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网友评分
0
我也很喜欢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题解】
  
  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春,时诗人在黄州团练副使贬所。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曾作七言古体海棠诗,诗中赞美海棠“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并感叹“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全诗借幽独清高的海棠自喻品格、身世,并有意补杜甫长期留居有“香海棠国”的西蜀却不作海棠诗之缺。元丰七年三月上巳(即作此诗的同时),诗人写有《记游定惠院》文,文中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酒置客,已五醉其下矣。”可知苏轼爱海棠至深的特殊感情,是和他的乡土之思密不可分的,也正因这一缘故,本篇咏海棠诗写得卓绝千古。诗中前二句绘出芳春月夜海棠盛开、清香流溢的梦一般的美景,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诗的氛围,摄出了春与花之魂,令人心神欲醉。后二句反用《太真外传》故事,以绝世美人比喻海棠,且将明月比做宝烛,为了不使海棠“睡去”而高高燃烧,比喻极奇巧,造语极俊雅,诗人对海棠的无限爱赏即寓于句中。这首诗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传诵不衰。
  
  【注释】
  
  ①东风:原本作“东方”,一本作“东风”。袅(niǎo)袅:摇曳不定貌。一作“渺渺”。泛崇光:《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泛崇兰些”,此用其语。泛:摇动貌。崇光:指在高处的海棠的花光。
  
  ②空濛:原本作“霏霏”,一本作“空濛”。
  
  ③只恐二句: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指出系用《太真外传》事。《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此反用其事。花睡去,杨慎《升庵诗话》卷一“月黄昏”条云:“盖昼午后,阴气用事,花房敛藏;夜半时,阳气用事,而花敷蕊散香。凡花皆然……坡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有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有云:“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此二句由以上句意生发,而意境的幽雅清美远出前人诗句之上。故烧高烛,原本为“高烧银烛”,据别本改。
  
  【译文一】
  
  摇曳不定的和煦东风,吹动着高处海棠的花光,迷濛的夜雾中清香流溢,月亮静静地转过回廊。只怕夜深时花儿会像美人一样睡去,特地让明月如高烧的银烛把海棠照亮。
  
  【译文二】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古诗百科~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
  
  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古诗百科:http://www.gushibaike.cn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
  
  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赏析二】
  
  《王直方诗话》记载: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便目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这首七绝也当是咏此海棠。
  
  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也兼顾侧面渲染。“袅袅”,微风吹拂。“崇光”,此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在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寄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似借用了唐明皇、杨贵妃的一段故事。施注《苏诗》引《明皇杂录》: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召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来后,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明皇是以人喻花,而苏轼这里是以花喻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他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古人作诗,常有痴语。人花对话,怕花睡去,这当然只是诗人的想象,是痴语。这种痴语是从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化出,较李诗更有情致。诗人叹良辰之易逝,伤盛时之不再,其深情绵邈之致在这两句中充分显现。虽然用了典故,却使人不觉,原因在于运化入妙,情景真切。
  
  这首绝句,由于造语之工,想象之妙,感情之真诚,构思之别致,所以历来脍炙人口。早在南宋时期,它便和东坡的另一首作于元丰三年的七古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起,为人们广泛传诵。如果把这首绝句和其他几首作于黄州的“海棠”诗结合起来读,或许理解会更加深刻。
  
  【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子。少年时即“奋历有当世志”(《宋史》本传)。十余岁,博通经史。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为主考官欧阳修所赏识、推奖。六年,召试秘阁,复殿试,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除直史馆。次年,父洵逝,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服除还朝。因不赞成王安石新法的激烈主张,自感在朝处境艰危,请求外放,先后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移知湖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其诗句,四次上章弹劾,诬苏轼“谤讪朝廷”,被捕入御史台狱,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反对尽废新法,被“旧党”人物目为“安石第二”,又因与洛党程颐等发生矛盾,再度请求外任,历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亲政,新党掌权,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四年,再贬儋州(今海南)。徽宗即位(公元1100年),遇赦,提举玉局观。次年,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一生立朝刚正不阿,以国家天下为重,于新旧两党皆无所依违,且“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语)。
  
  在地方官任上,多有德政,受到百姓深深爱戴。他思想博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特点圆通灵活地加以运用。既积极从政,始终关心国事,又能超脱于个人的沉浮、得失之外,历尽磨难而不改其乐观精神与旺盛的创作生命。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人物,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又是其中最重要韩、柳、欧、苏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新貌。其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政治诗、抒情写景诗、咏物诗、哲理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叶燮《原诗》)。
  
  赵翼赞其“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达之情,继李、杜后为一大家”(《瓯北诗话》)。创作个性极其鲜明。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于传统的婉丽风格外,开创豪放清雄一派,有极高的造诣,为后世所宗。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绘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的重要画家。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艺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他是北宋文化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
  
  【温馨提示】
  
  如需查阅宋诗三百首全文,点击《宋诗三百首全集》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最无聊一首诗:晚上睡不着就点灯看花,结果写成了千古名篇
诗词赏析(七十六)海棠 【宋】苏轼
[宋] 苏轼《海棠》导学案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典诗词鉴赏:只恐夜深花睡去
016宋 苏轼《海棠》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