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美食吃货篇五:小个头蕴藏大能量(2)

“千层”烧饼

两秒一个烧饼 人称“快手冯”

从勤学苦练的学徒,到北京当代名厨,冯怀申在饮食业钻研了四十多年,面食这一行,老先生自入行起就未曾放下。冯怀申说,做面点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即便到了今天,也要像学生一样保持初心不断学习,更有责任让面点小吃代代传承,向世人展示面点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饮食文化。

 

1975年,冯怀申被分配到东城饮食公司,第一个工作地点是“隆福寺小吃店”。20岁的冯怀申,曾憧憬成为父母那样的工人,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并不满意。见到熟人介绍自己,冯怀申也以“在进出口公司干活”糊弄过去。彼时他想:“这不算骗人,做饭,不就是进出口那点事吗?”

隆福寺小吃店

入行后,冯怀申的首位师父是做烧饼一绝的王福玉。做烧饼,和面是基础活,一袋面五十斤,水要二十六斤,和上一袋面,是个辛苦活。面和好了,接着切做烧饼的面。王福玉师父一刀下去,不多不少二斤整,可正好做十个烧饼,江湖人称“一刀准”。

起初,冯怀申总是拿捏不准,师父以为他是故意的,便找他谈话,“你觉得当厨师见人矮三分,不好好干,但是谁有你吃的好?学好了,以后你那些工人同学,都得找你买烧饼,至少你还能给家里解决粮食的问题。”

青年时期的冯怀申(右二)

既然入了行,就该好好干,冯怀申渐渐想通,开始用心学烙烧饼。一入门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快便有了手感,一刀下去,也像师父一样“一刀准”了。

餐厅规定,每人每天得做完四袋面,干完才能下班。二百斤面,就是两千个烧饼。冯怀申每天都能第一个完成任务,甚至超额完成,早早下班。在隆福寺小吃店,冯怀申练就了两秒做一个烧饼的绝活,也有了一个外号——“快手冯”。

从这时起,冯怀申喜欢上了和面的感觉,喜欢看面团在手中的变化,喜欢听摔面的声音,喜欢面在空中颤动的样子。

心钻研 小吃大艺

1982年,冯怀申拜北海仿膳御膳第三代传人崔榜龙先生为师,学习宫廷小吃。其实在此前,冯怀申与仿膳已有渊源。早在民国初期,清廷御厨赵永寿流落民间,开始做起了烧饼作坊,专营麻酱烧饼。1925年,赵永寿与赵仁斋等原御膳房厨师合伙在北海公园开设仿膳,经营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1955年,仿膳改为国营,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田德忠在仿膳饭庄拜赵永寿为师,成为老北京多层麻酱烧饼的第二代传人。后田德忠调到隆福寺小吃店做厨师,王福玉拜田德忠为师,同崔榜龙先生一样成为第三代传人。冯怀申拜师后成为第四代传承人。冯怀申潜心钻研,把豌豆黄、芸豆卷、肉末烧饼做到了极致,凭着这股专研面点的精神,在厨界出了名。

老北京小吃拼盘

由于地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每个地方的烧饼各有特色。为了研究烧饼,冯怀申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找当地的烧饼吃。在冯怀申看来,老北京烧饼最大的特点是麻酱,传统的老北京烧饼是将炒熟的花椒、小茴香擀成末,加盐兑在麻酱里。冯怀申改良过的配方,用十多种调料兑进麻酱,烙的时候更是满街飘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怀申:一生至爱糖火烧
千层烧饼的做法
中国面点大师今天来教您正宗的老北京麻酱烧饼
靠卖“烧饼”闻名津城,这家店竟已传承了百年...
麻将烧饼的做法
外酥里嫩的麻酱烧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