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角度培养,发展学习个性化

多角度培养,发展学习个性化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该追求怎样的教学效果?我想应该是所有学生真正发展的多赢局面!新课改至今,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学习了一些经验型教师的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因材而练”等,尤其是在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上,收获颇丰!几年下来,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数学教学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反思基础上,我们留意到了一些现象:

现象一:每次单元测试最后的“聪明题”成了全班学生的绊脚石或隐形石。

现象二:评价采用等级制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多数学生都能被评定为A级(85分至100分),但削弱了部分学有余力生的学习进取心和学习成就感。

现象三:公开课上,学有余力生成主角,张扬个性(试问一学期能有几节公开课?);常态课上,学有余力生成配角,成为守纪律的好学生,缺失个性化的发展。

这些现象的产生,再次引起我们的反思: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无可厚非!那么学有余力生的数学学习得到尽可能的关注和发展了吗?曾在新浪网上看到一篇转载的文章(2008417日刊登于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针对学有余力孩子在学业、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山西儿童教育专家赵绥儒老师和各位家长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再来观察、倾听、了解我们周围那些学有余力生、学生家长对我们教学的声音,反思这些现象、声音背后的问题,促使我们提炼出:“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指导策略与实践。

【实施】——多角度培养,发展学习个性化

一、解读: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特点

1.具有较强的学习独立性。

2.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如(1)求异发散思维。表现为不满足现有的结论和答案,不满足教师的解答,好表现来展示他们的才智,提出独特的解法;(2)批判性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当对老师的解法出现疑义时,敢于向老师质疑;(3)创造性思维;(4)数学思维能力突出,善于概括、归纳、类比、推断、检验、演绎等,并有较高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有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如学有余力学生能自觉吸收好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多的学习策略;善于计划、评价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速度快,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长期目标,并具有完成长期目标的行为倾向。

二、策略:拓展,从文本出发

如何找准实施研究的视角,我想还是应从学有余力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及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这群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使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策略1:重视学习方式的培养,丰富和完善学习策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导向。“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有余力生的强项,他们能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们的学习以自我为中心,过于独立,难于融入集体互助弥补的学习环境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学有余力生学习的合作交流意识,丰富和完善他们的学习策略,并且带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的发展。

【案例1】“导生”制的建立

 “导生”指我们教学改革中先“富起来”的一些人,也就是文中所述的“学有余力生”。通过这些学生开展中差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将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其他同学,并在帮助学习中锤炼自己的思维。

步骤一:将全班分为4个“块状”学习小组(每班32名学生),有两名学有余力生担任小组的“导生”。

步骤二:导生首先在教师的培训下明白如何学习?懂得如何听、讲、记、做,再把学习经验教给其他学生,实现“多层指导,全面提高”的目标。

步骤三:利用每个星期一次的数学兴趣活动课,一个月一次展开辅导、评比、讨论以及学习方法的互磋活动。导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因为在活动中他们能对一个问题进行独特的讲解,使得许多原来含糊疑难的问题条理清晰化,对浅显的问题理解也就更深刻化了,这正是快速学习法的基本原理。

策略2:重塑习题观,设计弹性学习方案

同一练习怎么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如何才能让学有余力生“吃得好”?针对学有余力生的心理特征,如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要重塑数学习题观,尽量去除大运动量的习题演练,设计弹性化的作业方案,使习题的内容丰富起来,功能得以强化,学生的智慧得以洋溢。

【案例2】“闯关”作业制的建立

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的人教版数学书和浙教版课堂作业本,习题的类型大多属于基本题和综合题,也渗透了一些变式题和思考题,在这些变式题的基础上教师再来加工、拓展,依托教材设计合理化、个性化的习题(取名为“闯关题”)和实践活动。         

本题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不作为考试、评价的要求。但教师如果组织学有余力生去积极探究,发挥闯关题的功能,可促进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闯关一(计算技能的训练):

闯关二(思维能力的训练):

闯关三(应用推理能力的训练):

前面三关是数学书上供学有余力生选做的练习题,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

认为适合大多数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探讨解决。

像这样形式简练、联系实际的的闯关题适合学有余力生的学习水平,可采用以学习活动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教师参与指导,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分数单位拆分的技巧。

关于这类开放题的设计,浙江教育学院戴再平教授的研究特别值得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学习,他在《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上专门开设一栏关于“开放题的设计与研究”。上面的勇者第二和第三关中题目均摘自于戴教授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2008年第6期“与2008相关的分数”。

策略3:延伸“教学链”,提高数学修养

数学课外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有余力生的综合素养是有效的。通过依托课外学习小组的深入学习,发挥“导生”的能力,扩展数学知识的学习领域,高视角的培养他们的数学修养。

【案例3】“课程资源”的适度开发

教材是实施研究的“根”,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合理人性化的编排,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如教材中每个知识点后安排的“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栏目和最后一个单元“数学广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适度引导学有余力生深入了解及探究,进一步丰富他们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探索数学的持久兴趣和欲望。

例如: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五下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14页“你知道吗”栏目中关于“完美数”的介绍。

学有余力生对稀少而有趣的“完美数”非常感兴趣,包括它的发现者;40个完美数的寻找;完美数的特征和性质等问题。于是我就放手让他们试着自己研究或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撰写相关的研究小论文,并在兴趣班上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效果非常好,而且还带动提高了其余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例如,充分有效地利用一星期活动一次的数学兴趣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数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给学有余力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开阔了全体学生的视野,

策略4:建立多元心理引导体系,增添学习成就感    

一般学有余力生学习成绩好,但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较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可能某次的测试不理想而使自己情绪低落,也有可能遇到疑难问题就有畏惧的心理,从而影响数学的学习。因此建立多元的心理辅导体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案例4】“目标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其内心渴望更高的成功,朝着预期的目标不断努力。

例如,根据每个学有余力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七彩银杏卡激励机制,给他们每人制定一张数学学习预期目标表。如每次上课能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余学生探索,就颁发一张深绿色“勤思好学”卡;每次课外小组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导生”功能,有效地组织本组学生的学习探究,效果明显,就颁发一张浅绿色“实践创新”卡或紫色“和谐交往”卡;每次能主动帮助其余学生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进步,就颁发紫色“和谐交往”卡或红色“品德行为”卡……通过这样的目标激励手段,学生产生了稳定持续的理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个性意识,并在每达到一个预期目标,获得一张七彩银杏卡时,都会自发地增添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关于“学有余力生的学习指导策略和实践”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教师我们应细心呵护那些特殊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各个方面上充分发挥潜力、才智,激发创造热情,并努力营造一种包括所有学生在内都得到真正发展的多赢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旭:多角度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学生讲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教师轻松开展教育科研的途径与方法
简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尝试分层教学的实践体会-付建洪
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实践与反思 - 冬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