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邶风·简兮
第九十九讲:QQ群讲座稿:《诗经·邶风·简兮》(一)(2014.10.05)

【群友好!承蒙再三请求,我们的讲座再增加“史鉴明堂口翰渊国学”、“稷下学宫·曲苑杂坛”、“雅韵阁(3)”三个群。今晚参与本讲座的群共112个。】

【欢迎朋友们来一起学习经典。今晚、以往的所有讲座文稿,都在我QQ空间日志“诗经讲座”栏目中,可读、可转。】

【此是宗来自己的学习记录,应群主之邀才来与朋友共学。若有哪个群要停止,请群主告知即可。因同时发布的群过百,所以,所发的段落较长,间隔约十分钟,敬请理解。】

【对讲座内容有何疑问,从此刻开始,各位朋友可以随时把问题发到我个人的窗口,不要在各群窗口提问;讲座结束后,我会去回答群友发到我窗口的问题。】

【在讲座过程中,敬请不要插话,以免影响其他群友。欢迎有志于学习君子之道的朋友一起学习,敬请不要以研究、评判、鉴赏、娱乐的态度对待经典。】

一、请大家先把《简兮》这首诗及《诗序》阅读三遍,:

诗序:“《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灵)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

第一章:简兮简兮,方将(江)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楚)。硕人俣俣(宇宇),公庭万舞。

第二章:有力如虎,执辔(配)如组。左手执籥(月),右手秉翟(敌)。赫(贺)如渥赭(握者),公言锡(西)爵(绝)。

第三章:山有榛(真),隰(习)有苓(灵)。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二、题解及诗序讲解:

【1】鲁诗此篇名柬兮,以柬作为伶官名。毛诗解简为大择,育人任贤天下平。

此诗为什么叫做“简兮”?申培《鲁诗故》中,《简兮》写作“柬兮”,并解释说:“柬,伶官名。耻居乱邦,故自呼而叹曰:‘柬兮柬兮,汝乃白昼而舞于此!’”

“旧题申培撰,实乃明人伪托”的《诗说》中说:“柬兮》,伶官心乎王室而自伤之诗。”可见,“鲁诗”是把“柬”作为伶官的名字看待。

“韩诗”、“齐诗”究竟是写作“简”,还是写作“柬”,以及是怎么解释的,我们现在还无从得知,但是,《毛诗》写作“简”,没有解释为“伶官名”。

《毛诗诂训传》说:“简,大也。”从后面的解释来说,是“大德”之义;《毛诗郑笺》说:“简,择。”从后文来看,是“选择人才”之义。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有其用意的,所以,《简兮》作为《诗经》中的一首诗,如果是以《柬兮》为题,其涵义就比《简兮》浅薄多了。

“柬”只是一个“伶官”之名,这个“伶官”本来是卫国一个人,到了天子那里,却只是让他做一个“伶官”,可谓有贤而不用,至少是用人不当。

把“简”解释为“大”,首先,可以说是“天子”相对于“国君”,所担当的责任更大,政令会影响到各个诸侯国,天子“差之毫厘”,到了各国则可能“谬之千里”。

其次,可以说是“天子”祭祀宗庙山川仪式的排场很大。当然,天子祭祀宗庙山川是极为重大之事,不应该稍有轻慢懈怠,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则可谓“无本”。

再次,“简”本来就有“简册”之义。“简册”的制作,需要选择竹子或木材,把竹子或木材加工为“竹简”或“木简”,再按序串连起来做成“册”;

因此,从“简册”可以引申出“选择”、“加工”、“排序”、“串连”、“使用”之义,从“天子”的职责来说,则可谓选拔、培养、任用人才之义。

《毛诗郑笺》直接把“简”解释为“择”固然不错,然而,其中有“选拔”之义,却不包括“任用”之义,大概是因为此诗之中,虽然天子选拔人才了,却任用不当。

为何说天子选拔人才了,却任用不当?因为天子为了祭祀宗庙山川,确实选拔了大量人才,但是,却让贤才仅仅去做一个“伶官”。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培养人才之事;“举贤任能”,这是“任用”之事。治国平天下,必须有教化以育人、用贤人以行政。

【2】卫君有贤而不用,王不把贤当作贤。贤不为官却为吏,政教难正民难安。

诗序说:“《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这是理解全诗宗旨的“钥匙”。学习《诗经》,不可不重视《毛诗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天下”,是“小人之风”横行、“君子之风”未行的“天下”。

为何要“刺不用贤”?贤者不得其位,贤者不能行道,则必然“小人之风”横行,必然以利诱人、以刑制人,必然道德礼义败坏沦丧。

贤者遵道而爱人,君主能仁,则以此为贤。若君主“以利为利”,乃至“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则以能谋利聚财者为贤。

以能谋利聚财者为贤,是盗用贤者之名,实则非贤。贤者必须坚守仁义、礼义,由仁义、礼义而能有其财,而且其财也不是指私财。

君主任贤,则可以用道德礼义行教化、设政令,从而达到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君主若以能者为贤而任之,虽能一时达到国富兵强,却不可能天下太平。

“卫之贤者”是谁?若从《鲁诗》来说,指的是名为“柬”的那个人。他生在卫国,而卫国不任用此贤者;他到“天子”身边,“天子”却使之担任“伶官”之职。

其实,直接用“卫之贤者”这个词语,比使用“柬”这个具体人名,更为合适。这里所说的“贤者”,是真正的“贤者”,是指一类人,不是指一个人。

这里的“卫”,也不可仅仅看作是“卫国”,而是每个诸侯国。“贤者”自身,不是不可以“仕于伶官”,因为“贤者”无论在什么位,都能“素位而行”;

然而,既然是“可以承事王者”,则“天子”使之“仕于伶官”,便是“不以贤为贤”,其实质也就是“不用贤”。

为什么“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之中用了“卫”字和“皆”字呢?用“卫”字,是为了说明卫国有大德之人,其贤可以做“天子之臣”,而卫国不用。

用“皆”字,是为了说明卫国的贤者很多,卫国国君全都不用,可见在卫国朝廷之上,已经没有贤者,而只有奸佞、小人了。

为什么“可以承事王”之中使用“王”字呢?须知按正道来说,惟有“天子”可以称“王”,诸侯国之国君都不能称“王”。

既然“可以承王事”,也就意味着这些“卫之贤者”之德,足以担任“天子”之官职,“天子”可以任用却不用,至少是不“重用”。

“伶官”是“乐(月)官”之总名。从“礼乐”的重要性来说,“乐官”也不能说是“贱职”,而且也应该由“贤者”担任,为什么孔颖达先生《疏》却说是“贱职”呢?

并非“伶官”本身是“贱职”,而是说“卫之贤者”却被列入“伶官”下属之中的“贱职”了。为什么是“贱职”?因为不是能行道的“官”,而只是办事的“吏”。

“天子”不遵“天道”,则枉称“天子”;“王”不遵“人道”,则枉称“王”。“王”不用贤,则不会行“王道”;“诸侯”不用贤,则民风不会淳朴。

三、第一章讲解:

简兮简兮,方将(江)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楚)。硕人俣俣(宇宇),公庭万舞。

【1】天子隆重选大德,即将举行祭祀礼。祭祀宗庙与山川,中有万舞表敬意。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意思是说,“天子”经过盛大隆重的选拔人才的仪式,选拔出了大德之人,为的是使之在宗庙、到四方去举行《万》舞。

所谓“《万》舞”,是“天子”所举行的祭祀宗庙山川的仪式中的乐(月)舞,这种乐舞使用的道具是“干(甘)戈”、“羽籥(月)”。

“干戈”是仿照盾牌和戈矛的样子制作出来的道具,象征以武定天下;“羽”是雉鸡翎,“籥”本是一种像箫一样的管乐器,此指形状如箫的一种道具,“羽籥”象征以文平天下。

孔颖达先生《疏》中说,“《万》舞”只用“干戚——干戈”,不用“羽籥”。此诗第一章是说“《万》舞”,后两章则是说“翟(敌)舞”,“翟舞”才用“羽籥”。

“《万》舞”,是象征周武王凭借万人而平定天下,百姓喜悦,因此而得名。不过,这个乐舞不是从周朝开始,在商朝的时候就有,当时是用来表示商汤伐夏桀。

《毛诗郑笺》说,这是“卫君择人”,“使之当为(围)《万》舞”,“教国子弟习乐”,而不是“天子择人”。

可是,殷商时用“《万》舞”象征商汤伐夏桀,周朝时用此舞象征武王伐纣,由此来说,似乎应当是“天子”所应当用的乐舞,而不应当是“卫君”所应当用的乐舞;

《毛诗序》说“皆可以承事王”,既然是“事王”,也应是“事天子”,而不应是“事卫君”。我们这里取其“刺不用贤”之义,不再考证究竟是“天子”还是“卫君”之事。

“简兮简兮”,两个“简兮”都有“选择”之义,但是,前者或许是侧重指选拔人才的过程,后者或许是侧重“选拔大德之人”。重复使用,也表明选拔仪式之盛大隆重。

如此盛大隆重的选拔仪式,显得天子对选拔人才格外重视,所选拔出来的也应该是大德之人,因此,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大德之人也应该担当重任。

“方”是“四方”之义,不过,从“天子”来说,其中又分为宗庙、四望、山川,与诸侯祭祀仪式有所不同。“四望”指的是五岳、四镇、四渎(读),诸侯不祭“四望”。

具体说来,“天子”的“《万》舞”所祭祀的对象不同,所用的道具也不同,我们这里不再详细列举,有想要详细了解的学着请看《毛诗正义》。

“将”是“将要”之义,因为祭祀尚未开始,还要进行教导、演练,下文所说的就是教导和演练过程中的事情。

既然是“天子”要祭祀的是宗庙、四望、山川,那么,当然要格外诚敬,而仪式也应该盛大、隆重,对人才的任用也应该各得其所。然而,事实却不然。

【2】仲春午时教弟子,演练乐舞贤辛劳。不使贤者居贵位,居贵位者必宵小。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意思是说,约定以日在中天的时候为期,教导国中子弟进行演练,来自卫国的贤者,身在舞者前列而教导舞生。

所谓“日之方中”,就是午时,太阳正在天空最高处的时候。所谓“在前”,是指站在舞者队伍的前列;所谓“上处”,是指站在教导舞者的位置上。

可是,《疏》中说:“祭祀之礼,旦明而行事,非至‘日之方中’始‘在前上处’也。”如果这么说,那就应该是从天刚亮一直到午时都在教习。

不过,“祭祀之礼”所说的是实际举行祭祀之事,而这里所说的是“教”祭祀之事。《疏》引用王肃先生之说:“教国子弟,以日中为期,欲其遍至”,则似乎是从午时开始教。

王肃先生的意思是说,以日中为期,可以使人们都能按时前来,而不至于耽误教练和学习,这样也就只能是从午时开始。

究竟是从天刚亮开始呢,还是从午时开始呢?我说不清楚,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们不再考证此事,只取其辛劳之义。

这是什么季节的事情呢?《周礼》中说:“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采(释菜)合舞。”由此可知是春季。郑玄先生说是“仲春之时”。

经过隆重选拔出来的大德之人,本来足以作为天子之臣,从事治国大事,然而,却被作为亲自教人演练的“乐吏”,而且在祭祀的时候还要亲自担任“舞生”,加入乐舞横列。

这样的贤士、大德纵然身在前列,纵然被用来教导他人乐舞,也终究是“乐吏”、“舞生”而已。《疏》中说:“为(围)此贱事,不当用贤”。

从“简兮简兮,方将万舞”可知,像“卫之贤者”这样的大德贤士,要在祭祀四方山川之时,奔波到四方,身在《万》舞队列之中亲自参舞。

从“日之方中,在前上处”可知,这样的大德贤士,在祭祀之前,还要站在舞者队伍之前,辛劳地亲自教人演练乐舞。因此说这是“大失其所”的做法。

既然不应当用大德贤士做此贱事,由此可以推知,身在高贵之位的人恐怕不是“大德贤士”,而是“小人”乃至奸佞了。

【3】硕人之义为德大,俣俣之义是正大。贤者不患无其位,不忧自身忧天下。

硕人俣俣(宇宇),公庭万舞”,意思是说,大德之人虽然身在贱位,从事贱事,但是,在公庭演练“《万》舞”时,其容貌表情仍然端庄正大、恭恭敬敬。

《毛诗诂训传》说:“硕人,大德也。俣俣,容貌大也。”也就是说,“硕人”所指的是德大,而不是身材高大;“俣俣”是容貌端庄正大的样子。

“公庭”是什么地方呢?《毛诗正义》中没有解释。或者是指国君宗庙的厅堂,或者是朝堂、公室,或者是公堂、法庭。在此应该是宗庙的厅堂。

既然是在宗庙的厅堂,那么,就应该是在正式的祭祀仪式之中,因为宗庙是祭祀祖先的神圣之地,如果在宗庙的厅堂上进行演练,可谓有失敬意。

大德贤士身在贱位、从事贱事,仍然端庄正大、恭恭敬敬,正是其德行的体现。只有“怀才不遇”而生“不平之鸣”的人,却不会有“怀德不遇”而生“不平之鸣”的人。

大德之人,不在乎个人得失,正如先贤范仲淹公所言:“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所以,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者,是有“才能”之人,而未必有德;圣贤君子则不为己而忧,只是为天下而忧。

“天子”有如此大德之人却不任用,则必是天下之忧;国君有如此大德之人却不任用,则必是国民之忧。大德之人不被任用,非大德之人的不幸,而是天下庶民之不幸。

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先儒子夏解释说:“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高摇),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有贤而不用,则与孔子之言相反,其结果恐怕也难免“举不贤,而仁者远”,难免“举枉错诸直”,虽然未必“能使直者枉”,却“能使直者去”。

第一百讲:QQ群讲座稿:《诗经·邶风·简兮》(二)(2014.10.12)

【群友好!承蒙再三请求,我们的讲座再增加“鹊山·暗香国学”群,退出讲座的群有“史鉴明堂口翰渊国学”群。今晚参与本讲座的群共109个。】

【欢迎朋友们来一起学习经典。今晚、以往的所有讲座文稿,都在我QQ空间日志“诗经讲座”栏目中,可读、可转。】

【此是宗来自己的学习记录,应群主之邀才来与朋友共学。若有哪个群要停止,请群主告知即可。因同时发布的群过百,所以,所发的段落较长,间隔约十分钟,敬请理解。】

【对讲座内容有何疑问,从此刻开始,各位朋友可以随时把问题发到我个人的窗口,不要在各群窗口提问;讲座结束后,我会去回答群友发到我窗口的问题。】

【在讲座过程中,敬请不要插话,以免影响其他群友。欢迎有志于学习君子之道的朋友一起学习,敬请不要以研究、评判、鉴赏、娱乐的态度对待经典。】

诗序:“《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灵)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

第一章:简兮简兮,方将(江)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楚)。硕人俣俣(宇宇),公庭万舞。

第二章:有力如虎,执辔(配)如组。左手执籥(月),右手秉翟(敌)。赫(贺)如渥赭(握者),公言锡(西)爵(绝)。

第三章:山有榛(真),隰(习)有苓(灵)。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四、第二章讲解:

原文:有力如虎,执辔(配)如组。左手执籥(月),右手秉翟(敌)。赫(贺)如渥赭(握者),公言锡(西)爵(绝)。

【1】力如猛虎能安邦,德能足以任王臣。文武兼备众贤士,却视贤士似飞尘。

“有力如虎”,说的是武力高强,能与猛虎相比;“执辔如组”,说的是有德有行,犹如驾车熟练而精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说那位卫国贤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

《毛诗诂训传》说:“武力比于虎,可以御乱。御众有文章,言能治众,动于近,成于远也。”《毛诗郑笺》说:“硕人有御乱、御众之德,可任为王臣。”

所谓“有力如虎”,指的是其“力”,而不是其“性”。人之“力”能“如虎”,意味着有技能而且健壮,而不是仅仅指其有“蛮力”。

为什么说“可以御乱”?因为其贤德。贤德,然后能把“有力如虎”用来“除暴安良”、“防乱安邦”,而不是仗势欺人、胡作非为、穷兵黩武。用其力而不分是非善恶,则非贤。

所谓“执辔如组”,意思是说,手中执掌着缰绳虽然多,却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辔,是“马嚼子(笼头)”和“缰绳”的总称。组,是用来制作绶带、冠缨的丝绳、丝带,很精致,很讲究。

从“执辔”来说,所指的就是驾驭车马。对于驾车之人来说,必须知晓正道,必须知晓马性,必须使乘车者安稳。如果把国家比作载人的车,那么,治国就犹如驾车。

从“如组”来看,无论是丝绳还是丝带,都是由众多的丝线精心编织而成,容不得一点错乱、混杂,因此,既有“众多”之义,又有“精美”之义。

一人手中,能有众多缰绳,意味着驾车的马多。按照“逸礼”《王度记》的说法:“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可以说为天子、诸侯驾六匹马或五匹马拉得车。

虽然缰绳众多,却能在手中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能运用自如,意味着有“治众”之德能。手执缰绳而驾车,手一动而马听命,意味着“动于近,成于远”。

由“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可知,卫国的贤者“既有御众、御乱之德”,不仅文武兼备,而且德能兼备,礼应成为“王臣”,然后,事实上,卫国贤者不仅没有成为“王臣”,就连卫国的普通之臣都不是。

“文能治国”的人不背任用,“国”不得“治”,当然难“安”;“武能安邦”的人不被任用,“邦”不“安”的时候,想要“御乱”恐怕无人。

【2】卫之贤者做舞生,籥管翟翎执手中。能跳文舞与武舞,却非御乱和御众。

“左手执籥(月),右手秉翟(敌)”,是说不被任用作“王臣”的卫国贤士,被安排到了乐舞的行列之中,左手拿着乐舞所用的“籥”,右手握着乐舞所用的“翟”。

关于“籥”,有三种说法。或说“六孔”,或说“三孔”、“七孔”,其形制像笛子而三尺长。也许是因为用于乐舞和用于演奏而不同,也许是因为时代变迁所致,也许是各地有变异。具体情况不详。

关于“翟”,就是“翟羽”,“谓雉之羽”,亦即“雉鸡翎”。《尔雅》说:“翟,鸟名,雉之属也。”这里所说的“翟”,是把“雉鸡翎”安装在一个木棒一端而做成的一种“礼器”。

不过,也有的说是用“鸿羽”、“夷狄大鸟之羽”。或许以“翟羽”为正宗,“雉鸡翎”为主要替代品,如果两者都得不到,再以“鸿(大雁)羽”、“夷狄大鸟之羽”替代。

第一章里所说的“《万》舞”是“武舞”,这里所说的“籥舞”和“翟舞”则是“文武”,因此,可以说卫国之贤者“文武道备”。

这里所写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究竟是不是“卫之贤者”的实际作为呢?孔颖达先生说,“言其能而已,非谓硕人实为之也。何者?此章主美其文德,不论其在职之事。”

然而,从天子和卫国国君有贤者而不用,却使之教乐舞,并被作为乐舞生之一直接参与祭祀,那么,其“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就应该是实际的行为。

再从下一句的“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来说,既然有“公言锡爵”之事,那么,为何“锡爵”?除了教导乐舞和参与乐舞之外,恐怕没有别的事了。由此来看,也应该是实际的行为。

如果说“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体现出来的是卫之贤者“德能兼备”,那么,“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体现出来的则是卫之贤者“文武兼备”;

如果说“有力如虎,执辔如组”,体现出来的是天子与卫君不识、不用,那么,“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体现出来的则是天子和卫君根本不知如何用贤。

【3】卫之贤者面红润,乐舞完毕获君赐。职位卑贱君不用,故有下章思贤字。

所谓“赫如渥赭,公言锡爵”,意思是说,卫之贤者面色红润,在祭祀乐舞完毕之后,国君说要赐酒给他们。可是,这只能说是表面的意思,如果要仔细品味,则颇有深意。

“赫如”在这里解释为“赤貌”,是“红彤彤的样子”。可是,足以做“王臣”的“卫之贤者”本来应该是身居显赫之位而“安邦安民”的,可是,如今却不被用。

当然,“赫如”可以说是“面色红润”之义,可以说意味着人之忠诚,但是,在乐舞过程中,在刚刚乐舞之后,舞者的“面色红润”,再加上后面的“渥赭”,就更耐人寻味了。

“渥,厚渍(字)也。”“渥赭”则是“如厚渍之丹,言赤而泽”。意味着红润是其本来的面色,加上乐舞劳累而流出的汗水滋润,使其面色更加红润了。

“有力如虎”,是健壮有武;“执辔如组”,是多能有文;“左手执籥,右手秉翟”,是多才多艺却只是做一个舞生;“赫如渥赭”,是忠心尽力。然而,结果如何呢?

“公言锡爵”,表面意思是,祭祀乐舞完毕,国君要给众臣赐酒。可是,卫之贤者所得到的是什么呢?“公唯言赐一爵而已,是不用贤也”,亦即只是赐给“一杯酒”。

怎么赐酒呢?《毛诗正义》说:“见惠不过一散”。《毛诗郑笺》说:“散受五升。”这是什么意思?《礼器献》:“礼有以小微贵者,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去声)。”

所谓“散”是什么呢?是用漆做成的“酒樽”,也属于“酒爵”一类,但是,这是卑贱之人所使用的酒杯。既然能装得下五升,意味着很大,相当于一个小盆子了。

由此可知,卫之贤者所得到的只是用“散”所装得“五升酒”,而不是用“酒爵”所盛(成)的“一尊酒”,意味着卫之贤者所在之位最卑贱,根本没有被当做贤者。

五、第三章讲解:

原文:山有榛(真),隰(习)有苓(灵)。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山有榛,隰有苓”,意思是说,高山之上,是榛树生长的地方;低下潮湿之地,是甘草生长的地方换句话说,榛树应该生在在高山上,甘草应该生在低湿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为了说明卫国的贤者“硕人”本来应该在卫国的高位之上,应该在天子的朝廷之中,而如今却在乐舞之中担任乐吏、舞生。

榛树和甘草所生之地有高低,但是,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贤者居尊位,不贤者居卑位,也应该是礼所当然的事情。如今,现在在卑下之位,是不自然,是非礼,是不合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意思是说,贤者心中所想的是谁呢?是西方周国那样的仁君贤臣。因为在殷商默念,周国在西岐,所以可以叫做“西方”。

因为在西伯侯做周国之君的时候,仁德爱民,礼贤下士,能举荐贤者给天子;周国的臣子也是贤臣,这样的贤臣也能举贤而任能。

这里所谓的“美人”,是指西伯侯在位时的周国的仁君贤臣。可是,接下来的“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其中的“美人”却是指像“卫之贤者”这样的贤人。

所谓“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意思是说,那些贤德之士,都应该得到西伯侯那样的仁君,都应该成为西伯侯朝廷之上的贤臣。

西伯侯终究能够得天之命,而施行“王道”、成为“天子”。那么,有贤臣而不用的“天子”还能否守得住“天命”呢?

有贤臣而不用的国君,能否有可能像西伯侯那样成为“天命所归”呢?天子和国君都有贤臣而不用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呢?

六、题外话:《简兮》其他解说举例说明

宋朝先儒朱子把《毛诗正义》的“三章章六句”改成了“三章章四句,一章六句”,这是一次大改动;引用“张子”之言说:“为禄仕而抱关击柝(唾),则犹恭其职也。为伶官,则杂于侏儒俳(排)优之间,不恭甚矣,其得谓之贤者?虽其迹如此,而其中固有以过人,又能卷而怀之,是亦可以为贤矣。东方朔似之。”这是把《诗旨》也改了。

从此以后,各种说法众多,但是,近百年来,几乎普遍否定《毛诗序》而另外作解,几乎众口一词地把此诗用来为从西方传来的“自由恋爱”张本了。由此可见,近百年来反传统之一斑。略举几例如下。

《五经全译·诗经》说:“本诗写一位女子看了舞师的壮美表演而产生强烈的爱慕之心。”

《百度百科》中说:“全诗四章,第一章写卫国宫廷举行大型舞蹈,交待了舞名、时间、地点和领舞者的位置,第二章写舞师武舞时的雄壮勇猛,突出他高大魁梧的身躯和威武健美的舞姿,第三章写他文舞时的雍容优雅、风度翩翩。舞师的多才多艺使得这位女子赞美有加,心生爱慕。第四章是这位女性情感发展的高潮,倾诉了她对舞师的深切慕悦和刻骨相思。 

《博宝艺术网·资讯中心·综合资讯》说:“这是一首描写妇女赞颂并爱恋舞师的山歌,山歌的前三段均是对场景及舞师的描述,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红日高照、万人齐舞的壮观景象,继而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虎背熊腰、刚劲强悍的舞师,他力大无穷如猛虎,然而又身体柔软如丝绶,他那威武雄壮然而又飘柔的体态和舞姿,深深打动了观舞女子的心,使她情不自禁地从心灵深处发出爱恋的呼唤。从这首山歌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邶地的一种风俗习惯,即男女恋爱自由,妇女们也可以为自己的爱情婚姻作主。”

小儒丸子朋友的解说:“《简兮》这篇诗,全篇围绕‘中庸之道’展开,问题是,我们不理解中庸之道是什么。无奈之下,把子夏‘不用贤’的解读的拿来一用,倒是符合《周易》的义理。 ”

《淇河古诗三百首》说:“卫国女子赞美所爱舞师的情歌。一说是歌颂盛大的舞蹈和雄壮的舞者。”

如果要想使《诗经》回归到“经史子集”之中的“经部”,我们就应该尽可能不再接受百余年来的“诗经新解”,而应该按照《毛诗正义》来学习《诗经》。与有志者同学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代颂乐刍论
《中庸》原文及译文
《诗经》294 桓295 賚296 般
中庸:天生我材必有用
西周艺术——音乐与舞蹈
《中庸》解析(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