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随笔|| 李宁:拨开迷雾见云天

在一次下校调研的时候,偶遇之前关系很不错的同事,好久不见,聚到一起自然有很多话说,当她听闻我现在教研室上班时,随即满腹的牢骚也开始情不自禁的外溢,她开始对我抱怨最近让她头疼又伤神的课题,实在不知从哪入手,而课题在职评中占有的份量又不容轻视。她带的班多课也多,实感分身乏术,做课题力不从心。面对种种困境,让她对课题研究心生恐惧,压力山大。她觉得课题研究就应该让教研人员去搞,不要给一线教师平添负担!听着她的喋喋不休,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的一线教师对开展课题研究抱怨这么大,她们究竟需要搞研究吗?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当时做课题的心理,是心甘情愿还是倍感压力?答案不言而喻。是压力之下产生的驱动力,真的是不做不行。而课题研究真的是像老虎那样让人恐惧吗?我在思考。

就在我困惑不解的时候,我们的“教研大讲堂”第二讲如期而至,教科研组的王少峰组长如雪中送炭一般送上了一节《微型课题生成与研究方案制定》,这节课一下子融化了我对课题研究如坚冰般艰难的认识,它并不是我们老师所认识的神秘莫测,攻不可破,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后,它竟离我们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切”。我如饥似渴的吮吸着这节课带给我的惊喜,也迫不及待地想同我的一线同事们分享这种喜悦,让她们不再陷于课题研究“攻不可破”这个怪圈而不能自拔,我想为她们拨开迷雾,进而坚定她们的信心,清晰她们前进的方向。

王老师的这节讲座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如何生成好的微型课题”,在开讲之前,他首先就我县课题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列举的问题里,也充分暴露出了当前我们县、市级课题研究的不良现状,教师在做课题时带有的功利性(只为评职称需要),敷衍性(不深入研究,网上下载和修改他人的情况较多),以及理论水平和研究欠缺(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论证),因而不能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做课题时缺乏头绪,思维混乱,不知道课题研究该如何搞,课题过程性材料也是东拼西凑,缺乏条理,而某些课题在确定题目时,由于题目过大或晦涩难懂,使得研究难以展开,阐述的不够深刻也不够透彻。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在课题研究上整体层次不高,优质课题数量较少,研究结果也缺乏一定的推广度,有些课题甚至被写成了论文,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本质 。 

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王老师对我们县市级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可谓是靶向精准,也深深的戳到了我们的痛处。那么接下来重点来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到底应该怎么搞才能摆脱目前的现状?我从王老师的讲座里提炼出了答案。我们的教师要想做好课题,得需从微型课题入手,而如何对微型课题展开研究,就需要运用教育理论去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用理论来指导和干预教育实践,并及时的纠正教育中所出现的不良行为,使得教育向着健康的、符合规律的方向发展。而要做课题,就要带着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断地学习反思,从中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起到了育人的功能,当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有了观察、反思和内省,那么这也就构成了一个课题重要的过程性材料。所以做课题不需要刻意,它是一个自觉生发的过程。而要做研究问题是基点,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那么问题从哪里来?答案是问题应该从教育现场来,从课堂中来。当我们在课堂中遭遇了矛盾,那么就有解决的需求,这时我们的研究就开始了。而谈研究就是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用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把我们在课堂中遭遇的矛盾解决好,并不断总结、反思,进而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工作。所以做课题说穿了也就是个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当我们的教研员在下校做常规调研时就是去发现问题并反馈问题,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学校和老师积极去认识问题,并助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作为我们的教师也要养成自觉总结和反思的习惯,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教学理念是否新颖?处理一些教学问题时是否科学合理?多思考总会有发现,多总结也定会有收获。

而当我们有了问题,又有了思考,我们离课题研究也就更近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为自己提炼好一个微型课题的名称。我们要瞄准问题的核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预设通过调查研究之后会取得怎样的成效,这些都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框架。我们讨论课题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挖掘出那些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并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形成的研究成果也能产生普遍的指导意义,而这些才正是课题研究该有的样子。

当听完了这节干货满满的专题讲座后,我又禁不住的再次回到自己之前的思索中:一线教师如此忙碌,她们是否真的适合搞研究?我又一次剖开课题研究的本质来找答案,我发现其实一线教师们才是最适合做课题的人选,理由是他们亲临教学现场,是教学活动直接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教学中出现矛盾时最直接的体会者,课堂是问题的生发地,有问题才会有课题,而我们的教师在问题探索上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和我们的教育主体零距离接触,是问题的发掘者,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资源。

那么如何帮助我们的教师成长为课题研究的专家呢?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离不开这三件“法宝”:一是要多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让自己在教育这一行“专”起来;二是要多探索,要有一双慧眼,去审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存在的或者新遇到的问题,同时养成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思路的习惯,并及时的形成理论成果。三是要多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教研行为是否得当,是否符合规律,常思定会常新。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无论我们是做教育还是做教研,都一定会有收获,当我们沉浸其中,也定会在这沉浸中收获幸福,并且这样的幸福感也定会久久不散。 

作者简介:李宁,白水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喜欢阅读和写作,梦想在文学的海洋里邂逅不一样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避免课题研究被虚化
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让教师走近、走进(一)
撑起校本教研的一片蓝天
怎样让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一体化?
幼儿园园本教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