期,龙感湖与今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连为一体,称彭蠡泽。东汉时期,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南称鄱阳湖,北面——从东汉到东晋327年的两三百年间,宿松、黄梅、望江这个大片水域肯定在百姓口中有个名字,史书真正记载的能说清雷池具体位置的是东晋丞相庾亮的“不得越雷池一步”,这片水域叫雷池。






《三国志.吴志》记载孟宗为“雷池监”,“滨水之民,业渔以为生,国家设职吏以课之”。 “雷池监”是朝廷收税的命官,当时的雷池渔业收入肯定多,这项税收对国家也重要。到底这个官管多大的水域,从文献上来看,西汉一个官员管理近八千人,东汉不低于六七千人,在三国那个乱世,宿松和望江一会属魏一会属吴的记载来看,应该是战争的前沿,常住人口必然很少,渔民有江北、也含有江南的,这个雷池监管理的区域较大,不会只管区区一百平方公里的那片小地方。如果其只管望江那片水域收税,不管宿松、黄梅,在这个连在一起的水域,以军事为主的年代里,在三国,吴国朝廷在紧邻的地方重设同样的官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以孟宗为官的经历来看,先朱据军吏——雷池监——吴令——最后大司空(部级以上的高官),以这些经历来看,孟宗肯定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任内肯定管好了大雷池的国家渔业收入。( 廖理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雷池”究竟在哪里
雷池的由来
雷池文化赋
太白湖的前世今生
黄梅县诗词学会下新采风部分诗词
雷池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