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三十篇《终风》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终风


  
  [诗经·国风·邶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作品介绍]

《终风》,《诗经·邶风》的一首。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这是一位妇女写她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遗弃的诗。


[注释]

⑴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

⑵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

⑶中心:心中。悼:伤心害怕。

⑷霾(mái埋):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

⑸惠:顺。

⑹莫往莫来:不往来。

⑺曀(yì义):阴云密布有风。

⑻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

⑼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

⑽嚏(tì替):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⑾曀曀:天阴暗貌。

⑿虺(huǐ悔):形容雷声。

⒀怀:思念。

  [译文]

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

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狂风遮天又蔽地,不见太阳黑漆漆。长夜醒着难入睡,想他不住打喷嚏。

天色阴沉黯无光,雷声轰隆开始响。长夜醒着难入睡,但愿他能将我想。


[赏析一]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诗集传》说:“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其实,这是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当出自民间歌谣,与庄姜无关。

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陈启源指出其比喻的特点:“篇中取喻非一,曰终风曰暴,曰霾曰曀,曰阴曰雷,其昏惑乱常,狂易失心之态,难与一朝居”(《毛诗稽古编》)。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赏析二]

      《终风》和《日月》相当好玩,都是将人的情感和自然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都是以庄姜为女主角的弃妇诗。庄姜嫁给庄公后不久,不知为什么夫妻感情不好起来,而庄公的宠妾却趁机邀宠,并且生下州吁。人们哀怜庄姜有才有貌却不能见宠于卫庄公,日久嫌隙渐深。一代佳人,竟成弃妇。这样一想,古人的爱情不过美在当初,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如今人前卫做法一般是先上床,再慢慢发掘爱情,反是反过来了,不过也有一番好处。

  关于《终风》的主旨,《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诗集传》说:“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

  应该承认朱熹这点见地还是具有突破性的,他起码见出了《终风》是卫庄姜伤己也,并非因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朱熹认为这诗是写庄公和庄姜夫妻感情冲突的,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

  细品诗意,朱熹说的很有道理,虽然子蒸父妻在春秋时不算乱伦,然而以庄姜的性格她只有切齿痛恨而已,不可能有诗中女子既哀且怨却万般留恋,难以割舍的心绪。

  如果朱熹给卫庄公的性格下的定义接近事实,“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那么结合史实来看,将诗中女子看作庄姜还真是未尝不可。也有评家说,这是卫国普通的女子所唱的,怨恨不能获得所爱。这样的解释当然更好,比局限在某一个人身上更有突破性。

  但诗中的男子,注定不是一个贫家子。你看他游戏花丛,若即若离,随心所欲,断不像个寒门小户没见过女人的小子。他的所为更像一个君王,起码是贵族,身边不止一个女人。(比如不来庄姜房里他可以去找其他的妾室)所以他敢高兴时我就来临幸你,不高兴了你就得给我在房里晾着。你换一个贫家男子试试,正门到正室不过三尺,夫妻两个抬头不见低头见,你还怎么躲,心里再怎么憋屈,到了晚上照旧要躺在一张床上。所以床头打架床尾和的是平头百姓,而“长门自是无梳洗,斜倚熏笼坐到明”的是帝王家。

  从“顾我则笑,中心是悼”看出女的相当眷恋那来去如风的男子,她为他喜,为他忧,因为他在和她笑谑的时候,是相当可爱,能够惹她心花怒放的。花心的男人可爱就在“花心”上,他随随便便就能让眼前女子心花怒放。待他厌弃而走,又留给人无限的留恋不舍。

  做个花心的男人很容易,但需要资本,或自有讨好女人的独到之处。做钟情男子反倒不容易。能够成为女人心上朱砂痣的男人,必定是有些功夫的。一个浪漫狂野,放荡不羁的男人,像你在沙漠里看见的海市蜃楼,他是伤人的,也是迷人的。

  其实,是不应该把《终风》看作弃妇诗的,《终风》里面漂浮不定的感情,只是在游离,在变淡。还不到水落石出,无法挽回的程度。那女子对男子的怨艾,多少还有点《郑风·狡童》的意思。《狡童》曰:“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郑女和情郎之间有了小龃龉,情人之间斗气不来往不讲话,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郑女太在意对方,冷战着,她便坐卧不宁,寝食难安。这样的状态心情和《终风》里的卫女很是相似。难道就能说她被人抛弃了吗?

  《终风》以暴风来比喻那薄情多变的男人,是很形象的。一个像风一样的男子,将血液溶解到风里的男子,甚至自我到让人无力去指责他自私。

  爱这样的人,从开始就注定了一生漂泊。无论你做原地守候的稻草人,还是随他同行的飞鸟,一样都是辛苦的。也许等他倦下来,到达他的目的地时,你已丧失了爱他,同他共守的热情。那么此后千山万里路,你要做好独身遣返的准备。没有失败的感情。不是你不好,不是他不好,你们只是不适合。

  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三]

诗序:《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原文: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xue4)浪笑敖,中心是悼(到)。

终风且霾(埋),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易),不日有曀。寤(物)言不寐,愿言则嚏(替)。

曀曀其阴,虺虺(辉)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一、题目和诗序讲解:

【1】持续整天谓终风,既狂且暴吹不停。终风终有终结日,未到终结心不宁。

此诗为什么用“终风”作为标题呢?这需要先知到何谓“终风”。所谓“终风”,是持续一整天的风,说的是风一直持续不断,时间很长。

平时,我们只说“春风”、“秋风”,而不说“夏风”、“冬风”。为什么?“夏风”是“春风”的延续,“冬风”是“秋风”的尾声。

春风吹来,生机渐渐发生;秋风吹来,生机渐渐敛藏。这里所说的“终风”究竟是什么风呢?持续一天的风,而且从诗的内容来看,是既狂且暴的风,当然是“秋风”。

然而,又不仅仅是“秋风”,从“终风”的“终”字可以知到。每年四季,从春季开始,到冬季结束,“终风”意味着是“年终”的风,亦即“冬风”。

《毛诗正义》引用《韩诗》的解释说,终风是指“西风”。所谓“西风”,也就是秋风。这是从“阴气始盛”来说的;“终风”则是从“阴气至盛”而言的。

在《邶风》的前几首诗中,第一首《柏舟》说“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对卫国来说,已经是秋风吹来了。

第二首《绿衣》说,卫庄公好色失德,导致“妾上僭,夫人失位”,对于卫国来说,好比寒流秋雨,生机受到严重摧残。

第三首《燕燕》说,卫庄公已驾崩,夫人卫庄姜的养子、小妾戴妫(归)的亲生儿子即位为卫桓公,不久卫桓公被乱臣贼子州吁所弑,卫国好比到了冬至时分。

寒风凛冽的冬至时分,是阴气达到了极盛的时候,同时也就是“物极必反”、“一阳来复”的时候,就在此时,卫庄姜与戴妫共同谋划着复仇定国之计。

第四首《日月》说,“遭州吁之难(四声)”以后,卫庄姜“伤己不见答于先君”,是卫庄姜在“困穷”之时的反思与自责。

这里的第五首《终风》,也是卫庄姜的反思与自责。不过,我们需要知到,卫庄姜绝不是仅仅是在反思与自责。这种反思与自责,恰恰是卫庄姜要担当起复仇定国责任的根本。

须知,在这反思和自责的时候,卫庄姜与戴妫所定的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只不过还没有最后成功而已,可是,这也就是卫国的希望之所在。

所谓“终风”,是刮一天的大风。“一天”的时间长不长?从卫国的四季循环来说不长,但是,对于卫庄姜和戴妫来说,则是非常漫长的“一天”。

已经到了冬季最严寒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因此,“终风”虽然持续一天,却也意味着即将到终结、春天即将到来之时。

可是冬季即将终结,春天即将到来,这个时候也正是阴气最为猖獗、残暴之时,是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候,因此,卫庄姜的心境和处境可想而知。

要看一个人是否有操守,就是要看在这种处境之下的心境。在此处境下,仍然能保持良心、良知,仍然能担当起责任,才是真有操守的人。

卫庄姜之志,卫庄姜的操守,由此可见。因为“诗言志”,所以,我们学习《诗经》,也就是要“见贤思齐”。女子尚且能如此,男子岂能不更加以此自勉?

【2】日月终风两首诗,皆言卫庄姜伤己。前者侧重是夫君,后者侧重是自己。

《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我们先来说说这段原文的意思。

商汤灭夏桀,周武王灭商纣,不是“弑君”,而是为了“救民于水火”而“讨伐独夫”。原因何在?在于商汤和武王的做法都是出于仁心。

凡是出于私心而弑君的,哪怕所弑之君就是桀纣之类,也没有什么可称道之处。因为这样的人篡夺了权力地位之后,也不会用仁心待民治国。

虚伪的“仁义礼智”,对于世人来说,其欺骗性更强更大,因此,这些虚伪狡诈之人,对世道人心的危害更大,绝非仅仅是“狗咬狗”的问题。

在《诗序》之中,对于前一首诗《日月》,和这一首诗《终风》,都有一句“卫庄姜伤己”的说法,而且一字不差,可是,必须注意“同中有异”。

在《日月》之中,其内容都是说在卫庄公好色失德,而卫庄姜自己感觉到没有能使卫庄公避免错误、改正错误。

而《终风》这首诗中,是因为“遭州吁之暴”以后,卫庄姜“见侮慢而不能正”。所谓“见侮慢”,是说被州吁侮辱怠慢。

所谓“不能正”,不是说自身“不能正”,而是不能“挽狂澜于既倒”而使卫国回到正道上来。毕竟“终风”依然在不停地刮着,所以,卫庄姜知到自身的责任重大。

在此,我们虽然不能直接说卫庄姜“仁以为己任”,但是,“仁”不是空言,必须要由具体的事情来体现。卫庄姜所做的事,能说不是“仁”之事吗?

一个敢于担当责任,而且又能够担当责任的人,才是可信可靠的人。卫庄姜是这样的人,应该想想我们自己是否是这样的人。

二、第一章讲解:

原文: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xue4)浪笑敖,中心是悼(到)。

【1】州吁言行似终风,有时狂暴而逞凶。庄公教子上邪路,如此后患便无穷。

“终风且暴”是什么意思呢?《毛诗郑笺》说:“州吁之为不善,如中风之无休止。而其间又有甚恶(饿)。”

郑玄先生的意思有两个方面。第一,凛冽的寒风,不仅吹拂终日,而且没有停止过。这意味着州吁为为非作歹不止一日,贯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第二,刮了一整天的风,当然不是平和的风,而且必然会有狂风、暴风。这意味着州吁脾气不仅平时就不好,而且还常常暴跳如雷。

州吁如此,表明他从来就没有品德。州吁能够做出弑君篡权之事,也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可是,是怎么造成的呢?

州吁是卫庄公与他的宠妾所生的儿子,残暴好武,喜欢谈兵。州吁的这种嗜好和技能是怎么形成的?是卫庄公所造成的。

当然是卫庄公为州吁所请的师傅,决定了州吁的学习内容。州吁如此,当然深得卫庄公喜爱,又因为卫庄公喜爱,所以就任其所为,更是对州吁的怂恿。

并非没有人劝谏卫庄公。大夫石碏(确)曾经劝谏说过:“我听说,爱护子女,就要用正道去教育他,不要引到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荒淫、放荡,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

可是,卫庄公根本不听,州吁当然也就越来越向邪路滑了下去。

就这样,过了不到三年,州吁就与石碏之子石厚合谋,弑卫桓公并取而代之。这场灾难的产生,不就是卫庄公的教育不当所造成的吗?

州吁失教,走上邪路,做出十恶不赦之事,从事实来说,固然是卫庄公的责任。可是,卫庄姜在此,并非推卸责任,而是恰恰相反。

卫庄姜,身在夫人之位,按礼来说,当然有教育州吁的责任,卫庄姜“伤己”,也就是在感伤自己当时未能尽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卫庄姜想要教育引导州吁,州吁的生母不允许;卫庄姜虽然是夫人,却早已在卫庄公纵容小妾僭越的时候,失去了卫庄公的宠信,失去了夫人之位。

州吁如此穷凶极恶,成为乱臣贼子,其罪固然当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州吁难道不也是受害者之一吗?

【2】州吁存心本不善,粗野放浪起狂澜。为人如此须管教,待到害成叹枉然。

“谑(xue4)浪笑敖(傲)”,是卫庄姜所见的州吁言行;“中心是悼”,是卫庄姜对州吁的伤感之情。重点是后面一句。

州吁对长辈、“国夫人”卫庄姜是“谑”的态度,也就意味着对卫庄姜没有丝毫敬心,更没有任何善意,而且可以说是不怀好意。

所谓“浪”,《说文解字》解释为河流名称,这里所用的当然不是河流名称之意,而是“粗野放荡”之意,以及“因风起浪”之意。

“浪”本来就是因风而起、不受拘束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表现为“浪”,则意味着喜怒无常、不顾礼义,当然表现为粗野放荡。

微风吹水而生波,狂风激水则起浪。终风吹拂则波不断,有时暴风则浪汹涌。因此,“浪”字对应前面的“终风且暴”一句。

把“谑浪”联系在一起来看,因为州吁本来就不怀好意,所以,当他看到卫庄姜以及其他人而产生不满的时候,就好比席卷一切的浪涛,不顾一切了。

【3】州吁病重不自知,只是未到受害时。庄姜没有恨州吁,哀伤恐惧显仁慈。

所谓“笑敖”,其中的“笑”字,上承“顾我则笑”而来。“敖”是“傲”的通假字。“顾我则笑”只是讥笑,到此点明了州吁不仅讥笑卫庄姜,而且非常狂傲,目中无人。

《毛诗正义》引用《释诂(姑)》的注解说:“笑,心乐业。敖,意舒也。”从此作解,可以说“笑敖”意味着州吁把对卫庄姜的“谑浪”当做一种快乐和舒服的享受。

对于州吁来说,卫庄公是其父,而卫庄姜虽然不是他的生母,但是,因为卫庄姜是“夫人”,所以,卫庄姜犹如他的母亲。

州吁在“国夫人”面前,对“如母”的卫庄姜面前,竟然非常狂傲、目中无人,也就意味着已经“病”得非常严重了。

对此,卫庄姜不是谴责卫庄公,不是痛恨州吁,而是“中心是悼”。所谓“中心”,是发自内心的;所谓“是”,是指所见到的州吁的言行举止;“悼”是内心感受。

“悼”是什么意思?《说文》解释为“惧”。段玉裁先生说,《方言》解释为“哀”和“伤”,《毛诗正义·桧(贵)风》解释为“动”,“动”与“惧”相合。

由此来解释如下。卫庄姜见州吁如此,所以“心动”。如何“心动”?为州吁而“哀伤”,为国家百姓而“恐惧”。

因为州吁如此下去,而没人教育引导,必然会有自取灭亡的时候,所以为他而“哀伤”;必然会引发国家的混乱和动荡,所谓为此而“恐惧”。

可是,卫庄姜虽然“哀伤”、“恐惧”,却无能为力,因此,《毛诗郑笺》说:“悼者,伤其如是,然而己不能得而止之。”

卫庄姜如此,正是君子之仁慈之心的体现,正是君子反求诸己的体现。诗中所写的是“卫庄姜”,我们不要认为仅仅是为了赞美卫庄姜。

《诗经》写卫庄姜,其实是告诉我们正人君子、仁人志士,就是如此,应当如此。如果我们学习此诗,没有“见贤思齐”之心,那就是白白读此诗了。

三、第二章讲解:

原文:终风且霾(埋),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1】烈风依然刮整日,飞尘如雨杂毒质。州吁言行已像貍,处于从虫变兽时。

“终风且霾”,意思是说,不仅风刮了一整天,而且夹杂着尘土,尘土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遮天蔽日。

第一章里所说的“终风且暴”,只是说风力猛烈,肆意狂吹,毫无遮拦而已。这里所说的“终风且霾”,则意味着狂风卷起了沙尘,这些沙尘已经能够伤人,还不至于杀人。

这意味着,此时的州吁,所作所为就像貍一样,已经接近于兽类,但毕竟还像虫子一样危害较小一些,表示还没有达到穷凶极恶的程度。

我们根据诗歌所写,说州吁从“终风且暴”到“终风且霾”,意味着越来越具有危害性,越来越像禽兽了,我们不应该由此产生痛恨州吁或者痛恨卫庄公的念头。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有这种念头呢?因为卫庄姜作此诗,不是因为痛恨州吁和卫庄公,也不是为了让他人、后人如此。

卫庄姜作此诗的时候,是痛心、伤心之情,是对自我的反思反省,如果我们由此而产生对州吁和卫庄公的痛恨,那就完全违背了卫庄姜的心意,而且有悖于“温柔敦厚”之旨。

我们读此诗的时候,身为父亲,就要避免卫庄公的错误;身为母亲,就要学习卫庄姜;身为子女,就要避免成为州吁那样的人。

【2】虽然州吁子不子,庄姜却不违母德。厚德载物坤之道,期望州吁能易辙。

所谓“惠然肯来”是什么意思呢?《毛诗正义》说:“言时有顺心也。”说白了,就是州吁偶然顺心的时候,才肯到卫庄姜这里来。

州吁顺心的时候才来,并不是说他见到卫庄姜的时候不再侮慢,因为在他的心中只顾自己是否顺心,绝不会考虑到卫庄姜是否顺心,更不是为了让卫庄姜顺心。

但州吁虽然如此,卫庄姜身为“国夫人”,又是州吁名誉上的“母亲”,所以,卫庄姜把州吁的偶然前来看做是一种“恩惠”。

《毛诗郑笺》说:“有顺心然后可以来我旁,不欲见其戏谑(xue4)。”这个说法,后半句有所不妥。

卫庄姜固然不愿意被州吁所戏谑,但是,卫庄姜之德,决不至于放弃“母爱”,更不至于失去“国夫人”的品行。

接下来,我们说说“莫往莫来,悠悠我思”。所谓“莫往”,是说卫庄姜无法作为母亲前去看州吁;所谓“莫来”,是说州吁不能作为儿子前来拜见卫庄姜。

所谓“悠悠我思”,是说卫庄姜因为不能作为母亲去见州吁,州吁也不作为儿子前来拜见卫庄姜,所以内心一直不安。

卫庄姜的这种心思,正是“坤道”的体现。在《易经》之中,因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所以,乾卦是天道之象,坤卦是地道之象。

天道无私,无所不覆;地道无私,无所不载。《坤卦·彖传》中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类咸亨。”

明朝张尔岐先生《周易说略》说:“所谓亨者如何?坤之厚无一物之不载,其载物之厚德真能上合天之无疆。……德厚如此,是以品物当其光大之会,无不畅茂条达而咸亨焉。”

慈母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子女,即使子女有错有罪,即使子女不孝,慈母也永远不会失去其慈爱之心。

当然,慈母的母爱,不是是非不分,不是溺爱,不是纵容。卫庄姜有心要感化和教育州吁,可是,如今能见到州吁的时间本来就很少,即使见了面也没有感化和教育的可能。

卫庄姜难以释怀的忧愁苦思,不仅由于与州吁失去了母子亲情,更在于无法让州吁改弦易辙。眼看着危险越来越近,卫庄姜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四、第三章讲解:

原文:终风且曀(易),不日有(又)曀。寤(物)言不寐(妹),愿言则嚏(替)。

【1】阴云密布蔽日光,州吁邪恶更增强。欲望不灭则趋恶,贪心不足蛇吞象。

从每章第一句的用字来说,第一章用“暴”,意味着州吁只是脾气暴躁,还谈不到有作恶之心。不过,因为不仅无人教育,反而受到纵容,使他越陷越深。

第二章用“霾”,意味着州吁已经近于禽兽,有了作恶之心。卫庄姜无法去感化,无法去教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越来越接近犯上作乱的邪恶之道。

2】州吁虽恶母不怪,只是深深为之忧。寄言天下子和女,孝顺父母莫苛求。

所谓“寤言不寐”,其中的“寤”是指“醒着”,“言”是指“我”,“不寐”是指“不能入睡”。总起来说,就是使我一直醒着而不能入睡。

所谓“愿言则嚏”,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毛诗郑笺》的说法:“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

实际上怎么样呢?州吁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卫庄姜的这种慈爱、伤感、痛心的真情,所以,卫庄姜没有“打喷嚏”。

第二种解释,是《毛诗正义》的“注疏”中的说法:“原以母道往加之,我则嚏跲(节)而不行。”这种解释比第一种解释可取。

按照这个解释来看,“愿言则嚏”的意思就是,卫庄姜希望着自己能凭借母亲的身份,用母亲对待儿子的正道,去关心和教育州吁,却因为已经生病受伤而无法前往。

在第二章里面,州吁还偶然到卫庄姜这里来,可是,到了这一章里,卫庄姜已经受到严重伤害,虽然非常挂念州吁,虽然非常担心州吁,州吁却不再前来,自己也无法去见州吁了。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卫庄姜对州吁的慈爱之心如此真挚深切,可是,州吁竟然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要在卫庄姜伤口上撒盐。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可是,天下身为子女的人,有多少人真心理解“母爱”呢?

古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很多人误解此话,因此而反对和批判它。其实,此话所说的不是父母真的就没有过错,而是子女不忍心把过错归于父母。

且不说母亲没有任何过错的时候,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即使是母亲有过错,孝顺的子女也不忍心把过错归于母亲。

想想舜如何对待他的父亲瞽叟,如何对待他的继母,想想“缇萦救父”,也就知到我们身为子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了。

五、第四章讲解:

原文:曀曀其阴,虺虺(辉)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1】阴云已经蔽天空,阴气即将到极大。州吁已经到悬崖,庄姜期望能勒马。

第三章所说的是“终风且曀”,是说虽然阴云蔽日,但是,毕竟还有晴天的时候。即使到了“不日有(又)曀”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晴天的时候。

这一章所说的“曀曀其阴”,情况更为严重了。“曀曀”意味着阴云由薄变厚,一严密地遮蔽了日光,到了“暗无天日”的程度。

“曀曀”和“其阴”连用,意味着阴云不仅非常厚密,而且连日不开。这是阴气即将达到极盛的状态。

在这一章,题目以及连续三章的“终风”不见了,是不是风停了呢?按照《尔雅》所说的“阴而风为曀”来说,既然是“曀曀”,就仍然有风。

我们从自然现象来说,有时在大雨之前会没有一点风,而变得极为沉闷;有时在大雨之前风力更大,从而成为狂风骤雨。后者的危害更大。

对于州吁来说,这是州吁的暴戾之气即将达到极盛的状态;对于卫国来说,虽然还没有发生暴乱弑君的事情,但是已经极其危险了。

对于卫庄姜来说,这是非常殷切地期望州吁能够“悬崖勒马”的时候。如果州吁不能“勒马”,便意味着州吁会落入万劫不复的“悬崖”,卫国将深受其害。

这不是在威胁州吁,而是作为母亲、“国夫人”的卫庄姜,对州吁的最后一线希望。慈母对子女、“国夫人”对国君之子女、君子对天下众人,永远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

天下那些像州吁一样利欲熏心的人啊,或许你处在“终风且暴”的状态,或许处在“终风且霾”的状态,或许处在“终风且曀”的状态,也许到了“曀曀其阴”的状态;

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如果能在此时“幡然醒悟”,也就不至于使父母继续伤心下去;如果仍然“执迷不悟”,给父母留下的就是永恒的伤心了。

然而,州吁不但没有“悬崖勒马”,反而“虺虺其雷”。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虺虺其雷”的意思。

【2】庄姜伤痛到如此,州吁暴躁如雷鸣。雷声令人生惊悚(耸),此雷不使万物生。

《毛诗正义》解释说:“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意思是说,“虺虺”就是州吁狂暴之声就像打雷一样,所说的是州吁的狂暴。

朱子《诗集传》解释说:“雷将发而未震之声。”意思是说,即将即将打雷,但是,打雷已经成为必然,只是还没有震动,犹如箭在弦上、弓已拉满,手一送箭就离弦。

《正义》的解释,侧重的是州吁的狂暴。虽然卫庄姜因为他的做法已经伤痛至极,他却变本加厉。朱子的解释,侧重的是州吁的暴乱弑君行为已经到了势不可免的地步。

龙所发的雷,春季可以生万物,秋季可以使万物休歇;虺是蜥蜴,没有发雷之能,因此,这里说说的“虺虺其雷”,也只能是说州吁暴跳如雷而已。

如此暴跳如雷,绝非仁民爱物之心的体现,而是残暴不仁的体现。“虺”本来就不是“真龙”,却要遮天蔽日,因此,暗含篡权夺位之心。

【3】庄姜心为州吁忧,日夜难眠痛且愁。虽然州吁将极恶,庄姜母爱传千秋。

“寤言不寐”四个字与上一章相同,所不同的是“愿言则怀”取代了上一章“愿言则嚏”中的“嚏”字。

“寤言不寐”虽然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其程度却必然更加严重。毕竟州吁的暴烈即将达到极限,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此时的卫庄姜必然伤心至极,痛心至极,担心至极,岂能睡一个安稳觉呢?因此,“寤言不寐”必然字同而意不同。

“愿言则怀”,也有《毛诗正义》和《毛诗郑笺》的不同解释。《正义》说:“我(卫庄姜)夜觉常不寐,原(愿)以母道往加之,我则伤心。”

意思是说,卫庄姜内心所想的是,希望自己按照为母之道去劝说教育州吁,意味着此时的州吁不再到卫庄姜这里来,恐怕也卫庄姜到他那里去了。

在此情况下,卫庄姜只能自己伤心,却无可奈何了。《正义》把“怀”解释为“伤”,是指发自内心的伤痛。

《郑笺》说:“怀,安也。女(汝,州吁)思我(卫庄姜)如是,我则安也。”意思是说,卫庄姜认为,州吁能心中思念卫庄姜也这样“寤言不寐”,那么,卫庄姜也就能心安了。

这个说法也有可取之处。卫庄姜即使到了快要绝望的地步了,仍然对州吁存有一线希望,意味着卫庄姜没有放弃州吁,可叹州吁最终也没有为卫庄姜考虑过。

卫庄姜的母爱,卫庄姜的德行,完全符合“坤道”。后世、今天那些身为母亲的,虽然未必有卫庄姜那样的德行,但是,去有卫庄姜那样的母爱。

当天下有较多的母亲没有这种母爱的时候,则是天下的悲哀、人类的悲哀。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大地出现了缺陷。

后世、今天那些身为子女的人,应该深深体谅母亲的苦心,尽自己的孝顺之心。即使父母犹如大舜的父母,也应该学习大舜对父母的孝顺之心。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人子之正道,才是家风的希望。不慈不孝,由我而断;尽慈尽孝,由我而始。这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天下的希望。


[赏析四]     

一 《终风》的各派释义,争议之处 
  《邶风・终风》是《诗经》国风中的一首,历来对这首诗的释义各派都有所争议。《毛诗》说此诗为“庄姜自伤”之词;《齐诗》认为此诗乃“夫妇之词”;到了明代朱熹则在《诗集传》把此诗发挥成写“庄公暴虐”的诗歌;袁梅则理解为女子对丈夫又气又爱的矛盾心理;叶舒宪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则提出了《邶风・终风》是女子对男女之间细微情感的描写,写女子对恋人既爱又恼的思念之情。《终风》之解可谓众说纷纭。 
  《毛诗》序认为“终风,卫庄公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诗中所写是庄姜失宠于庄公,为自己的境遇而伤心,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这本身就有杂糅史实的不通之处。前面说庄姜国失宠于庄公而伤己,而后面却是庄公死后之事,“遭州吁之暴”指的是桓公为州吁所杀,而这时庄公已死,此时庄姜怎能还在为失宠而感伤?这只是《毛诗》序对《诗经》的刻意曲解。把经书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使学说充满迷信的宗教气味。也正是因为这种曲解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以便利用《诗经》控制士人的头脑,愚弄人民、奴化人民、迷信百姓。使《毛诗》得到了官方的认同。所以,《邶风・终风》非庄姜自伤之词。 
  朱熹曾经在《诗集传》之中发挥说:庄公“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认为庄公性格暴躁,与庄姜夫妇之间起了冲突。“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用终风来比喻庄公暴躁的性格“言虽其狂暴如此、然亦有顾我则笑之时”。因为是夫妇也总有相见欢笑的时候,“但皆出于戏慢之意,而无爱敬之诚”,庄公对庄姜却缺乏尊重,没有夫妇间的敬爱之情。“盖庄公暴慢无常,而庄姜正静自守,所以忤其意而不见答也。”所以庄姜对庄公仅以“暴”字便断言男子之暴虐,用“一天到晚刮风,而且是很急暴,好比庄公的性情”做为首句的释意。可是“暴”不是只能为“暴虐”,也可以解为“曝晒”或“疾雷”。太阳和疾雷,这些都是阳刚之气的体现,女子以此为意象起兴,说的是对追求和诱惑自己的那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是那种使她神魂颠倒、日夜相思而不寐的魅力。所以,朱熹的庄公暴虐说也不能言之成理。 
  除了毛诗与朱熹的庄公之说之外,《终风》还有一个“妇女受强暴男子的调戏欺侮,而无法抗拒或避开,因作此诗”之说。这种曲解从诗义上就能够推翻。“妇女受暴”说以太阳、刮风、下雨或打雷来比喻男子的欺侮行为,看似恰当,暴力男子如烈日、疾雷般行为暴虐。但前后语境来看并不合乎逻辑。试想若是受暴的女子,必然对施暴的男子恨之入骨,便不会对他有一点点的留恋和思念,而诗歌后半部分,第二到第四节皆有描写思念之词。如果只有恨意又怎么能写出“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和“寤言不寐,愿言则怀”的句子。所以妇女受暴说也不能成立。 
  “夫妇词”最早由齐诗提出,到了袁梅时有所发展。袁梅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对狂放不羁的丈夫又气又爱的心情,相聚时,他的戏谑无礼使她烦恼;分离时,又想他想得是愁绪千万。笔者认为,这种释义可以很深刻地认识这首诗的内涵,看到诗中所述的相恋之情。但是不足之处在于仍未跳出“夫妇之词”的旧套。从生活常识来看,夫妇之间应不存在“莫来莫往”,这里更应是描写情人相会的语言。虽然仍有不足,但袁梅的释义比古代曲解都合理得多。 
  综上所述,对于以上这些观点的否定,笔者更赞同叶先生的观点。《邶风・终风》不应局限于夫妇之词,更非庄姜自伤之作,而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情感的独白。前两章写的是少女与情人相见的美好时光,后两章是少女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二 《终风》的天气意象,比兴手法 
  要正确理解《终风》的内在涵意就要正确理解其中的天气意象。其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词语:“暴”和“悼”。笔者认为更好的解释是“暴”是烈日、疾雷一样的天气意象,以此来比喻男子的那种阳刚之美,男性的魅力。太阳和雷电都可以看做是天父的阳刚表现,以此比喻阳刚的男子既形象又贴切。“悼”既非“心中恼怒”亦非“悲伤”,而是少女心动、心荡的描绘,对于情人的调笑,少女自然既害羞又气恼,而这种思想的表现之下就是纯情少女的心思。这样解释“暴”和“悼”更能契合文意。所以笔者同意“《终风》采自民间歌谣,是关于打情骂俏一类的调戏之言。实与庄姜无关,所谓庄姜自伤,非采诗者之言,而序诗者之言”之说。 
  《终风》一诗体现了《诗经》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每章开始陈述,同时比与赋相结合,以“风”喻男子的狂放不羁的气质和少女无法抗拒的魅力。全诗大量用兴,并以天象隐喻男子阳刚之气,风与日、霾、云、雷四种意象结合起来,都是用来形容女性爱情幻想中的配偶形象。表面上写着天气,实则表现了小女儿细微的情绪变化。整首诗把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狂放不羁的情人“见则怨,不见则思”的那种情人间独有的矛盾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写景入画,写情入微。《邶风・终风》是描写男女之间纯真爱情的诗篇,非《毛诗》所谓“庄姜伤己”,亦非朱熹的写“庄公暴虐之词”,更不是写“妇人受暴之词”。   

三 考释《终风》 
  《诗经・邶风・终风》这首诗在一般《诗经》的选本并没有载入。对这首诗内容的解释在不同的注译本中,也不尽一致。本文试着就朱熹《诗经集注》和高亨的《诗经今注》以及其他注译本,结合上面的论证,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译《终风》: 
   首先考释第一章,“终风且暴”。朱熹解为“终日风也”,为望文生义,这里“风”作动词,“且”是递进,“暴”,朱熹说是“疾也”;高亨按照《说文》中的释义:“瀑,疾雨也。”叶舒宪先生刚认为“暴”是太阳。再从后三章的“终”和“且”的对称结构和后面的情节来看,应解为“太阳”,后文“终风且霾”和“终风且噎”都是有关联的天气意象间的递进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所以,这一句应解为“天刮着风,烈日炎炎”,这样意思才能顺利合理。“顾我则笑”,见文知义,字义浅显,但是谁顾谁笑呢?台湾的马持盈先生说是男子顾、笑。由前文可见全诗为女子自述,所以此处应该是少女在回忆男子每次见到自己时,都是满面笑容。“谑浪笑敖,中心中悼”把见了情人的欢喜却又恼情人无礼讥笑的少女微妙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悼”字用得最妙,传神地表现了少女心动、心荡的感觉。 
  第一章表现了女子对男主人公又爱又恼的情感,既无法抗拒男主人公的魅力,又恼他狂放不羁调笑自己,是女子回忆过去与男子相处时的情景。美好的回忆对应着晴朗的天气。 
  接下来看第二章,“终风且霾”。霾指尘土,天刮着大风,尘土飞扬。“惠然肯来”,“惠然”一词,朱熹的释为“顺也”,高亨则说:“顺也。装成柔顺的样子。”陈介白先生解释为:“惠是爱。”笔者个人以为“惠然”既是深爱又是顺意。全句的意思是指少女期冀男子能怀着深沉真挚的爱情,顺着她的意来看望她。“往”、“来”这里是偏正词组,偏重来,“莫往莫来”是指不来,美好的希望落了空。“悠悠我思”,朱熹:“悠悠,思之长也。”高亨释为“忧也”。笔者认为“悠悠我思”是倒文,“思我”之解,此处与上句相连是一假设,假设男子不来相会,对女子的思念之情的传神描写。 
  第二章写的是女子对男主人公如愿赴约的欣喜和满意。既写出了相会的美好,又写出少女所思:假如男子没来,但也会和自己一样,思念着对方。 
  再看第三章,开篇即“终风且噎”,天刮着大风,又阴着天。“不日有噎”,指看不见太阳,一片昏暗。“寤言不寐”,女子醒着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愿言则嚏”,“愿”释义为“思也。”“嚏”,朱熹认为“鼽嚏”即因鼻塞而打喷嚏。高亨则认为“嚏借为彘,怒也。”笔者认同朱本的意见。女子由打喷嚏而猜想到是因心爱的男子在远方思念自己所致。“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这句诗把女子的情思体现得最为透彻,她半夜醒来,思念情人不能入睡。“嚏”字只一笔,就把恋爱中少女对心上人的思慕写得出神入化。 
  第三章是写少女因对男子思念之情,产生出一种美好的愿望:虽远隔两地,但情思绵绵,自己是因情人的热切思念而喷嚏连声。可以说此处把一个怀春的少女思念爱人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读者为少女的觉悟所感动。 
  最后考释第四章,“噎噎其阴”,天阴沉沉的。朱熹认为“虺虺”是“雷将发而未震之声”。高亨仅说是“雷声”。所以 “虺虺”是模状远方不太响的雷声。此处意义应是女子因听到雷声响在远处,不禁又思念起身在他乡异地的情人。“寤言不寐”,热烈的思念使女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愿言则怀”,朱熹释义:“怀,思也。”高亨解释:“悲伤。”笔者较为认同朱本“怀”就是思念,全句的意思应是心中希望情人正在怀恋思念着自己。 
  终章把全诗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少女对情人思念之情深切,入夜无法入睡,通过对之前一幕幕情景的回忆,愿情人也如同自己一般思念之情满怀。 
  综上所述,《终风》前两章是女子回忆过去与男子相处时的情景。无论天气如何都不能阻隔二人相会。而后两章,对应着阴霾的天气,着重写女子思念男子的情形。由全诗可知,《终风》是通过自叙的方式,含蓄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现出一个痴情少女对自己爱人的炽热情思,刻画了一个既对男子有少许怨尤,又充满美好愿望,同时还具有复杂细腻情感的纯朴少女形象。 
  重做译文如下: 
  那天天刮着大风,烈日炎炎,他见了我就满脸欢笑,他对我戏言调笑,玩笑胡闹,我心中气恼他的态度轻佻、无礼。 
  那天天刮着大风,尘土飞扬,他又欣然顺我意来与我相会,若是他真的不往不来,愿他同我一样思念悠悠之情不断。 
  那天天刮着大风,天色阴暗,天空中不见晴日,阴云密布,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喷嚏连连,定然是他对我的思念不断。 
  那天天阴沉沉地,天色昏暗,突然听闻阵阵雷鸣,不禁想起远方的他来,夜不能寐,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愿他一般思我之心满怀。 


 [赏析五]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贾宝玉与林黛玉在花丛中读《西厢记》,天清气朗,微风和煦,《西厢记》中的文辞又生香而出,宝玉一下子来了灵感,笑着对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黛玉一听生起气来,柳眉倒竖,杏眼圆睁。

书中用来形容张生和崔莺莺恩爱表白的话语被宝玉说出口,差不多就是等于求爱了。林妹妹作为一个贵族小姐,有着必须的矜持,不是随时随地就能面对心中神圣的爱情,几乎下意识地就发怒,说宝玉欺负她,声称要告诉舅舅去。在那种的场景下,宝玉脱口而出的话,谈不上是示爱,反而更有调情的嫌疑。

大多时候,调情跟示爱差不多,不过黛玉应该知道,二者实质上正好相反,示爱是真爱,而调情离真爱却远了。熟读诗书的黛玉从《邶风·终风》中知道这些。《终风》说的就是一个严肃面对爱情的女子,却不幸碰上一个调情爱好者的苦闷事。

 男子初见女子就对她笑容满面,还能说会道,开开玩笑,潇洒浪漫。而女子对此却满心忧伤,无法言说。她觉得爱情是一件严肃的事,就算一个人原本性格活泼,一旦遭遇爱情,也不由得变得庄重起来——严肃对待爱情这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且看这个男子怎么做:

既刮风又下大暴雨,见我他就嘻嘻笑。戏言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

既刮风又尘土飞扬,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既刮风又天色阴沉,不见太阳黑漆漆。长夜醒着难入眠,想他不住打喷嚏。

天色阴沉暗淡无光,雷声轰轰又开始响。长夜醒着难入眠,但愿他也把我想。

《终风》里的这个男子,戏谑轻薄,尽管见识广博,谈笑风生。她望着他,只是默默地倾听,爱情在他那里,还没有卸下面具,他还没有以最干净的心灵来面对。从他飞扬的神采中,似乎都能看出了自己以后的命运。她想要的是一份真诚的爱情,而他肯拿出来的只是一时的感情。爱情与调情的区别之处,也许就在于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而调情则是一时的情感冲动,或者报有其他的目的。

张爱玲名作《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苏都是调情的高手,他俩都抱着目的开始爱情交手,范想赚取白的芳心,而白也想赚一个冤大头结束自己下半生的漂泊。结果呢,彼此调情,彼此精于算计,都不想真心以对,爱情变成一场没有休止的拉锯战。倒是最后的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的爱情。

在这里,调情只能让感情陷入困境,而爱情则可以把平凡变伟大,把瞬间变永恒。《倾城之恋》中在那生死攸关的瞬间,他们没有了挑逗与算计,彼此唯一的心思就是希望对方平安,为此甚至想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如此才终于断定两个人的相爱。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之时,也正是他心情暴躁不安的时期。整天无事可做,穿梭于众多姐姐妹妹之间,讨好献殷勤,他对黛玉的这句话怕也不是出于真心,在敏感的黛玉看来,确实是调情之语。黛玉也只好一边恼怒一边掉下眼泪,怕也是《终风》里那个女孩子一样的悲凉。

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击败调情,把调情转化为爱情的养分。那时候,在爱情里,没有轻浮,没有亵渎,只有天长地久。

《终风》里的女子,不知道是不是庄姜,不管是谁,她都没有白流苏与黛玉幸运。到最后她也没有把调情化成爱情,他抛弃了她,并且不再回来,尽管他曾经给她带来那么多的美好。她对于这一切也心知肚明,然而现实让她无能为力,只能一个人承受着伤害。

耿耿不寐的长夜,当暴风刮得猛烈之时,就想起他对着自己嘻嘻地笑,戏谑的欢乐。一个人独处睡不着觉,但愿自己的思念能让他打个喷嚏,好让他知道自己在想念他。据说,一个人要是被惦记着,就会打喷嚏。真的希望他能回来,给自己真正的爱情。即使这些都做不到,那至少他能够把自己怀念。

关于《终风》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没有结果,诗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似乎是没有了下文,生命就此擦肩而过。不过,也有可能在某一天,男子懊悔了会回来,但怕也是因为浪子的心已经疲惫,而不是因为真懂得了爱情。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在这样刮风打雷的夜里,你会想起谁?还希望谁想起自己?李清照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若是如此,物是人非,调情也好,爱情也好,都只能是一场悲凉的梦。




       关于《终风》诗旨,有《毛诗》说此诗为“庄姜自伤”之词;有《齐诗》认为此诗乃“夫妇之词”;有明朱熹“庄公暴虐”;有袁梅女子对丈夫又气又爱的矛盾心理之说;还有叶舒宪女子对男女之间细微情感的描写,写女子对恋人既爱又恼的思念之情。

      《毛诗》说此诗为“庄姜自伤”之词,大缪也!

       重读本诗: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这首诗,哪有一句是写庄姜与其子(尽管非亲生)州吁爱恨交加的?

        也不应该把《终风》看作弃妇诗的,哪有怨了还爱着?更是盼着?这样的弃妇诗?

        让我们深读。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原来,“他”一见我就笑!还老是对自己“谑浪笑敖”。对自己调笑,虽然自己也并非讨厌,甚至还暗暗开心。可是,为什么心里总有“”之情?总有些惊惧和害怕?那是因为,“他”对自己越是放肆了,越是亲近了,可自己就越担心,他只是在跟自己玩玩的啊!自己实在是太想跟“他”要好了啊!--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也!这时候自己的心就是“暴风之心”。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不知道是什么缘由,有的时候,“他”会顺着自己的心愿来看自己,可是,有的时候离别了,却似乎又把自己抛在脑后了。自己的一遍痴情,难道换来的就是伤情么?这时候自己的心就是“雾霾之心”。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相思,相思,想且思念。这样的相思,还能入睡?这个时候的“他”,大概在一直打喷嚏吧?可,是不是自己是在单相思呢?这时候自己的心就是“阴沉之心”。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躺在自己家的床上,辗转反侧,有雷无雷都是睡不着,暗自伤神,独自流泪。这个时候,只是幻想着,是不是“他”也正把自己思念着了?这时候自己的心就是“暗淡之心”。

        写到这里,意到此处。还会有谁认为是“庄姜自伤”之词?“夫妇之词”?耶或“庄公暴虐”之词?这首《终风》明明描写了男女之间,情人易变之心嘛!

        唉,人生若只如初见......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诗经30

修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终风
诗经详解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诗经 千古绝唱
《诗经》30 终风 | 诗经·国风·邶风| 儒家思想
浅谈《诗经》中的悼亡诗姜凯伦
《诗经·邶风》中被孔子赞赏的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