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的秘密:百病生于气 。 “上品三药,神与气精。”
“上品三药,神与气精。”最好的药就在我们的身体之中。如何让人的机能更加健旺,让人不得病,即使得病了也好得快?只能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才能实现生命本有的生生不息的这个生。
2.1《黄帝内经》的秘密:百病生于气:
要破解道教医学与养生的密码,首先要全然地了解疾病是如何生起的。在这里,《黄帝内经》给出了答案: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是这样表述的:“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开篇经文就说明了百病生于气,并且具体归纳出“九气”是百病的源头。其中,情志病就占了“九气”中的六种,可见情绪因素在《内经》发病学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所以首先要理顺代表情绪的“七情”。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会致病,“但当情志反应过于激烈或持久,超过了人体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便会成为病因”。一般而言,情志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取决于情志活动的强度是否足够大,持续时间是否足够长;其二,取决于个体的耐受能力是否低于这一强度和时间。而这两者都是受个体的体质类型、精神状态、文化修养、生活习惯以及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体质的强弱和脏腑气血的盛衰、常变则是决定情志致病的主要因素。
2.1.1 身体上火是怎样产生的:
首先谈谈思虑是如何让人得病的。《黄帝内经》的结论是“思伤脾”。正如《素问》所言:“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思”本义为思考、思想、考虑。“思”字的结构特点是把“田”放在“心”上,心属火,脾属土,那这个字的会意就是把脾土放在心火上烤了,火烤土,土干而后成焦土了。
思的时候使用大脑,用脑是身体消耗能量最大的活动。能量从哪里来?用当代生物学的话说,能量是靠燃烧细胞中的ATP(三磷酸腺苷的简称,是各种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提供的。燃烧更多的ATP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脏就会自动加大对脑的供血。所以思必然引动心火。
思考时头部会产生大量的热,这是由ATP分解而来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大了排放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思考会上火,过度思考还会导致头痛的原因。
前面讲“脾主口”,人上火首先会感觉嘴唇发干,接下来就会干得爆皮了。《灵枢·本神》又说:“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再严重就不仅仅是口舌生疮了,四肢不灵、腹胀、经溲的症状就全来了。这是“思伤脾”的症状之一。
“思伤脾”之“思”是思维思辨,只要一思,就必须分析比较。思起来就会没完没了,没有穷尽。思和念不同,念只是在心中有,没有分析比较。所以我们提倡念,不提倡思。
把一个接一个的推测堆在心上,把无数虚拟假设的情况塞进心头,心藏神的位置都被垃圾信息侵占了,所以越思越心神不定。所以少思是很重要的,历代各家经典都是这样谆谆告诫我们的:“思则气结”(《黄帝内经》),“少思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思来想去的结果不仅会庸人自扰,更可能会精神焦虑,寝食不安。
杞人忧天,包括相思病,都属于情志病,可以用情志对治情志的办法。一个人无法从“思”的怪圈跳出来,可用激怒他的办法——怒胜思。怒属肝木,思属脾土,肝木克脾土,思就会停止下来。从生活经验看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2.1.2 肾脏保养与战胜恐惧:
上面谈到了“思伤脾”,下面说说惊恐与恐惧。“恐”会直接伤害到肾。《黄帝内经》是这样讲的:“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恐”是如何伤“肾”的呢?还得从中国的汉字说起。“恐”本意是害怕、畏惧,恐惧、恐怖、恐慌、惊恐。“恐”是形声字,以“心”为形,以“巩”为声。“心”在下,“巩”在上,巩什么?巩心。巩心也就是巩固心之意。
心藏神,心被巩,则心不自由了,神的出入往来不自由了,那随神往来的魂就失其所主,神魂不符,魂就会处于无所归的状态。“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讲的就是“惊则气乱”。
我们常说受惊吓的人是被吓掉了魂,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小孩受到惊吓往回“叫魂”的习俗。而魂是藏于肝的,肝属木,肝藏魂的动荡不安,必然会扰乱其母肾水,肾水主藏宜静,而此时肾水因救子而不顾一切,必然摇动其精,故而伤肾。人在受到惊吓后,会情不自禁地心跳加速,心惊肉跳,甚至想跑都迈不开腿,因为给两条腿供血的谐波频率是肾主的。
有人在恐惧时会大小便失禁,也是伤肾的明证。“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说的都是“恐伤肾”。
那么如何消除“恐”呢?首先可以用情志对治情志——“思胜恐”,思考就能战胜恐惧。思属脾土,脾土克肾水,所以思能胜恐。回到生活经验中也是这样,当恐惧袭来时你进入思考的状态,恐惧感会马上消失或减弱。仔细分析推敲导致你恐惧的各种原因,主动承担与面对,深深思考解决办法,做到心中有底后,恐惧则自动渐渐消除。因为“思”能使人处于推敲状态,推敲是理性主导的,而理性是不存在恐惧的。
而对于“惊”,《素问·至真要大论》则提出“惊者平之”。可见惊与恐是两种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以治疗亦不相同。“惊”是突然遭受意外的非常事故,超越了机体的适应限度,故致“气乱”。而“恐”多因怕遭受曾经遭受过的或耳闻的可怕经历而产生,故致“精却”、“气下”。
作为一种情绪刺激,“惊”是突然而短暂的,而“恐”是长期的;“惊”是来自外在,“恐”多发自内心。所以《内经》才提出对惊、恐不同的对治。但是,人之所以会受惊,会出现恐惧,关键还是精、气、神不足,如果是“精满、气足、神旺”,就会“泰山崩顶不变色”;如果“以道莅天下”,自然是“视死如归”,哪里还会有什么惊恐啊。
2.1.3 何以解忧:学会在当下优美地生活:
再来说“忧伤肺”。《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忧为什么会伤肺呢?“忧”是形声字,以“忄”为形,以“尤”为声,本义是担忧、发愁、忧患、忧思等。尤,异也,怪也,饱含怨恨、归咎、责备、怪罪之意,核心就是一个“怨”字,像我们常说的“怨天尤人”等。这个“尤”与“忄”并列,那“忧”就会集中体现为“忧愁和忧患”,其中大有排斥“愁”、排斥“患”的倾向。
心中总是有一种怨,有一种怪罪,有一种责备在那,这就是“忧”。也就是总有一种怨存在着,有怨在就会有担心在,对肺的影响随之就来了。
“肺乃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主皮毛,主呼吸,是连接身体内外的第一桥梁。通过肺的作用使人和谐于天地之间,人的有板有眼的节律是由肺掌管的,这个节律必须与天地相合。所以肺的呼吸的桥梁作用必须要全然地开放才行。如果总是担心呼入有害气体,那肺马上就无法正常运作了。
其实你无论担心什么,都会影响到肺的开放程度,呼吸越来越浅,肺活量越来越小,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在肺进行良好交换,“诸气愤郁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咳胸盈仰息”(《灵枢·本神》),气郁、郁闷愈发严重,肺受伤已经在所难免。
大家看过《红楼梦》,知道林黛玉得的痨病,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肺结核。林黛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忧怨。“无语怨东风,闲愁万种”就是描写林黛玉的忧怨之情的。这是大家熟悉的“忧则伤肺”的病例。
那何以治“忧”呢?“喜胜忧”!对于一个忧怨中人,经常给他点喜乐,多说一些喜庆的事,帮他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对他是有帮助的。但这只是外在的临时的对治办法,不能根治。
而且《灵枢·本神》说:“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喜虽然能胜忧,但过分的喜乐会伤到魄,魄力下降,相传之官的治节作用就不灵,久之肺气对肝气的制衡减弱,肺照样会受到伤害。要想根治,彻底走出忧怨的阴影,就必须觉知到忧怨并且穿越它。
一般忧怨的人总是把过去直接投射到未来,才会对未来总是忧心忡忡。他们感受不到当下的每一刻都是完美的,一切具足的,感受不到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切,只要去享受就可以了。
可是这些总是忧怨的人,不去享受当下,总是担心未来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他们生活在幻想中,而对当下的一切熟视无睹。只要活在当下,担心马上就会消失,当下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不用对当下担心,也不用对当下忧怨,担心和忧怨是必须具备时间和空间这些条件的。
你和别人存在空间,才可能产生怨;对未来有时间,才可能去担心。只要活在当下,担心、忧怨无法存在了,那就剩下享受,并由此生出感恩了。太好了,我现在享受的一切原来是那么多人、那么多因缘共同创造的!感恩都还来不及,怎么会有忧怨呢?这时才能从内心真正打开自己,彻底敞开心扉,肺也随之大开大合,肺郁气滞就会慢慢地散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说 | 继续说情绪,说尽百病之源
百病皆由土湿
冠山论道51——冠山老人对话记十
5分钟看清《黄帝内经》的脉络之二:脏、腑与身形各部整体观
时脏学说
五脏调和百病消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