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苓桂术甘汤治疗伴有体位性改变之眩晕|仲景|伤寒|甘草|白术|肉桂

王某,女,64岁。

初诊日期:2017年7月3日。

主诉:反复头晕半月余。

现病史:2017年6月8日患者因头晕就诊于北京某医院,B超诊断为双侧颈动脉多发硬化性斑块,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管腔重度狭窄,狭窄约75%。经西医诊治无明显改善,患者仍头晕,每每于转头时诱发头晕或加重,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反复头晕,每天发作头晕2~3次,多为转头时发作,无头胀。时有畏寒,纳眠可,大便正常,1日1次,小便急,夜尿2次。

查体:形体偏瘦,舌淡暗,苔薄黄,中苔厚腻,脉沉细。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笔者临床体会到苓桂术甘汤的方证为:动则头晕(头晕与体位变换有关),动则心悸;心悸,常晨起、夜卧、饱食后发作;有气向心胸或咽喉部上冲,胸满,短气,面色黧黑或有水斑,苔水滑(欲滴)。本案中患者眩晕且转头时加重,畏寒,小便不利,脉沉。符合苓桂术甘汤方证,故辨为苓桂术甘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眩晕,苓桂术甘汤证。

治疗:方用苓桂术甘汤。

茯苓40g、桂枝20g、肉桂10g、生甘草20g、生白术20g

5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2017年7月7日):患者诉服药后3剂后头晕改善,服用5剂后头晕痊愈。

随访1周患者头晕未发作。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清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说:“此伤寒邪解而饮发之证,饮停于中则满,逆于上则气冲而头眩……”

此从方证病机来解释,即伤寒吐下并用,以致寒邪自下上逆,逆则先自心下逆而满,继从心下上冲,其脉沉紧,属阴寒在里,寒邪挟饮上凌,出现起则头眩等证。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苓桂术甘汤中,茯苓性味清淡,属土,土能胜水,故能利水渗湿、疏水涤水,令水从膀胱出,如仲景五苓散、猪苓散。白术用药部位为干燥块茎,汲土气之精华,色黄,味苦带甘,性温,皆属于土,故能补益脾土,然而其气烈,芳香四散,而不专守中脏。

关于桂枝用法,系由《神农本草经》中桂有两种,一为牡桂,一为菌桂,牡桂去皮而不去心,一般认为是桂枝。菌桂一般认为是肉桂。《神农本草经辑注卷二》说:“牡桂,味辛,温,无毒。治上气咳逆,结气……”即牡桂可以平冲降逆,书中未直言菌桂有平冲降逆之效。

虽然通过古籍记载的功效在理论层面确定了苓桂术甘汤中的“桂枝”为牡桂,即现今所用桂枝,但笔者对此持以保留态度,故对于仲景方中含“桂枝”的方剂,多以桂枝、肉桂同用。

同时,笔者考虑到现今肉桂性味辛、甘、大热,有补火助阳之功,故所用桂枝剂量大于肉桂用量。仲景用方,审证严谨,药简功专,增删一药或加减一药之剂量均独列其方证。

考虑到仲景治少阴病之咽痛的甘草汤仅用一味甘草,并且本着“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笔者尝试将茯苓、桂枝、白术三味药对应到方证去,如《神农本草经》所言:“茯苓主……利小便,止消渴……茯神,疗风眩风虚”,即这三味药已能对应好“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两条方证,然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补中气,长肌肉,调诸药,解百毒。

为何多加一味甘草?笔者思索半晌未能得出结论,重拾经典,才发现由于笔者对于甘草功效的印象一直囿于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等,且对于自身使用甘草的能力过于自信,以致忽略了《神农本草经》对甘草功效后半部分的记载:“甘草,主温中、下气,烦满……术、干漆、苦参之为使……”,恍然大悟,遂又发现仲景之方,使用白术达30首,甘草与其配伍次数最多,可达18首,茯苓次之,为15首,《本经》所载药性主治与仲景用药之法,实有值得深入再探之处。

四药合用,借土性以折水饮上冲之势,全方性温,以温化寒饮,这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所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相符,此番思索让笔者更加感叹仲景用药之精当,也深觉学习方药辨证还不够细致。

本案患者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且有斑块,以致血行不畅,清阳不升。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患者眩晕的诊断明确,而临证中“头晕”虽仅有二字,但其背后涉及的病机却异常纷繁复杂,临证时常会遇到各项检查结果相对正常而出现头晕,或诊断明确而在尝试各种治疗措施后而仍眩晕的情况,属于疑难杂症之一。

仲景之方关于眩晕的条文共计26条之多,日后临床若遇眩晕患者还需细细分别。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苓桂术甘汤方证为眩晕伴体位性改变加重,动则心悸;心悸,常晨起、夜卧、饱食后发作;有气向心胸或咽喉部上冲,胸满,短气,面色黧黑或有水斑,苔水滑(欲滴)。所谓伴体位性改变,与“起则头眩”四字对应,临证不必拘于起卧。

苓桂术甘汤的方证为:动则头晕(头晕与体位变换有关),动则心悸;心悸,常晨起、夜卧、饱食后发作;有气向心胸或咽喉部上冲,胸满,短气,面色黧黑或有水斑,苔水滑(欲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涂华新先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验一则
涂华新先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验一则
《伤寒论》思维导图 (18)太阳病变证之脾胃阳虚证
2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使用经验
经方传真(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