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银瑞 || 又是一年正月尽

 年节在不知不觉中就要完美谢幕了,燎疳节则不期而至。

文史记载,“燎疳”习俗早在清代就有文字记载,西北各地地方志都有记载。

燎疳,别称跳干人,是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春节节庆习俗,时间是农历正月二十三,在陕西关中和陕北洛川一带则是每年正月的月末。民国《洛川县志》云:正月月尽之日,备麻子、麦、豆等,先入水泡湿,总置锅中炒干,名曰“炼干”。俟夜,各户将屋庭扫除洁净,积秽物于一处,并入所炒麻子之类燃之,更撒以盐,取其爆发,意谓可除秽气也。然后将小儿衣被等物一一于火上燎之,且念之:“炼干哩,花花女上天哩,我院里坐官哩,你院里打砖哩。”新妇归宁者,必于是日返夫家,谓之“避干”。

民国《重修灵台县志》记载:(正月)二十三日,家家门前放柴火,其焰愈高愈佳,谓之“燎疳”,并于灰烬余堆内,次晨寻验五谷杂粮,以觇当年收成。

节日起源疑为琐罗亚斯德教残留习俗,节日活动从火上跳过,节日意义旨在驱赶病毒,别称燎百病、燎干节、燎荒节。该节日前一天人们用黄白两种纸张剪成许多纸人,悬于门后,到了二十三(有些地方是正月月末这一天)的早晨,得给这些纸人“开光点眼”,然后将“人”放在米面缸内或水缸边,让其吃饱喝足,晚上便将这些纸人放入火堆开始“燎干人”。

据说上古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要生疮害病,家畜、家禽无故死亡,害得人们没法生活。人们为了减轻痛苦,避过灾难,就一连几个月进庙烧香,膝盖都磨烂了,额头上也吊起了大疙瘩。尽管这样,他们也不罢休,还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粮,活着的鸡、牛都献在庙堂上。对神非常虔诚,人们的这一行动终于感动了神灵。

  一天, 神灵托梦给一家穷苦人说:“每到过年的时候,玉皇大帝就派人往地上撒瘟疫,要将地上的凡人收净。在正月初一,你们各家都在院中挂一盏高灯,这就像天火在空中燃烧;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各户都在屋里点一盏面灯, 这就意味着天火已经着到了屋里;再到正月月尽(有些地方是正月二十三)的晚上,各家都在大门外点起一堆火,这又意味着天 火已经烧到了门外。玉皇大帝一看肯定会说认为人已经被大火烧光,从此永远不会降灾于凡间”。

从此以后,每逢燎疳节这一天夜幕降临之时,家家门前都堆放了一堆柴火和当日院内清扫的杂物,然后插上“燎疳娃娃”,把扯下的对联、门神也投入其中一并点燃,随后再投入香表、鞭炮、盐粒等,点燃柴火,用火来烧掉“燎疳娃娃”。这时候家家门前都是火焰闪动,一堆堆的火把院落乃至村落照得红彤彤的,火光和鞭炮声相互交织。

 人们都在火堆上跳来跳去“燎疳”,希冀消灾避祸,燎去以往的陈厄和晦气,让年在火火红红中过完。在有些地区,人们甚至要把小一些的家畜或幼仔抱着从火上跳过,以求牲畜兴旺。

 大人们往往象征性地跳几下,就站在一旁围观,娃娃们则不然。碎娃娃或者女子娃娃不敢跳火,则由大人抱着在火堆上跳,或者由大人两手分别握住娃娃的两手在火上甩一圈。

 大一点的娃娃伙们则毫不畏惧,铆足了劲,争抢着,和跳远一样,撒开腿跑得欢欢地借助惯性从火上一跃而过,比试谁跳得精彩。

偶尔也会有乱了秩序相向同时跳而撞在一起的,跌落下来烧了衣服和眉毛头发或着撞伤了头,跳火升级成了“碰头会”;有时也有调皮匪气的儿子娃娃趁机搞恶作剧吓人的,偷偷在火堆里面扔几个二踢脚,当有人跳过时便会炸得火星四溅。

自家的火堆熄灭后又赶到另一家去,尽情跳跃享受火的盛宴,直到全村落各家的火堆都熄灭才肯罢休。如果住得集中,则邻里之间往往都会事先把柴火堆在一起,大家合在一起跳,烈焰照彻天空,场面热闹、紧张,氛围浓烈。如果谁跳不过去,就必定会有烧着棉裤或者眉毛之虞,最能考验娃娃们的胆量和力气,尽显西北汉人尚武崇力的古风和剽悍的性格。

  我的故乡将正月月末这一天定为“燎疳”节。记得小时候,每逢这一天,爸爸早早割下燎疳柴(枯干了的黄蒿),用细细的榆树条拧成揽绳,把黄蒿绑成人样,推在家门前,当然邻居及乡亲们在不等时间里也是这样,只是燎干人的身高胖瘦有别。妈妈收工回来,急急忙忙掀开被子、苇席,扫出土炕上的灰尘垃圾,盛放在簸箕里,然后准备好灶滤、擀面杖、抹布、面箩、针线等生活用品,当父亲点燃“疳人”以后,她急急忙忙靠近正在熊熊燃烧的“疳人”,将打扫来炕头上的灰尘围住疳人洒上一圈,手拿灶滤擀面杖等物,郑重其事地一边在火焰上燎来燎去,一边虔诚地喃喃念道“盆疳面疳,抹布串串,针针线线,病不染体,灾离身边,碎娃老人,四季平安”。奶奶迈着利利索索的小脚,取出我们姊妹兄弟的衣服、鞋帽靠近熊熊的疳人,又是燎又是说,我娃不打转,我娃能作官。灾难疾病上天哩!福禄康寿沾边哩……还没等奶奶念叨完,我们姊妹兄弟七个孩子像机敏的小猴子似的,就在火疳人头上窜来蹦去,一个个兴致勃勃,有说有笑。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守护着我们,生怕出乱子。待到疳人的火势小下来,爸爸从身后抱起弟弟妹妹,将孩子们的小身体从火上迅疾穿梭甩过,“燎疳啦!燎疳啦!”那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耳际萦回。妈妈、奶奶早已准备好馍馍、土豆、红薯、大豆、玉米粒等一类食物,待疳人燃尽,便用柴棍拨开火烬,把这些东西埋在里面,还时不时地翻转一下馍馍、红薯,以防烤糊或者烤不透,烤不熟,当我们去邻居家赶火(所谓赶火,就是趁着邻家的疳人火势还旺去跳越火人)回来,(当然,别人家的孩子也来我家门前赶火)奶奶、妈妈早已将香喷喷的烤红薯、烤土豆和干黄酥脆的烤馍馍给我们准备好了,还有那馋人的爆米花、爆豆子……我们玩尽兴了,当然也玩累了,玩饿了。我们吃着这人间美味,说说笑笑,一直玩到火烬熄灭、月亮偏西,疯到邻居们老幼撤离、回屋休息,一直乐到美食殆尽、肚饱意满才恋恋不舍离开疳火灰堆,回屋睡觉。爸爸妈妈奶奶偶尔听到我们的呓语,间或看到我们梦中甜蜜的笑靥,常常忍俊不禁。艰苦岁月的农家人就是这样的乐观,这样的开朗!童年的记忆如是般铭心,童年的燎疳节竟是这么地横生妙趣,童年的生活如此般甜美!这大抵是因为有慈祥的奶奶在庇佑着我们姊妹,有坚强的爸爸支持着我们,有勤劳良善的妈妈呵护着我们吧?!

又是一年正月尽!熊熊的疳火烈焰滚滚,映红了无边的苍穹,晶亮的火星似萤火飞窜,惟美了寂寞的夜空,哔哔剥剥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唤醒了沉睡的思念!老伴领着孩子在故乡燎疳,此时的她如当年我的奶奶妈妈一样,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只有她才理解的疳语,(我曾经问过奶奶和妈妈她们的疳语说的是啥?她们都笑而不答。时至今日,我才懂得那些疳语的真正含义)奶奶在哪里?!爸爸妈妈又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晓得他们永远在儿孙的心里!

 时过境迁,一个花甲子匆匆插肩,躺在长安的病榻上,思绪翻飞。既不能尽祖辈之庇佑,又莫能效父亲之呵护,更何谈分妻子之虑忧……一瞬间,耳际似有司马之言萦绕: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蓦然回首,惟苦泪汩汩,似泉涌于字里行间……

2022年正月晦日晚7时许于交大一附院        

作者简介:杨银瑞,陕西白水人。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中学生作文优秀辅导老师”。当代作家、诗人。有三十余篇散文发表于《当代百家经典》《岭南作家》《当代散文人物大典》《2020各省优秀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俗】关于燎疳,你一定要知道的是……
正月二十三——山城里人的燎疳节
小辰语录
【燎疳节特刊 1】散文 · 樊文举——《燎疳》
俞尽游《第一次露营》指导老师:项海燕
不会说话的娃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